10.19.2013

【 人生是苦還是是樂?】

人生是苦還是是樂?】

人生是有很多苦痛的時候,但是也有快樂的時候,一般人的感受是有苦有樂。佛教以生老病死界定人生。四勝諦為佛教教義的核心,四勝諦以苦諦為起點,即人生是苦的。基督宗教並不認為人生根本上是苦的。這兩個宗教可以去辯論。

人生是苦還是樂的標準原本是很難訂的。但是,人生最後會被死亡結束。而個人認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生命或靈魂在死後還存在,死亡就是完全的滅絕,所以,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與死亡相比,在世時人至少還活著,至少我還在;與死亡對比,個人認為人生是快樂的。人生是快樂的,死亡或死後是絕對的痛苦。

人生是快樂的,佛教卻說人生根本是苦的,要人放棄這個人生,基督宗教也忽視此生,只把此生只當作一個工具,這兩個宗教就是在摧毀我們唯一擁有的人生,這兩個宗教就是對人生最大的破壞者。這兩個宗教不長進,兩千多年來持續講一樣的謬論,沒有進步。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9 Oct 2013
20131019

【 保衛地球與人類生存 不能理會無知的宗教 】

保衛地球與人類生存 不能理會無知的宗教

根據天文物理學的知識,外太空的小行星等可能對地球造成傷害,甚至摧毀地球與人類。但是根據宗教的邏輯,人類不會絕種,人類總會被神解救的。宗教是現代科幻片,無可救藥的無知。幸虧多數自然科學家,能分辨真實與幻想,能分辨科學與科幻,且根據事實行事。在九月美蘇簽訂反小行星核子防禦系統,以保衛人類與地球。根據宗教的邏輯,不需做此事,它們應出來反對,應主張把這些錢用在救濟窮人上。但宗教很聰明地在此時沉默,宗教都是這樣的偽君子。在此事上我們也看到,宗教的無知已經無知到對人類有害的程度。人類要自救、要向前進,這需要把宗教埋葬在歷史長河中。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9 Oct 2013

一則自由時報 2013/10/18 的一則新聞
美俄上月簽署合作大綱,決定聯手開發用於摧毀小行星的核武,避免小行星朝地球飛來造成毀滅性後果。

反小行星核子防禦系統
美國能源部長莫尼茲九月十六日與俄羅斯簽署的「美俄政府核子合作暨能源相關科學研發協議」,提供兩國核子研究實驗室擴大合作的法律架構。這項協議旨在填補二一一年一月實施的「美俄和平使用核能合作協議」之不足。

根據全球廉政中心(The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所公布的資訊,美國能源部指出,美俄的合作包括研究以核能來對抗小行星。但該中心指出,反小行星核子防禦系統可能違反一九六七年禁止在太空部署核武的外太空條約。

美國航太總署(NASA)宣稱,天文學家已偵測到,有一萬多顆小行星所處的軌道可能會讓它們更接近地球,其中大約九%據信有三千英尺長(九百一十四公尺),而其中最具威脅性的,預測每七十萬到一億年才會侵襲地球一次,屆時可能導致地球從此杳無人煙、寸草不生,就像六千五百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情況。

美俄聯手合作的源頭可回溯到一九九五年,蘇聯與美國核武設計家見面討論小行星迫近的威脅,並研究要用什麼技術避免開始。接著在二○○○年,加州勞倫斯利佛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兼核武設計家迪柏恩獲得獎助金,研究該使用何種武器避免小行星威脅,另外多個研究室也在鑽研同樣問題。

一二年,另一名科學家研究引爆小行星的效果,並利用能源部的西賽羅超級電腦模擬了爆炸狀況,其他也有科學家研究偏離小行星路徑的方法。


9.29.2013

2013/09/29個人與網友行動平台、拒統陣線、人權陣線戰友前往馬英九總統官邸抗議;當日文宣主題為「馬英九如希特勒做掉台灣民主」

2013年,太陽花學生運動的前一年,台灣最危險的時代,獨派陣營最挫折、困難的時代。9月29日綠營人士發動到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抗議,個人與支持「網友行動平台」、「拒統陣線」、「人權陣線」戰友前往抗議。我們接受各媒體報導,個人在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接受民視訪問,個人講台灣最大的危險是馬英九把馬英九做掉,個人當日的主要文宣為「馬英九如希特勒做掉台灣民主」。當時個人配合主單位,率先寄明信片給馬英九的畫面登上當日聯合晚報。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個人在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接受民視訪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台灣公民陳立民(陳哲)寄信給馬英九總統,登上聯合晚報,網址: https://udndata.com/ndapp/image/ImPhoto?id=6568343&article_date=2013-09-29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個人在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接受民視訪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為自由時報照片,見右下角 logo,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876362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為自由時報照片,見右下角 logo,網址: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299563

上亦為自由時報刊登照片,新聞標題"政爭》「金靠盃~落跑總統」 929接續嗆馬!",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876362


下三張為香港媒體訪問我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方照片左方為個人,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方個人在指導抗議陣勢。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年,太陽花學生運動的前一年,台灣最危險的時代,獨派陣營最挫折、困難的時代。9月29日綠營人士發動到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抗議,個人與支持「網友行動平台」、「拒統陣線」、「人權陣線」戰友前往抗議。我們接受各媒體報導,個人在馬英九總統官邸前接受民視訪問,個人講台灣最大的危險是馬英九把馬英九做掉,個人當日的主要文宣為「馬英九如希特勒做掉台灣民主」。當時個人配合主單位,率先寄明信片給馬英九的畫面登上當日聯合晚報。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5.29.2013

《感性干擾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感性干擾理性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May 2013

基督宗教耶穌死而復活的事不可信

人信教的主要動機是對死亡的恐懼。各宗教予人死後生命延續的承諾。基督宗教在死後承諾最重要的證明就是耶穌死而復活一事。

對於古籍記載我們要有一項基本知識,即基本上任何古書記載事件的真實性是有問題的。現在民主制度有些新聞自由,但是打開各報報導不一,許多事情難釐清真象。古代無民主,無起碼的辨識機制,當然是真假混淆。

不用打開聖經,只要它是古書就該對它存疑。更何況聖經中有許多荒誕的記載,譬如福音書中記載許多人活了幾百歲,但同一時期的其他文化的古書卻沒有活數百歲的記載。這顯示聖經記載的荒誕無稽,以此推論耶穌死而復活不可靠。謊話講一千遍就有人信以為真,聖經傳播兩千年,信徒數百億人,於是有人認為這必定是真的。但這些並無任何證據能力。

只是從很簡單的一般知識就讓我們有很紥實的理由懷疑耶穌死而復活記載的真實性。只要我們的理性能力夠強,辨別真偽與提出質疑並不是很困難的事。當聖經這項記載被懷疑時,基督宗教是搖搖欲墜的。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無神論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於 29 May 2013

5.28.2013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多數人有「緣」或「緣份」的感覺,英文字 “fate” “destiny” 也是描述這種感覺,但個人認為這些實際上不存在。

真實客觀存在的是偶然性或機率。因為人的感性有把涉及自己的事情「屬己化」、「自我意義化」、「主觀化」的性質,人遂有了「緣」的「感覺」。不可否認,「緣」或「命運」的概念在各文化中都有,但這並不表示它的客觀地存在。

發生在我的一件偶然事件就是「我的偶然事件」或「我的機率」,不能把它轉化為我的「緣份」;「我的偶然事」不是「緣」。要對抗人性「把偶然性屬己化」的引誘非常困難,這需要非常強的理性能力。

中華文化尚未理性化,還停留在初級的感性階段。

根據上述的普遍道理,所謂男女關係裡的「緣份」或「姻緣」狀況也是不存在的。如果相信緣份,就應該等待緣份的到來,或「隨緣」,其結果必然是比不相信緣份的人更悽慘。異性關係需要努力;多努力一點,成功的機會就多一點。當然努力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有些因素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承認有不可掌握的因素與偶然性,不要繼續推給「緣份」。「隨緣」的觀念也很矛盾,對異性有興趣的人要隨緣有緣無嗎?不需更積極嗎?

陳哲 CL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28 May 2013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做真的或做善的事才能使生命變得有意義;而真和善是理性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May 2013
20130528

5.08.2013

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8 May 2013

4.02.2013

《人原初的認識方式是投射式的;批評中國傳統思想、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台港中新儒家》

下面這張圖片是個人在 2013/4/2 印製的一張名片,在名片的反面印了個人創作的五則學術命題

其中第四則是哲學認識論的問題,個人主張「人本性把握事物的方式是把主觀的思想投射到外物,並以此把握事物。」受限於名片字數未說出的是,這是人「最初的」認知方式或認識活動,它「先於」感官接受性的活動。這裡所說的「人本性」,即「人性」,乃指人的動物性,亦為人的感性。

「把主觀的思想投射」這一句也可用來批評中國傳統思想,中國的儒道佛思想都只是把主觀的意識形態投射於外,沒有客觀的價值。中國傳統思想最後的一位大思想家牟宗三先生也如此,當代台港中新儒家亦如此。

個人主張,「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主要論述之一就是中國主觀投射性的思想方式。傳統中國思想未能開出科學與民主就是證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 Apr 2013
20130402

2.28.2013

陳哲帶領 "下個228就是六四" 反國共嗆總統馬英九活動

2013 年台灣民主與台灣前途最讓人絕望的時刻,在二二八紀念日將近時, 個人號召網友當天到二二八公園門口嗆馬。 當時個人宣傳的主題為「下個 228 就是六四」。
這是 Facebook 的五年前 post 的動態回顧,照片為 2012/3/13 在聲援自由圖博遊行時。我們「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與「人權陣線」社團隊伍中,所見個人的「下個 228 就是六四」與「反國家暴力」宣傳口號。
2013 年當時個人所辦活動的網址為: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224974660961207/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與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比較;「網友行動平台」參加二二八大遊行 (陳哲於2013年)

2013 年台灣最危險的時代。二二八時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有紀念儀式,馬英九總統到場。陳立民(陳哲)號召支持「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的網友嗆馬。2012 年二二八時我們還可在公園入出口處喊口號,2013 年對街頭抗議的管制更嚴,我們被趕到公園對面臺大醫院門口,還有刀片鐵絲網與盾牌警察侍候。陳哲製作的抗議文宣如照片所見是「下個二二八就是六四」與「反國家暴力」。這是把台灣的「二二八事件」與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比較,二者都是「國家暴力」。照片中陳哲站在「家」字的後面。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為陳哲臉書 2018 年動態回顧回顧 2013 年時陳哲 po 的照片。20130228
上為 2013 年同現場照片之另一照片,陳哲高舉「反國家暴力」標語


上為 2013 年同現場照片之另一照片,見前方鐵絲網與前後大批警力。可見 2013 年我們對抗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時的困難處境。陳哲在左正轉頭與人說話。
2013 年二二八我們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常德路入出口處嗆馬之後,我們參加二二八大遊行,此處為當日照片出現在臉書動態回顧的截圖,陳哲是前排唯一男士。個人非常感謝兩場幫助我們「網友行動平台」社團撐場面的戰友。
在社群媒體剛形成力量的時代,個人組織「網友行動平台」的最大目的是在「鼓勵宅男宅女、鍵盤英雄上街頭」,為他們做示範。遺憾,自 2014 年太陽花運動之後個人不再組織網友社團,在街頭再也看不到任何人組織以網友為名的遊行隊伍,或不再有團體有能力組織網民隊伍,這對社運其實是大損失。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