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13

《感性干擾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感性干擾理性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May 2013

基督宗教耶穌死而復活的事不可信

人信教的主要動機是對死亡的恐懼。各宗教予人死後生命延續的承諾。基督宗教在死後承諾最重要的證明就是耶穌死而復活一事。

對於古籍記載我們要有一項基本知識,即基本上任何古書記載事件的真實性是有問題的。現在民主制度有些新聞自由,但是打開各報報導不一,許多事情難釐清真象。古代無民主,無起碼的辨識機制,當然是真假混淆。

不用打開聖經,只要它是古書就該對它存疑。更何況聖經中有許多荒誕的記載,譬如福音書中記載許多人活了幾百歲,但同一時期的其他文化的古書卻沒有活數百歲的記載。這顯示聖經記載的荒誕無稽,以此推論耶穌死而復活不可靠。謊話講一千遍就有人信以為真,聖經傳播兩千年,信徒數百億人,於是有人認為這必定是真的。但這些並無任何證據能力。

只是從很簡單的一般知識就讓我們有很紥實的理由懷疑耶穌死而復活記載的真實性。只要我們的理性能力夠強,辨別真偽與提出質疑並不是很困難的事。當聖經這項記載被懷疑時,基督宗教是搖搖欲墜的。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無神論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於 29 May 2013

5.28.2013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多數人有「緣」或「緣份」的感覺,英文字 “fate” “destiny” 也是描述這種感覺,但個人認為這些實際上不存在。

真實客觀存在的是偶然性或機率。因為人的感性有把涉及自己的事情「屬己化」、「自我意義化」、「主觀化」的性質,人遂有了「緣」的「感覺」。不可否認,「緣」或「命運」的概念在各文化中都有,但這並不表示它的客觀地存在。

發生在我的一件偶然事件就是「我的偶然事件」或「我的機率」,不能把它轉化為我的「緣份」;「我的偶然事」不是「緣」。要對抗人性「把偶然性屬己化」的引誘非常困難,這需要非常強的理性能力。

中華文化尚未理性化,還停留在初級的感性階段。

根據上述的普遍道理,所謂男女關係裡的「緣份」或「姻緣」狀況也是不存在的。如果相信緣份,就應該等待緣份的到來,或「隨緣」,其結果必然是比不相信緣份的人更悽慘。異性關係需要努力;多努力一點,成功的機會就多一點。當然努力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有些因素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承認有不可掌握的因素與偶然性,不要繼續推給「緣份」。「隨緣」的觀念也很矛盾,對異性有興趣的人要隨緣有緣無嗎?不需更積極嗎?

陳哲 CL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28 May 2013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做真的或做善的事才能使生命變得有意義;而真和善是理性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May 2013
20130528

5.08.2013

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8 Ma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