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16

《達爾文主義者立志將人世建立為天堂》

《達爾文主義者立志將人世建立為天堂》

基督宗教徒人生的目的在上天堂,佛教徒人生的目的在死後獲得善的輪迴或脫離輪迴逕赴西方淨土。我們達爾文主義者、反宗教者、無神論者、理性主義者與人文主義者深知死亡是絕對的滅絕,亦知此生是唯一的真實,更透視各宗教所許諾死後世界的虛妄幻化。我們痛恨眾宗教視此生為來生之工具,甚至棄人生如敝屐,我們譴責它們戕害世人唯一所有與摧毀此唯一有喜悅及意義之處。我們感嘆人生與悲憫眾生,立志將此世建立為天堂。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Dec 2016

12.25.2016

《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的基督宗教 是不道德的》

《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的基督宗教 是不道德的》

基督宗教常宣傳「信耶穌得永生」與「神愛世人」。這些教義真有這麼正面嗎?

《聖經》上多處說,只有信仰上帝或耶穌的人才可能上天堂;這同時是說,不信耶穌的人即使是好人也不可能上天堂。在俗世,重要的考試為確保考試的公正性,考卷上不得有考生姓名,而改以准考證號碼代替;反之,上天堂考試的考卷上不但要填姓名,還要填宗教信仰,以保障基督宗教徒的「獨享特權」。司法女神審判時戴上眼罩,以維持審判的公正性;反之,上帝審判時卻丟棄眼罩瞪大眼區別被審判者的信徒身分。在人世暗中勾結考官作弊的補習班老闆要坐牢;反之,教會卻大辣辣地宣傳自己是「上天堂特權補習班」。上帝與基督宗教徒的正義觀遠低於一般俗人。

「信耶穌得永生」這句話的誠實敘述應為「只有本教教徒才可能上天堂,請快來加入!」。在上天堂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對基督宗教而言善惡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神屈膝、到教會拜碼頭,並持續地對神阿諛奉承,否則即使是世界偉人只要不具教徒身分,也是被「隔絕在天堂門外」。世人在拔擢上的道德是「唯才是用」,反之,基督宗教卻是「唯奴才是用」。至於「神愛世人」這句話,實際的效果為「神只愛教徒」與「神不在乎善人」。孔子與孫中山都不是基督徒,請問基督宗教徒:他們在天堂嗎?在上天堂或下地獄這件重大事務之外,上帝講再多道德或善惡的教義都也只是枝微末節;基本上,基督宗教是和道德無關的宗教。

基督宗教徒知道只有教徒有上天堂的機會這個教義後,有些教徒會認為不妥。教會就回答他們說,因此教會與教徒的重責大任是努力把福音傳給非基督宗教徒,幫助他們上天堂。盲從的教徒接受了這個答案;會思考的教徒知道這樣做意味著犧牲地球上大多數的人,但他們也不敢挑戰上帝,就忍受在教會內讓自己的理性與道德心持續枯萎。要了解基督宗教的真相,在聽《聖經》與教會講其教義時,有知識的人就會發現他們邏輯不通;更重要的是「觀其行」,我們就可發現他們言行不一,最後認識他們「實際在運作的」真正想法。

最後比較一下宗教。同樣是宗教,在佛教裡只要是好人就會得到好的福報,這或者是來生獲得好輪迴,或者是直接脫離輪迴到西方淨土。根據此教義,當佛教信徒因對佛教不滿而脫離佛教時,他們心理的壓力很小,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做好人同樣得到好的報應。相對於此,當基督宗教徒對上帝或聖經發生質疑而考慮脫離教會時,他們相信背叛基督宗教的信徒會受到比非教徒更大的懲罰,於是因為懼怕上帝,他們有些人不敢離開教會。相對於叛教佛教徒的來去自由,部份基督宗教徒「生活在恐懼之中」。在來世理論的道德面相方面,佛教比基督宗教道德高多了。不過佛教在基本教義上的重大錯誤不比基督宗教少,各教神奇的惡質教義各擅勝場。


個人認為,一般來講在台灣基督宗教承襲歐美社會在「管理」上比佛道教嚴格許多,但在教義上基督宗教並不比佛道教更優。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016 年耶誕節

《耶誕節的祈禱》

《耶誕節的祈禱》

為今年去世的世界偉人們向上帝請願,請天堂接納他們。根據《聖經》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其他去世的好人也就算了,但請上帝至少能為他們破例。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6 年耶誕節

孔子與孫中山都不是基督宗教徒,請問基督宗教徒:他們在天堂嗎?

12.12.2016

文化差異應該是要被超越的 文化傳統與民族文化應去蕪存菁 提昇到普世價值的水準

什麼是文化? 文化有何價值? 文化理論應該如何? 應如何對待民族文化?
文化差異應該是要被超越的,文化傳統與民族文化不應被保存為特色,更不應被弘揚,而應該去蕪存菁,提昇到普世價值。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2.01.2016

《中國「九二共識」鬆動 見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中國「九二共識」鬆動 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九二共識」隨國民黨式微,此時容易看清中國對台的真正「戰略」。從去年兩會習近平的關鍵發言起,個人認為,中國當前對台戰略的「目標」為要台灣承認一中,而其達到此目標的「策略」為「反獨」。

與中國國家戰略「反獨」針鋒相對的就是「拒統」,因此可說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拒統」是獨派最佳的結盟策略、台灣最大公約數、獨派主力部隊的策略、選舉時可爭取最多選票。「拒統」類似於民進黨組黨前使用的「黨外」一詞,是台灣邁向獨立的最佳策略。




上方圖卡製作於 20160703
今日見到一則新聞,是個人第二次見到中共的「九二共識」鬆動。

「拒統陣線」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下方照片中見 2011/2/28 陳哲帶領「拒統陣線」欲闖入八德路國民黨中央黨部被警方阻止。

下為這則新聞:
 小英不提九二共識 中方釋新風向球:可另尋新共識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2016-12-01  06:48

在小英政府堅持不提「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國方面一再採取高壓方式對待台灣,但是,有中國學者昨天提出新的論點,指「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被解讀是釋放風向球,以測試台灣反應。

綜合媒體報導,昨天在中國廣西桂林舉行的「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開幕致辭中說,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且「兩岸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傳話性與可控性接觸」,還強調「構建兩岸新共識的政策創新動能,並不弱於維護『九二共識』決心」。

只是如何建立新的替代性新共識?周志懷提 3 點建議,包「一定條件下,兩岸可進行傳話性接觸可控性接觸」,以避免資訊傳遞不完整造成誤判;其次「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但前提還是「一中」;第三是「著力消除兩岸「壓力點」」,重點在於避免引發兩岸民間對立,以影響雙方決策
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03441


如蔡政府不願採「九二共識」 周志懷:兩岸可另尋新共識
〔中國時報 20161201 楊家鑫/綜合報導〕

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昨在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表示,在不違背「一中原則」內涵下,兩岸可在「九二共識」外,另尋新共識。展望未來,他提出 3 點建議,呼籲「兩岸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傳話性與可控性接觸」

以傳話性接觸解僵局
以「兩岸關係:啟示與前瞻」為主題的第 3 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昨在廣西桂林登場,來自兩岸與澳門近 50 名學者參與。周志懷致詞指出,「我們構建兩岸新共識的政策創新動能,並不弱於維護『九二共識』決心」

他說,「九二共識」文字表述具可替代性,大陸並不反對在「九二共識」外,建立具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問題上,形成新的共同表述。

不過,周志懷說,新共識核心要素無論如何表達,都不可能將兩岸關係表述成「兩個國家」或「一中一台」。「從這觀察,目前兩岸建立新共識時機與條件,尚不成熟。」

對兩岸未來,周志懷提 3 點建議
首先,「找到兩岸接觸的新辦法」;一定條件下,兩岸可進行傳話性接觸可控性接觸。如雙方無法以直接有效方式,傳遞清晰、連貫及完整的訊息,誤判機率將大增
其次,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周志懷說,建立體現「一中」內涵的兩岸新共識、反對「台獨」與「去中國化」等議題,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
第三,著力消除兩岸「壓力點」,避免壓力點引爆,引起兩岸民間對立,轉而影響雙方決策。

周志懷認為,目前擺在台灣決策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與激進「台獨」勢力分進合擊,並結合美日對抗大陸,或以「柔性台獨」方式持續追求分裂;另一條是帶領民進黨棄「獨」轉型,與大陸共同維護兩岸和平,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他直言,兩條不同道路,是光明與黑暗間的搏殺,端看台灣決策者選擇。

此外,廈大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鄭劍說,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和平發展態勢變數陡增,局面趨向失衡。當務之急是遏制、化解民進黨當局的持續挑戰和「台獨」冒險,使兩岸關係歸正。

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則認為,蔡總統曾強調維持現狀不是靜態的,受內外形勢變化影響,她未來對大陸政策進行調整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01000327-2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