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2016

搜尋「Chen Lih Ming」、「人權陣線」、「人權陳哲」與「雲端民主人權智庫」

四月 10 日與 16 日搜尋「Chen Lih Ming」、「人權陣線」、「人權陳哲」與「雲端民主人權智庫」,在搜尋結果右側都可看見版主陳立民(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4.07.2016

【 你們、我們之別是由感性產生的 】

【 你們、我們之別是由感性產生的 】
你我之分是社會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徇私或為自我的動機產生不公正;你們、我們之分也是如此。這種分別來自人的感性,感性是人的動物本性。
徹底處理社會不公的方法之一是消滅這種你們、我們之別;但感性是人性不可能完全根除,只能加強理性規範感性的能力。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7 Apr 2016
20160407

搜尋「Chen Lih Ming」與「人權陣線」可見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今天(4 7 )搜尋「Chen Lih Ming」陳立民與「人權陣線」,在搜尋結果右側都可看到陳立民(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4.05.2016

【 憲法規範國家權力機構所根據原理必是三權分立與制衡嗎?】

在個人瀏覽過之有限的憲改提議與憲法理論中,個人認為這些研究絕大部份可說是法學的。但個人認為,去除憲法內哲學理論、政治學理論、社會科學理論的部份,憲法有價值的內容所剩無幾。若此,憲改的成敗繫於立法者之哲學與政治學知識的高低,而非繫於其所擁有之憲法原理知識。

政治學在憲法內扮演關鍵角色無人能否認;個人更認為,政治學學者在許多關鍵處可寫出比憲法學學者更好的憲法。個人這幾年見到許多憲改提議,在憲法國家權力機構或國家體制篇章,寫三權時說明不足,好似國家重要權力機關必然為總統、國會、司法,好似三權是互為彼此而存在的獨立世界。憲法規範國家權力機構時,所根據原理必是三權分立與相互制衡理論嗎?個人認為一般對三權的處理顯示他們政治學的知識不足。

在政治學領域個人創作出一個「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其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是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欺騙的、秘密的方式。」(可搜尋 "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 比較)。因為掌權者本性是侵犯人權與破壞社會真善秩序,任何政治學理論只有當它能有效監督掌權者時,它才夠資格被稱為「政治學」。

將此說應用於憲法,憲法的三權不是為彼此之間的制衡遊戲而存在,而是為克服「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的掌權者障礙,並達成設定的目標而存在的。個人認為,憲法這兩主要部份之間存在著的「目的與手段關係」,在絕大多數憲改討論中盡付闕如,原因應是政治學高度不足。

上述內容個人一年前曾公開講述大要。2015 5 13 日台教會舉辦「台灣公民與憲政改革系列III:擴充人權清單」研討會,陳哲末了以來賓身份就上述主要內容發言三分鐘。當日講者有台教會會長張信堂、台教會秘書長許文堂、立法委員鄭麗君、中研院研究員廖福特、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作家馮光遠等。

下為當日 YouTube,在 0:20~1:52 分時間可見陳哲發言部份,惜剪輯不佳。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bNepDvPE&feature=youtu.be

「雲端智庫」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5 Apr 2016

4.04.2016

【 人是野獸故身體需遵從野獸原理;在不違反道德的原則下 可追求慾望的滿足 】

人是演化而來的,因此要遵守一些動物的原理。個人主張人的身體具野獸(wild beast)的本性,要符合野獸多運動的本性才能健康。

只要不違反道德,滿足感性需求增進快樂是值得追求的事。陳哲給幸福下的定義為「幸福是感性的滿足」。個人認為,主張嚴格慾禁慾的佛教與天主教知識不夠,破壞人短暫的人生。個人近年看台灣談憲法改革,從未見到提及人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個人認為,沒有好的哲學知識,就不會有好的憲法理論。

泌尿科醫師建議,20 40 歲青壯年每週性行為 2 次以上,以促進分泌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並防勃起障礙。個人認為,只要不違反道德,性愛可以盡情享受;這剛好是生物進化論帶來的樂趣。至於性愛怎樣才算不違反道德,目前有很大的爭論。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所」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一則相關新聞:
男碩生不舉 半年 3 度被甩 青壯年勃起障礙暴增 多是睪固酮過低 ( viedo)
蘋果日報 20160404 蔡明樺、沈能元台北報導

男性睪固酮低下,小心陰莖軟趴趴。一名男研究生日前與女友做愛,因陰莖不夠硬、無法提槍上陣而慘遭分手,是半年內第三個因同樣問題跟他分手的女友,就醫檢查他血糖、膽固醇偏高,睪固酮嚴重低下,補充睪固酮才找回雄風。醫師觀察有勃起功能障礙的青壯年近十年增四倍,提醒若陰莖硬度不足應速就醫。

須控制血糖膽固醇
收治病例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起杰說,睪固酮為男性荷爾蒙,作用為促進性慾、刺激陰莖勃起。該名二十四歲男研究生抽血檢查睪固酮,數值為每百c.c.血液兩百奈克,較正常值下限三百奈克嚴重偏低,檢查又發現他合併血糖、膽固醇偏高問題,研判是糖尿病等因素抑制睪固酮分泌,經補充睪固酮雖恢復陰莖硬度,但仍須控制血糖、膽固醇,避免勃起功能再有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原好發於四、五十歲男性,但近十年王起杰開設的性功能障礙特別門診發現,二十至四十歲青壯年男性因肥胖、糖尿病年輕化,及工作、學業壓力大或睡眠不足等,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增加,比率從原每百名患者約五名青壯年增至二十五名,暴增四倍,其中九成均合併血糖、膽固醇偏高及睪固酮低下,其門診每周接受睪固酮補充療法的初診患者,即高達一百五十人。

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說,近五年該院男性健康門診發現,青壯年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就診人數,佔比從原每百人約十五人增至二十五人,多因吸菸、肥胖等造成陰莖血管狹窄、血流不足致病,籲青壯年男性勿吸菸,並少吃炸雞等高脂食物 

「多運動並補充鋅」
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宜佳建議,要避免睪固酮低下,青壯年男性應每周運動三天、每次三十分鐘,另可適量補充含鋅的螃蟹、蚵仔等帶殼海鮮,有助補充睪固酮,避免勃起功能障礙。 

預防睪固酮低下注意事項
少吃高脂食物如炸雞等,避免肥胖、糖尿病上身
.切忌吸菸、熬夜,晚上 11 時前應上床睡覺
.每周運動 3 天,每次 30 分鐘,心跳達每分鐘 130
.可適量補充螃蟹、牡蠣、蚵仔、蝦子等帶殼海鮮
20 40 歲青壯年,建議每周性行為 2 次以上,促進分泌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以防無法勃起
資料來源:王起杰醫師、陳煜醫師、林宜佳醫師 

網址:

3.12.2016

【 台灣哲學界失守 以致台灣宗教氾濫;搜尋台灣反宗教 前十筆皆陳哲的 】

世界潮流或世界的趨勢是「反宗教」,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反宗教主要不是靠科學,而是靠哲學,因為學哲學者可與宗教直接就相關的宗教與形而上學議題交鋒,直接破解宗教。哲學本是宗教的監控者,哲學本應是宗教的守門者,但在過去台灣中華民國這幾十年歷史中,台灣的哲學界被宗教污染,以致哲學界少見積極的反宗教者;哲學失守,導致今日台灣宗教氾濫。

個人認為,「台灣的第一大害是國民黨,第二大害是宗教」;對於消滅第一大害台灣已取得關鍵的勝利,對於第二大害台灣人至今不知其惡,甚至樂於受其迷惑。當今的台灣是世界反宗教界的沙漠。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竟然前十筆都是陳哲的;搜尋「反宗教」,前十筆中也有三筆是陳立民的。再度有感而發。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2 Mar 2016
20160312

上為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前十筆都是陳立民(陳哲)的。


上為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前十筆都是陳立民(陳哲)。

陳立民 (陳哲) 認為,「台灣的第一大害是國民黨,第二大害是宗教」;對於消滅第一大害台灣已取得關鍵的勝利,對於第二大害台灣人至今不知其惡,甚至樂於受其迷惑。

3.10.2016

【 人的創造打敗上帝的創造 】

基督教稱,人是上帝創造的,且是上帝造物的高峰。個人認為,人是物種演化或進化而來的。電腦是人創造的,現在電腦下棋打敗了世界棋王,可說「人的創造打敗了上帝的創造」,上帝太遜。上帝這麼差,上帝可能不是完美的、全能的,或根本沒有上帝存在,當然其它宗教的神佛也不存在。

Google 旗下研究團隊「DeepMind」開發出的人工智慧  AlphaGoAlpha 碁),去年以「5 局全勝」完勝歐洲圍棋冠軍中國人樊麾。昨日起與世界圍棋冠軍南韓的李世石比賽五局,第一局人工智慧擊敗世界冠軍。今日南韓《朝鮮日報》頭條標題為:《2 歲的 AlphaGo 超越 5 千年人類圍棋》。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無神論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下為這則新聞:
對決人工智慧 世界棋王首役輸了
自由時報 2016-03-10 編譯顧佳欣、記者黃以敬/綜合報導

南韓李世石驚訝會輸電腦
誓要「捍衛人類尊嚴」的世界圍棋冠軍南韓李世石(Lee Se Dol),九日在首爾接受 Google 旗下公司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式 AlphaGo 挑戰,最終因一次失誤棄子投降,在這場人腦對決電腦的五盤世紀大戰中先輸一場,震驚各界,人工智慧再度創下里程碑,第二場比賽預計十日中午登場。

AlphaGoGoogle 旗下的英國人工智慧公司 Google DeepMind 開發,透過類似人類思維設計與自我學習方式,去年十月以五比零橫掃歐洲圍棋冠軍的中國棋手樊麾,首度戰勝職業圍棋手,之後水準穩定進步。但面對職業九段的李世石,被視為人工智慧十年發展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挑戰。

李誓要「捍衛人類尊嚴」
李世石選擇黑子先下,開局時有些動搖,隨後漸入佳境,正當眾人以為李世石應能取勝時,他卻發生失誤,讓 AlphaGo 在約三個半小時的棋局後來居上。AlphaGo 這次一改人工智慧快速度作風,第一子就思考約一分半才落子。

賽前信心滿滿的李世石表示,「我非常驚訝,我沒想到竟然會輸掉比賽。」李世石認為,開賽時他犯了一個錯誤,若即時補救可能還有獲勝的機會,「我沒想到AlphaGo下得這麼好。」剩下四場比賽,將在台灣時間十日、十二日、十三日與十五日中午十二時舉行。

李世石指出,AlphaGo 的策略從開始就很出色,並且會出現一些人類不會下的步數,他非常驚訝,期待接下來的比賽。現年三十三歲的李世石,十二歲成為職業圍棋手後已囊括了十八個世界冠軍頭銜。

Google開發程式寫紀錄
Google DeepMind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哈薩比斯開心表示,這是歷史性時刻,猶如「登月成功」,「我們也非常滿意 AlphaGo 的表現」。他表示,接下來的比賽,李世石應會有新的策略,到時就看AlphaGo如何應對。

台灣紅面棋王對結果意外
台灣「紅面棋王」周俊勳對於南韓棋王落敗感到意外,周俊勳認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李世石昨天開局的下法,可能是希望出其不意,不過李世石被電腦抓到反擊機會後一直處於劣勢,整盤棋看來,李世石幾乎都沒有獲勝的機會。

Google AlphaGoAlpha碁) 去年擊敗了歐洲圍棋棋王樊麾新聞的網址:

2.20.2016

【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談「定義」之二)】

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

「定義」是個偽現象。舉相似例子來說,當某彩券行開出樂透彩頭獎時,有些人認為該彩券行的中獎機率較高。這種想法所「捕捉到」的其實是個「在現實界並不存在」的現象。同樣,並沒有「定義」這個東西,實際存在的只是最簡短的理論這個現象。一般所謂的「definition」或「定義」,其實只是被誤認之最簡潔的理論這個現象。定義其實就是最簡潔的理論。
(談「定義」之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 Feb 2016




附錄:
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什麼?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
(談「定義」之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0151007


2.13.2016

【 科學嚴謹研究宇宙;宗教則是不負責的「童話與神話」故事 】

2 12 日「紐約時報與泰晤士報頭版」都是,百年前愛因斯坦猜測之「重力波」 (gravitational wave) 被證實的新聞。

距離地球 13 億光年的兩個黑洞高速相撞,一個質量是太陽的  29 倍,另一個是太陽的  36 倍。兩個黑洞形成一個更大的黑洞,且產生「重力波」,此「重力波以光速旅行,去年重力波  月  14 日通過地球」,被「守候已久」的美國兩個巨型雷射偵測站偵獲到。

科學是如此嚴謹,如此實事求是。了解宇宙真相是非常困難。科學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科學家對於目前宇宙起源的「大爆炸」(Big Bang) 理論也知道這可能被取代。與科學相反,宗教卻可以毫無根據地亂說話,隨便「牽強附會」。有人敢信,就有人敢講。每一種知識都是困難的,懂重力波需要物理系畢業的水準。信教的人不需唸物理系,不需專業知識卻可知道基本原理、最後原理,宗教真是神蹟。個人認為,宗教是「兩三千年前一些神棍、巫師、乩童編造的童話、神話故事」。所以,宗教是給無知、無判斷力的人用的。



12 日英國《泰晤士報》頭版頭
科學家發現重力波 印證愛因斯坦理論 (Gravity discovery proves Einstein right)
美國物理學者昨宣布在路易斯安那州與華盛頓兩處分別探測到重力波的證據,重力波由比太陽巨大 30 倍的宇宙星體活動而產生、幅度僅千分之一個質子寬,這是全美各地科學家窮究力量探索,終於證實重力波之存在,也印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論點,為 101 年來的研究畫下完整句點。
此段中文翻譯網址:http://www.thetimes.co.uk/tto/news/


重力波中文短片網址:

重力波英文四分鐘影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57717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601047
http://udn.com/news/story/9455/1499133
http://udn.com/news/story/9455/1499136-%E9%87%8D%E5%8A%9B%E6%B3%A2%E9%9D%88%E6%95%8F%E5%81%B5%E6%B8%AC%E5%99%A8-%E6%B8%85%E5%A4%A7%E5%9C%98%E9%9A%8A%E5%BB%BA%E5%8A%9F

http://udn.com/news/story/9455/1499139-LIGO%E4%B8%8B%E4%B8%80%E6%AD%A5-%E8%A1%9B%E6%98%9F%E6%B8%AC%E9%87%8D%E5%8A%9B%E6%B3%A2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反宗教」與「反基督教」是世界潮流 】

歐洲與美國的宗教潮流是「反宗教」,台灣的宗教人口卻逐年增加,這是不知世界潮流,這是違反世界潮流。

一著名研究機構估計,歐洲在 2010 5.53 億的信教人口到 2050 年時將降到 4.54 億,也就是減少一億人;同時在 2050 年時歐洲沒有宗教信仰或是不信教的人將佔人口的四分之一。美國的基督徒在 2010 年佔人口的 78%,到 2050 年將降到只佔人口的 66%;反之,不信教的與反宗教的人,將從總人口的 16% 提昇到 26%

陳哲認為,台灣的宗教趨勢也將反轉,轉變為更多「反宗教者」與「無神論者」趨勢的國家。今天在網路上搜尋「反宗教」,前十筆中有三筆是陳哲的;搜尋「無神論」,前十筆中有三筆是陳哲的;搜尋「反宗教聯盟」之類的組織,前十筆中有九筆是陳哲的。這就是說,目前台灣陳哲是從事「反宗教」運動最積極的。關於宗教相關問題主要需有哲學知識,陳哲自認在這方面很在行。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以上資料與圖片來自一篇 2015 年的研究,下為其原文相關片段:
Europe is the only region where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projected to decline. Europe’s Christian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shrink by about 100 million people in the coming decades, dropping from 553 million to 454 million. While Christians will remain the largest religious group in Europe, they are projected to drop from three-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to less than two-thirds. By 2050, nearly a quarter of Europeans (23%) are expected to have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Muslims will make up about 10% of the region’s population, up from 5.9% in 2010.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number of Hindus in Europe is expected to roughly double, from a little under 1.4 million (0.2% of Europe’s population) to nearly 2.7 million (o.4%), mainly as a result of immigration. Buddhists appear headed for similarly rapid growth in Europe – a projected rise from 1.4 million to 2.5 million.

In North America, Muslims and followers of “other religions” are the fastest-growing religious group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the share of the population that belongs to other religions is proj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 albeit from a very small base – rising from 0.6% to 1.5%. Christians are projected to decline from 78% of the U.S. population in 2010 to 66% in 2050, while the unaffiliated are expected to rise from 16% to 26%. And by the middl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is likely to have more Muslims (2.1% of the population) than people who identify with the Jewish faith (1.4%).

以上英文研究全文見網址:http://www.pewforum.org/2015/04/02/religious-projections-2010-2050/

2.01.2016

【 虛偽的台灣基督宗教徒 】

個人長期近身觀察德國基督宗教徒,覺得他們多是「偽君子」,個人認為台灣的基督宗教徒也如此。不過,個人認為台灣的傳統宗教如佛教、道教比基督宗教教更惡質。西歐的潮流個人認為是「反宗教」。西歐已有許多研究指出,無神論者的道德高於基督宗教徒。台灣沒有反宗教、無神論的思想運動與組織,有此類思法的人不易定位與認同,因此即使做相關研究也很難準確。個人認為,台灣有意識的無神論者與反宗教者道德水準高於各宗教教徒。本文中的「基督宗教」,為英文 “Christianity” 的翻譯,同時指 Christianity 舊教的天主教,與 Christianity 新教級台灣一般所說的基督徒。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歡迎加入 Facebook【台灣反宗教者聯盟】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35934986695144/

下為一則相關新聞:
中國牧師抗打壓被捕 王丹:護家盟、信望盟在哪?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6-01-31  14:05

中國著名的基督教牧師顧約瑟與其妻被浙江省當局拘留,中國新一波鎮壓「境外勢力」的行動展開,民運人士王丹在臉書上痛批護家盟、信心希望聯盟等團體對宗教迫害不聞不問,同時也點名了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及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王丹在臉書上轉貼《美國之音》報導中國著名的基督教牧師顧約瑟與其妻被拘捕的消息,點名護家盟與信心希望聯盟反同志婚姻時「如喪考妣」、「打著上帝和正義的旗號說三道四,凶狠得不行」,面對虔誠的基督徒顧約瑟反對中國強拆十字架,無故打壓境外勢力卻置若罔聞。

王丹痛批,「護家盟呢?信心希望聯盟呢?著名的虔誠基督徒,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王雪紅,王建煊呢?你們有公開說過一句不滿的話嗎?」、「近在對岸的主內的弟兄蒙難,你們都無動於衷,還跟我們談論什麼『愛世人』。扯!」。

網友紛紛表示,「他們只是背著十字架的黨國利益團體,殉道或仗義行事,不符合他們的科學思維」、「他們只會說:我們為他們祈禱。」、「柿子挑軟的欺負,宗教信仰成了聚眾排除異己的方便途徑」。


12.19.2015

【 生命最後階段的《病人自主權利法》 與「尊重人的主體性」道德原理 】

重病患者有些會入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不可逆的昏迷,且不可逆的狀況。人可以「預立醫療決定」,在這種狀況下是終止、撤除、不進行維持生命的治療或灌食。這個是昨天立法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人生與道德學的重大事件。

首先這種診斷必須非常嚴謹,必須有外院專科醫師。陷入昏迷狀況的意義是已喪失人的特質。不可逆的重點之一是說,不可能回復到有意識的狀況。在醫學上一般的判斷必須是,除非醫學發現新治療法,否則不可能恢復。當病人沒有進入這種狀況時,醫師必須全力治療,病人及家屬沒有要求醫師放棄醫治的權利。

當然也有發生過病情恢復的狀況,也就是被認為「奇蹟」的狀況,那是超過醫學的知識。不過這種被醫師也認為是「奇蹟」的狀況,絕不可能是由於神蹟、作法、替代醫學等。

當此病況醫學束手無策時,它進入倫理學領域,即進入生命倫理或醫學倫理領域。個人認為,保障人的生存權是道德學的絕對命題。但道德是什麼?個人給道德下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認為道德的次佳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此法名稱《病人自主權利法》不錯,符合「尊重人的主體性」之定義。符合定義很重要,因為個人認為,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不過,此處所說的「符合」是指法案的「名稱」符合,尚非涉及此法案內容。

陳哲 CL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19 Dec 2015

以下兩張四報照片,各為蘋果日報與中央社所拍攝與發佈。

  
下為十二月十九日台灣四報頭版新聞:
人生與倫理學的《病人自主權利法》 成為三報頭條
2015 12 19

蘋果日報頭條:三讀通過 人人可預立拒絕醫療
保障病患生命尊嚴大躍進!立法院昨趕在會期最後一天,三讀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民眾未來可先預立「醫療決定」,若病況符合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不可逆的昏迷,且經醫師、緩和醫療團隊確認病情不可逆,醫師可按預先擬好的醫療決定,選擇撤除維生器具、不灌食,讓民眾有「拒絕醫療」權利。

聯合報頭條: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 5類重病者有善終權
為保障病人生命自主權,立法院昨天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未來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末期病人、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患者,經醫療評估確認病情無法恢復,醫師可依病人預立意願,終止、撤除、不進行維持生命的治療或灌食。

適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對象,須符合五種臨床條件,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的情形。



中國時報頭條:重病可拒絕急救自主善終
攸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昨天在立法院停會前最後一刻終於三讀通過。未來年滿20歲的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當病況符合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狀態時,醫師得依照病人決定,不施行急救或撤除維生治療,讓病人有尊嚴的離去。新法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專法,將於公布3年後施行。

自由時報第二頭條報導:植物人、極度失智醫不醫可預做選擇
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三年後上路,屆時年滿廿歲民眾就可以預立醫療決定,一旦遇上重症末期、不可逆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情況時,是要接受或拒絕醫療,執行病人決定的醫師無需負刑事與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