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021

談文化: 從Culture vs Science 開始思考文化,並對文化定義,再稱「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

2021/10/20個人在給聯合百科e-mail中的第六點是歷史與文化的問題,個人從  Culture vs Science 開始思考文化,並對文化定義,再稱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此處為附e-mail截圖,下重複文字內容


 

六、歷史文化領域: 思考Culture vs Science 則文化非高層次產物

 

人文科學領域多為歷史與文化,傳統在這方面個人認為可以錢穆先生為代表,他說:「無文化便無歷史,無歷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所謂民族爭存,底里便是一種文化爭存。所謂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種文化力量。」個人認為這是將文化理解為「歷史菁華」與「民族精神」。據個人近年的少數接觸,認為文史哲學者大抵仍持這種看法。

 

個人從「文化」一詞直接想到的是歐美國家對「culture」字的用法,以及在大學humanities學院culture不屬主要科系的事實。個人對於culture有個基本想法,就是將它放在與science的對比中;個人認為,science是達到高度「普遍性效果」的知識或理論,這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與藝術,相對於此,culture或文化只在特殊群體內有效,也就是未達普遍功效的理論,其實這就是無效。

 

因此,個人對文化做下面的說明:「人類歷史產物中,那些具普世價值或普遍效力的部份被升級為『科學(science)』,其它未達普遍性標準的部份就只是歷史的『殘留』。這些『殘留』中的某些部份,該民族或區域的人們在『感性上』或『情感上』對它們難以割捨,且視之為他們社會的特徵,這些部份就是『文化』」。個人並不看重文化或culture

 

個人認為歐洲自文藝復興以後才出現系統的自然科學,再出現社會科學。進一步,因此個人視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文化為人類歷史上唯一的「理性文化」。理性有多重要?個人認為「只有理性能達到真與善」。對理性與感性個人有系統的理論。

 

個人肯定「中國開不出民主與科學」的論述,認為主因是中華文化是「感性文化」且「中華尚未歷經理性啟蒙」。余英時先生高舉民主與人權,是個人最敬重的當代學者。錢穆先生對文化是老派思想的代表,余英時先生直接談政治、重視普世價值,在文化論上有進展。

 

個人獨對「Culture vs Science」有興趣,認為中國歷史上沒有sciences,就是沒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因此現在講文化就變成講不清不楚的、模糊的東西。比文化進一步,個人本行哲學,認為五四「中國開不出民主與科學」問題追根究底的答案是「中國沒有哲學」。

 

此外,歷史學方面,個人認為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問題至為重要。


個人立場純屬極端,僅供貴出版社參考。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