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17

【反基督宗教者對「聖誕快樂」發動的「戰爭」】

反美國對基督宗教的人在聖誕季節不喜歡說 “Merry Christmas!”,而說 “Happy Holidays!”,這是在美國基督宗教徒與反基督宗教者的一個小爭執。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簡稱ACLU 是美國比較反宗教的組織之一。被基督徒評為「審查『聖誕節』」的公司,也就是被評為反對基督宗教的公司,包括 Barnes & Noble、百思買(Best Buy),以及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等。多年來,星巴克(Starbucks)受抨擊。ACLU 與這些公司個人認為最堅持真理的組織與公司,因此最值得推薦。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下篇報導應該是基督宗教徒寫的
一句「聖誕快樂」引發的「戰爭」】
〔紐約時報中文網 LIAM STACK20161220

又到了一年中的這個時候,夥計們。聖誕之戰(War on Christmas)到了。
你可能會問,這是什麼?簡短的答案是:這是發生在聖誕期間、有時顯得有點裝腔作勢的一場爭論,討論美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尊重基督教的國家。
想知道更長的答案,請繼續往下讀。

「聖誕之戰」這個概念已經把節日問候和裝飾之類的事情變成了製造潛在分裂的政治宣言。感到聖誕節正遭受攻擊的人認為「節日快樂」(Happy Holidays) 等更具包容性的短語是(自由主義者)對基督教的侮辱
十幾年來,這樣的辯論主要發生在保守派的廣播與電視談話節目上。但今年它們在總統選舉這樣一個更大的舞台上活躍起來。
上週在威斯康辛州舉行的一次集會上,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站在一排聖誕樹前面,重申其競選期間的主要言論。
「當我在18個月前起步的時候,我在威斯康辛州告訴第一批支持我的群眾,有一天我們將會回到這裡,再次說起『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他說。 「聖誕快樂。所以,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快樂,但是,聖誕快樂。」
聖誕節是占國家多數的基督教徒普遍慶祝的聯邦節日。那麼,它在受到威脅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

 什麼是「聖誕之戰」?
對聖誕節最有組織的攻擊來自清教徒,17世紀,他們禁止慶祝這個節日,因為它不符合他們對《聖經》的詮釋。
時間快進到400年後,根據費爾裡·迪金生大學(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教授丹·卡西諾(Dan Cassino)的說法,福克斯新聞(Fox News) 推廣了一本廣播節目主持人約翰·吉布森(John Gibson)2005年的書,聲稱自由主義者對聖誕節懷有敵意,有人陰謀針對聖誕節這一想法由此得到了廣泛宣傳
吉布森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對自己的書所引起的嘩然感到「驚訝」。
他說,他的書主要關注一個已經很少發生的問題:教育工作者和地方官員禁止聖誕老人或聖誕樹等非宗教符號的出現,而這是基於一個錯誤的觀念,即它們有違憲法。
吉布森說,這本書幾年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影響力,它也根本沒有討論「節日快樂」的政治涵義。
他把這場風暴歸因於兩件事:這本書毫不留情的標題《聖誕之戰:為什麼自由主義禁止神聖聖誕節的陰謀比你想的還要糟》(The War on Christmas: How the Liberal Plot to Ban the Sacred Christian Holiday Is Worse Than You Thought),此外就是福克斯新聞主持人比利·奧萊利(Bill O'Reilly)
「其實不是我。我覺得更多的是因為比爾,說實話,」他說。「當比爾對它大肆宣傳時,它就成了一個大話題。」
的確,多年來奧萊利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聖誕之戰這個話題上2012年,他對觀眾表示,自由主義者正在「把聖誕節問題變成世俗的進步派政治」,因為他們想要「一個新美國,而傳統的聖誕節不是新美國的一部分」。
卡西諾說,這個理由成了保守派的焦慮的簡稱,無所不包。
「他們說,說『節日快樂』後的下一步是流產市場化和安樂死,」他說。「那可是個大滑坡,但人們仍以此為理由。」

是真的嗎?
沒有證據表明聖誕節在美國受到了有組織的攻擊。
政教分離美國人聯合會(Americans United for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執行總監巴瑞·W·林恩(Barry W. Lynn)牧師表示,每年都會出現的喧囂建立在「僅僅是有時候具有一點真實性,通常完全是無稽之談的故事」的基礎之上。他在過去多年中一直對此進行反擊。
「把整個問題政治化這種做法讓我覺得難以理解,」林恩說。「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好幾年了。」
他接著說,「他們認為這是某種政治正確的行動,但我認為,不使用提到聖誕節的說法和接受美國的現實一樣合理。」
認為聖誕節正在遭受攻擊的人常常指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簡稱ACLU)。本月早些時候,ACLU印第安納分支代表該州奈茨敦的一名居民提起訴訟。這名居民反對在該鎮官方的聖誕樹樹頂上懸掛拉丁十字架。後來,該十字架被取下。
ACLU宗教信仰自由計劃負責人丹尼爾·馬奇(Daniel Mach)表示,他所在的組織也捍衛人們參加聖誕節相關活動的權力,包括賓夕法尼亞州一名犯人的權利。這名犯人想組織一場共同祈禱的活動。
「這個國家的聖誕節慶祝活動盛行,」馬奇說。「並且只要政府自己不宣傳宗教教義,這些慶祝完全符合憲法。」

這場「戰爭」在現實中是什麼樣子?
很多保守派團體舉行集會,保衛聖誕節,並通過遊說,爭取裝飾公立學校或市政廳。其中一個團體是總部設在密西西比州圖珀洛的美國家庭協會(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該組織每年都會發佈一個「不良與友善」(Naughty and Nice)名單,嚴厲批評其認為正在「審查『聖誕節』」的公司
「我國存在一些世俗力量,它們憎恨聖誕節是因為這個詞彙本身就會讓人想起耶穌基督,」該團體在自己的網站上說。「它們希望消除會讓美國人想起基督教的一切。」
2016年的不良名單中的上榜企業包括Barnes & Noble、百思買(Best Buy),以及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多年來,星巴克(Starbucks)因節日杯具設計強調冬季天氣或社會和諧而非聖誕問候而備受抨擊。

「聖誕快樂」還是「節日快樂」?
用「節日快樂」作為聖誕節期間的問候用語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最近幾十年,隨著人們試圖對信仰其他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們表現出包容和善解人意,這句問候語變得更加流行。
相關爭論似乎改變了對恰當的問候語的看法。卡西諾本月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寫道,過去十年裡,自稱更願意聽到「節日快樂」的人數急劇減少,從 41% 跌至 25%。「聖誕快樂」仍頗受歡迎。的確,身為基督徒的貝拉克·歐巴馬總統就經常說這句話。
應當指出的是,猶太人、穆斯林和不慶祝聖誕節的其他人士常常表示,他們不會因為一句熱情友好的「聖誕快樂」而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因此,或許還是有希望在地球上,或者至少在有線電視上實現和平。

1.08.2017

生物本能的性慾 色慾 情慾 先於美感

一篇網路統計分析台灣網友對女人性感部位的前十名,個人認為這個主題同時涉及女人的美麗與性感兩個領域。結果第一名是女人的臀部,個人的感想就是男人先注意到性。再加上第二名是乳房,個人認為就是男人生物的本能先於美學的眼光,雖然統計的樣本應該男女都有。男人對於不認識異性的關注點,個人的看法一向如此。可惜該則分析未注意到這些,此外作者應該是女性。
陳立民(陳哲)


下為這則統計分析:
【比事業線還吸睛 女人最性感部位冠軍竟是】
Daily View 網路溫度計 2017-01-08

女人是上帝的恩賜,全身上下柔順細膩,充滿美麗的線條,上至髮絲、下至腳趾,都是性感的象徵,不過這些部位總要分個高下,到底「誰」最性感,請看以下分析報導。

今天的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運用《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從眾多女性部位中找出網友討論最熱烈的前十位,結果發現,比起香肩來說,網友最喜歡的第 6、第 5 位為嘴唇和手指,前者以當紅韓劇《鬼怪》女角劉寅娜之美唇、後者以日劇《月薪嬌妻》新垣結依之手指為代表,冠軍則是近來女性特愛鍛鍊、男性特愛關注的部位,也是東西方網友都偏好的「大屁屁」-完美翹臀。

第一名:飽滿翹臀
女生最性感部分由「臀部」壓倒性奪冠。根據網友在健身房多年的觀察,臀部不僅是男性關注焦點,這兩年也有越來越多女性朋友,藉由深蹲、硬舉等下肢訓練,鍛鍊臀部肌肉喔!說到練臀達人,就不能不提有 8 萬粉絲支持的台灣正妹 Jessica 蔡昀潔,美國紐約的 Jen Selter 也因傲人臀部,在 IG 吸引了千萬粉絲追蹤,看來飽滿翹臀的魅力,已成了東西方普世價值啊!

第二名:勻稱美胸
女生最性感部位第二名,不出所料由「胸部」奪下。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Prague's Charles University)調查發現,男人偏好的大小位於 B E 罩杯之中,因為男性喜歡形狀優的胸部,害怕太大的胸部會有下垂的風險。而台灣以美胸聞名的藝人有「美胸女神」熊熊(卓毓彤)、美胸皇后劉伊心、美胸藝人李姸憬,族繁不及備載。

第三名:逆天長腿
知道腿長的女生,為何常被媒體稱作「不科學」嗎?因為視覺上看來真的很震撼,跟你我這種五五身的就是差很多咩,而這種人不管穿長褲、短褲、長裙、短裙,視覺比例都讓人一眼看了很舒服,就算是穿個夾腳拖出門倒垃圾,都很難讓人不注意啊。近年以美腿出名的女藝人代表有電音女神謝金燕、名模林志玲,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長腿姐姐出現。

第四名:A4 纖腰
2015 年展現身體柔軟度的「反手摸肚臍」自拍風潮,到去年眾女星紛紛嘗試的「A4 腰」美照,以及後來衍生的「螞蟻腰」詞彙,都顯示了腰的迷人之處。在眾多 A4 腰之中,也有網友提到「小敏」吳心緹兩側微凹、正面馬甲線的線條真的好棒棒,而韓團「TWICE」台灣正妹周子瑜的美腰,也是超級吸引人,難怪她的打歌服常做中空設計。

第五名:修長美指
除了韓劇《鬼怪》當紅外,剛下檔的日劇《月薪嬌妻》討論度也破表!片尾曲的《戀舞》更是一絕,而且特別強調手。指。動。作,當女主角新垣結衣邊笑邊對著鏡頭伸手比「1」時,那畫面真的太美不敢看啊!

除了新垣結衣外,東森美女主播吳宇舒也跳過《戀舞》喔,兩人除了一樣美麗外,也同樣擁有一副修長手指,看了好想問,我們的月薪嬌妻到底在哪裡?

第六名:鮮紅嫩唇
最近在看當紅韓劇《鬼怪》,視線總是會被「地獄使者」李棟旭的紅脣拉走,更讓人生氣的是,那居然不是靠化妝,而是天生的!男生有紅唇都這麼迷人了,更何況是女生呢?就那麼剛好,本片的炸雞店老闆娘劉寅娜,嘴唇也是 NO.1 啊,不僅飽滿又泛著蜜光,每回鏡頭特寫她時,畫面彷彿冒出無數粉紅泡泡,讓人墜落愛河......

第七名:美頸曲線
無論頭髮長短,女孩子總有一絲秀髮遮在脖子上,讓人無法一窺全貌,唯有女孩子將頭髮勾到耳後,或是撥到另一邊時,才有機會露出神秘區域。如果她是像電影《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沈佳宜般,邊走邊將手舉高,再將頭髮綁成馬尾露出頸後,在陽光照耀之下,那番畫面真的充滿無限魅力。

第八名:香肩美人
不知為什麼,女孩子肩膀的肌膚,總是特別光滑。從鎖骨延伸過來的線條,更讓肩膀構成了富有層次的美感,想像一下,當你順著鎖骨的水平線走到底,就會遇到肩膀的圓形曲線,再往上順著斜方肌走,最後視線將停在脖子上,這一塊區域簡直就是人體的「百慕達三角」,將視線囚困其中。

第九名:纖瘦玉臂
手臂,是女孩子最在意,也永遠不滿意的部位,就算穿上小禮服,也要搭件披肩遮住才行,不過看在男孩子眼中,纖瘦的手臂給人一種想呵護的感覺;有點肉肉的蝴蝶袖,看來也特別可愛;稍微有點二頭肌,則給人健康奔放的氣息,不管哪種手臂,都超迷人的。

第十名:翩翩背影
大家常用「背殺」形容背影亮麗的女子,真的有道理!因為,堅挺的背脊,會給人充滿自信的印象,而且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將背脊維持在最佳中立狀態,如果背部肌膚保養得宜,再配上肩胛骨勾勒出的肌肉線條,不用太多,性感指數就已破表。


1.07.2017

【廣州塔霧霾畫面顯示「專制與民主的距離」及「地獄與天堂的距離」】

中國霧霾經典畫面中國近日霧霾嚴重,就連廣東地區也受到影響,有媒體記者以無人機空拍下一張廣州塔頂同時出現湛藍晴空與灰色霧霾的畫面。不過此照片不敢上報。廣州氣象台表示,這種「陰陽天」現象主要是因污汙染物寄居的層次較低,才會在天空中形成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同時出現晴空萬里及大片霧霾。

有中國網友形容灰色霧霾與湛藍晴空是「地獄與天堂的距離」,個人認為這是「專制與民主的距離」。

如中國霧霾是外國所為,中共一定會發揮它炒作宣傳的手法,甚至宣戰。但這是中共自己所為,它控制媒體,人民不知此事,人民也不知推翻中共。對於中國霧霾中國人民不知究責中共,中共的嚴密控制與中國人民的愚蠢都令人嘆為觀止。


上方照片見廣州媒體記者用無人機空拍下一張廣州塔頂同時出現湛藍晴空與灰色霧霾的畫面,被形容是「地獄與天堂的距離」。(自由時報記者圖擷自騰訊網)


下為相關新聞:
陸瘋傳「廣州塔」霧霾照 網友:天堂地獄並存
〔中央社 2017/01/06 21:44:00

中國大陸近日多地嚴重霧霾,已影響至廣東地區。一張廣州塔頂同時呈現晴空與灰霾的空拍照片在網路熱傳。

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5日下午1時許,使用無人機空拍,清楚地看到廣州中心城區的廣州塔被藍色晴空和灰色霧霾分隔。

湯銘明在記者手記中稱,當無人機升至300多公尺高時,從畫面看到整個廣州市淹沒在霧霾中,而城市上空在陽光的穿透下出現一片藍天白雲。他稱,雖然廣州空氣品質不佳,「但廣州塔頂的廣州藍,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手記又引述廣州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李懷宇解釋,這種「陰陽天」現象主要是由於汙染物寄居的層次較低,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明顯的分界線,上半截晴空萬里,下半截則是霧霾纏繞。

這張相片在網路熱傳,有人形容,這是「地獄與天堂的距離」。

中國大陸中央氣象台今天6時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直至7日上午8時,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西、廣東、遼寧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陝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中國瘋傳這張霧霾照 網友:天堂與地獄並存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7-01-07  00:14

中國近日霧霾嚴重,就連廣東地區也受到影響,有媒體記者用無人機空拍下一張廣州塔頂同時出現湛藍晴空與灰色霧霾的畫面,在近日引發議論,甚至形容這是「地獄與天堂的距離」。

《羊城晚報攝影俱樂部》於5日發布這張圖片,並指該張照片是由《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於5日下午143分左右所拍下,畫面中能看到廣州中心城區被霧霾所包圍,不過在廣州塔頂仍有一片藍天白雲,他並對此表示,雖然廣州空氣品質不佳,「但廣州塔頂的廣州藍,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不過這張照片在網路熱傳後,被民眾形容是「地獄與天堂的距離」。

廣州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則表示,這種「陰陽天」現象主要是因污汙染物寄居的層次較低,才會在天空中形成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同時出現晴空萬里及大片霧霾。


1.05.2017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人物為孔子與孫中山》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人物為孔子與孫中山》

檢視中國歷史,個人認為孔子與孫中山是最偉大的兩位人物。孔子為中國塑造出道德社會的理想,並成為後世中國社會發展的目標,雖然他的道德學有些基本的錯誤。孫中山指出達到此道德社會與國家富強的途徑是採行歐美的民主政治制度,他也是位偉大的實踐家,雖然他的政治學深度不足。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5 Jan 2017

民主、人權與自由的檢驗法之一是人民是否擁有自由批評「現任」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民主、人權與自由的檢驗法之一是人民是否擁有自由批評「現任」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5 Jan 2017

12.29.2016

《達爾文主義者立志將人世建立為天堂》

《達爾文主義者立志將人世建立為天堂》

基督宗教徒人生的目的在上天堂,佛教徒人生的目的在死後獲得善的輪迴或脫離輪迴逕赴西方淨土。我們達爾文主義者、反宗教者、無神論者、理性主義者與人文主義者深知死亡是絕對的滅絕,亦知此生是唯一的真實,更透視各宗教所許諾死後世界的虛妄幻化。我們痛恨眾宗教視此生為來生之工具,甚至棄人生如敝屐,我們譴責它們戕害世人唯一所有與摧毀此唯一有喜悅及意義之處。我們感嘆人生與悲憫眾生,立志將此世建立為天堂。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Dec 2016

12.25.2016

《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的基督宗教 是不道德的》

《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的基督宗教 是不道德的》

基督宗教常宣傳「信耶穌得永生」與「神愛世人」。這些教義真有這麼正面嗎?

《聖經》上多處說,只有信仰上帝或耶穌的人才可能上天堂;這同時是說,不信耶穌的人即使是好人也不可能上天堂。在俗世,重要的考試為確保考試的公正性,考卷上不得有考生姓名,而改以准考證號碼代替;反之,上天堂考試的考卷上不但要填姓名,還要填宗教信仰,以保障基督宗教徒的「獨享特權」。司法女神審判時戴上眼罩,以維持審判的公正性;反之,上帝審判時卻丟棄眼罩瞪大眼區別被審判者的信徒身分。在人世暗中勾結考官作弊的補習班老闆要坐牢;反之,教會卻大辣辣地宣傳自己是「上天堂特權補習班」。上帝與基督宗教徒的正義觀遠低於一般俗人。

「信耶穌得永生」這句話的誠實敘述應為「只有本教教徒才可能上天堂,請快來加入!」。在上天堂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對基督宗教而言善惡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神屈膝、到教會拜碼頭,並持續地對神阿諛奉承,否則即使是世界偉人只要不具教徒身分,也是被「隔絕在天堂門外」。世人在拔擢上的道德是「唯才是用」,反之,基督宗教卻是「唯奴才是用」。至於「神愛世人」這句話,實際的效果為「神只愛教徒」與「神不在乎善人」。孔子與孫中山都不是基督徒,請問基督宗教徒:他們在天堂嗎?在上天堂或下地獄這件重大事務之外,上帝講再多道德或善惡的教義都也只是枝微末節;基本上,基督宗教是和道德無關的宗教。

基督宗教徒知道只有教徒有上天堂的機會這個教義後,有些教徒會認為不妥。教會就回答他們說,因此教會與教徒的重責大任是努力把福音傳給非基督宗教徒,幫助他們上天堂。盲從的教徒接受了這個答案;會思考的教徒知道這樣做意味著犧牲地球上大多數的人,但他們也不敢挑戰上帝,就忍受在教會內讓自己的理性與道德心持續枯萎。要了解基督宗教的真相,在聽《聖經》與教會講其教義時,有知識的人就會發現他們邏輯不通;更重要的是「觀其行」,我們就可發現他們言行不一,最後認識他們「實際在運作的」真正想法。

最後比較一下宗教。同樣是宗教,在佛教裡只要是好人就會得到好的福報,這或者是來生獲得好輪迴,或者是直接脫離輪迴到西方淨土。根據此教義,當佛教信徒因對佛教不滿而脫離佛教時,他們心理的壓力很小,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做好人同樣得到好的報應。相對於此,當基督宗教徒對上帝或聖經發生質疑而考慮脫離教會時,他們相信背叛基督宗教的信徒會受到比非教徒更大的懲罰,於是因為懼怕上帝,他們有些人不敢離開教會。相對於叛教佛教徒的來去自由,部份基督宗教徒「生活在恐懼之中」。在來世理論的道德面相方面,佛教比基督宗教道德高多了。不過佛教在基本教義上的重大錯誤不比基督宗教少,各教神奇的惡質教義各擅勝場。


個人認為,一般來講在台灣基督宗教承襲歐美社會在「管理」上比佛道教嚴格許多,但在教義上基督宗教並不比佛道教更優。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016 年耶誕節

《耶誕節的祈禱》

《耶誕節的祈禱》

為今年去世的世界偉人們向上帝請願,請天堂接納他們。根據《聖經》只有信徒才可能上天堂。其他去世的好人也就算了,但請上帝至少能為他們破例。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6 年耶誕節

孔子與孫中山都不是基督宗教徒,請問基督宗教徒:他們在天堂嗎?

12.12.2016

文化差異應該是要被超越的 文化傳統與民族文化應去蕪存菁 提昇到普世價值的水準

什麼是文化? 文化有何價值? 文化理論應該如何? 應如何對待民族文化?
文化差異應該是要被超越的,文化傳統與民族文化不應被保存為特色,更不應被弘揚,而應該去蕪存菁,提昇到普世價值。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2.01.2016

《中國「九二共識」鬆動 見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中國「九二共識」鬆動 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九二共識」隨國民黨式微,此時容易看清中國對台的真正「戰略」。從去年兩會習近平的關鍵發言起,個人認為,中國當前對台戰略的「目標」為要台灣承認一中,而其達到此目標的「策略」為「反獨」。

與中國國家戰略「反獨」針鋒相對的就是「拒統」,因此可說當前「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拒統」是獨派最佳的結盟策略、台灣最大公約數、獨派主力部隊的策略、選舉時可爭取最多選票。「拒統」類似於民進黨組黨前使用的「黨外」一詞,是台灣邁向獨立的最佳策略。




上方圖卡製作於 20160703
今日見到一則新聞,是個人第二次見到中共的「九二共識」鬆動。

「拒統陣線」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下方照片中見 2011/2/28 陳哲帶領「拒統陣線」欲闖入八德路國民黨中央黨部被警方阻止。

下為這則新聞:
 小英不提九二共識 中方釋新風向球:可另尋新共識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2016-12-01  06:48

在小英政府堅持不提「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中國方面一再採取高壓方式對待台灣,但是,有中國學者昨天提出新的論點,指「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被解讀是釋放風向球,以測試台灣反應。

綜合媒體報導,昨天在中國廣西桂林舉行的「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開幕致辭中說,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且「兩岸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傳話性與可控性接觸」,還強調「構建兩岸新共識的政策創新動能,並不弱於維護『九二共識』決心」。

只是如何建立新的替代性新共識?周志懷提 3 點建議,包「一定條件下,兩岸可進行傳話性接觸可控性接觸」,以避免資訊傳遞不完整造成誤判;其次「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但前提還是「一中」;第三是「著力消除兩岸「壓力點」」,重點在於避免引發兩岸民間對立,以影響雙方決策
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03441


如蔡政府不願採「九二共識」 周志懷:兩岸可另尋新共識
〔中國時報 20161201 楊家鑫/綜合報導〕

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昨在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表示,在不違背「一中原則」內涵下,兩岸可在「九二共識」外,另尋新共識。展望未來,他提出 3 點建議,呼籲「兩岸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傳話性與可控性接觸」

以傳話性接觸解僵局
以「兩岸關係:啟示與前瞻」為主題的第 3 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昨在廣西桂林登場,來自兩岸與澳門近 50 名學者參與。周志懷致詞指出,「我們構建兩岸新共識的政策創新動能,並不弱於維護『九二共識』決心」

他說,「九二共識」文字表述具可替代性,大陸並不反對在「九二共識」外,建立具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問題上,形成新的共同表述。

不過,周志懷說,新共識核心要素無論如何表達,都不可能將兩岸關係表述成「兩個國家」或「一中一台」。「從這觀察,目前兩岸建立新共識時機與條件,尚不成熟。」

對兩岸未來,周志懷提 3 點建議
首先,「找到兩岸接觸的新辦法」;一定條件下,兩岸可進行傳話性接觸可控性接觸。如雙方無法以直接有效方式,傳遞清晰、連貫及完整的訊息,誤判機率將大增
其次,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周志懷說,建立體現「一中」內涵的兩岸新共識、反對「台獨」與「去中國化」等議題,擇時進行兩岸智庫對話。
第三,著力消除兩岸「壓力點」,避免壓力點引爆,引起兩岸民間對立,轉而影響雙方決策。

周志懷認為,目前擺在台灣決策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與激進「台獨」勢力分進合擊,並結合美日對抗大陸,或以「柔性台獨」方式持續追求分裂;另一條是帶領民進黨棄「獨」轉型,與大陸共同維護兩岸和平,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他直言,兩條不同道路,是光明與黑暗間的搏殺,端看台灣決策者選擇。

此外,廈大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鄭劍說,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和平發展態勢變數陡增,局面趨向失衡。當務之急是遏制、化解民進黨當局的持續挑戰和「台獨」冒險,使兩岸關係歸正。

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則認為,蔡總統曾強調維持現狀不是靜態的,受內外形勢變化影響,她未來對大陸政策進行調整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01000327-2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