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感性} 感性先天主要內容-天人合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感性} 感性先天主要內容-天人合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25.2021

天人合一被傳統思想視為靈性或神性 其實是人之原生低等動物性

把宗教、天人合一、天道、圓融和諧等思想趕出哲學。這些被傳統思想視為高等靈性或神性的,其實是人之原生低等動物性刻意給mind的感覺,或在mind上塑造的印記,因此人縱有充沛的這類感受或實感,也與客觀存在的真實世界無關。

理性哲學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5 Dec 2021


把宗教、天人合一、天道、圓融和諧等思想趕出哲學。這些被傳統思想視為高等靈性或神性的,其實是人之原生低等動物性刻意給mind的感覺,或在mind上塑造的印記,因此人縱有充沛的這類感受或實感,也與客觀存在的真實世界無關。

11.19.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10.20.2021

「中國有沒有哲學?」是中國哲學或中國思想的基本問題;中國「天人合一」思想錯誤

2021/10/20個人在給「聯合百科」e-mail中的第四點談哲學,個人認為中國有沒有哲學?」是中國哲學或中國思想的基本問題再說中國天人合一思想」的錯誤。此處e-mail截圖。下重複內容。



 

四、「中國有沒有哲學?」可能成為中國哲學領域的基本問題


個人自上封函以後,找時間看貴出版社發行過的電子書,此處第四、五、六、七點為相關題目。


看到貴出版社出版《鵝湖月刊》。它1975年成立時的社務委員,除王邦雄和曾昭旭兩位老師外,其他幾位當時都叫得出個人的名字。鵝湖在四十多年間成為台港最大的中國哲學路線,在對岸亦頗具影響力。


首先,《鵝湖月刊》有三篇個人文,包括1977年第卷第五期總號一七三前後兩期的《現象學(上)》與《現象學(下)》,與第一五卷第五期總號一七三「從《存有與時間》到《哲學獻集》」。如有需要個人的著作權允許,也沒問題。


鵝湖學派或當代新儒家走的是牟宗三先生的路線。《鵝湖》當年創刊時個人和他們一樣崇拜「老牟」。牟先生認為中國儒道釋三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這也是他自己的主要思想。個人到德國留學之初衷也是研究與中國「天人合一」或「天道」思想最接近的海德格形上學。個人到世界海德格哲學研究中心的弗萊堡(Freiburg)大學。如前所述,非常不幸,個人從崇拜海德格轉為懷疑海德格。


個人在否認海德格形上學的同時,也否認了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個人大概是台灣在德國留學研究哲學時間最長者,雖未得博士學位,但自認徹底深入歐洲哲學,個人主張「中國沒有哲學」。歐洲自黑格爾到當代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持續有人表達「中國沒有哲學」的見解。


貴出版社也出版中國哲學著作,個人認為這領域可能要先處理個基本問題,就是「中國有沒有哲學?」。可能這問題名稱容易帶來瀏覽量。


個人所提這個大問題對哲學本行的人就很棘手,資料蒐集繁瑣,此刻可能就是聽聽。至於個人想法是至今「中國有沒有哲學?」沒有夠水準的著作,也因此對自己在這方面有些信心。


除此之外,在哲學方面個人對於「知識與真理的性質」也有些創作。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