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踐 - 台灣的三層同心圓國家結構 與台灣民主主體性的國家原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踐 - 台灣的三層同心圓國家結構 與台灣民主主體性的國家原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7.10.2021

「台灣民主主體性」vs「中國主體性」

  「台灣民主主體性」vs「中國主體性」


「台灣主體性」在台灣是普遍被接受的概念,它聽來純正、無爭議,但在使用時它總是孤門獨戶、不見頭緒關聯,好像是橫空出世的。

它一般地被認同,我們可思考何以如此?個人認為,因為它是從「人的主體性」的概念而來的;「人的主體性」就是人的「自我」,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物種或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類有「自我」或「主體性」。所以,「台灣主體性」概念含高貴基因,這可能是它被普遍接受的理由,但個人在這概念中還看到了其他基因,試想:如果某個不友善的國家也使用,例如「中國主體性」概念,諸位還會認為這概念完美無瑕?

「人的主體性」是個全人類普遍性的概念或具普世價值,「台灣主體性」是個地域性、集體性的與政治性的,它並不具備普世性。反之,「台灣人的人權」與「新疆維族人的人權」二概念並未減損「人權」;集體性概念要慎重使用。那麼,「台灣主體性」概念要拋棄嗎?

哲學上優越的、普遍的概念不能只存在於雲端,它要對實際政治有益。政治學發展至今最佳的制度是民主政治;許多人也知道,民主是最壞的制度,但沒有比它更好的。當「人的主體性」概念採取最佳民主政治方案落實到政治時,那它就變成了「由民主決定的共同意志」概念,可簡稱為「民主主體性」概念。這概念不排它,沒有內外之分,還具普遍性。它再進一步落實在每個政治實體時,譬如台灣時,就成了「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

「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優於「台灣主體性」概念,這在我們將「台灣民主主體性」與「中國主體性」對比就可看出。「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同時可作為「台灣的國家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0 Jul 2021


#陳立民ChenLihMing陳哲 #台灣民主主體性 #台灣主體性 #台灣國家原理 #人的主體性 #主體性 #自我

「台灣民主主體性」vs「中國主體性」

在台灣是普遍被接受的概念,它聽來純正、無爭議,但在使用時它總是孤門獨戶、不見頭緒關聯,好像是橫空出世的。

它一般地被認同,我們可思考何以如此?個人認為,因為它是從「人的主體性」的概念而來的;「人的主體性」就是人的「自我」,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物種或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類有「自我」或「主體性」。所以,「台灣主體性」概念含高貴基因,這可能是它被普遍接受的理由,但個人在這概念中還看到了其他基因,試想:如果某個不友善的國家也使用,例如「中國主體性」概念,諸位還會認為這概念完美無瑕?

「人的主體性」是個全人類普遍性的概念或具普世價值,「台灣主體性」是個地域性、集體性的與政治性的,它並不具備普世性。反之,「台灣人的人權」與「新疆維族人的人權」二概念並未減損「人權」;集體性概念要慎重使用。那麼,「台灣主體性」概念要拋棄嗎?

哲學上優越的、普遍的概念不能只存在於雲端,它要對實際政治有益。政治學發展至今最佳的制度是民主政治;許多人也知道,民主是最壞的制度,但沒有比它更好的。當「人的主體性」概念採取最佳民主政治方案落實到政治時,那它就變成了「由民主決定的共同意志」概念,可簡稱為「民主主體性」概念。這概念不排它,沒有內外之分,還具普遍性。它再進一步落實在每個政治實體時,譬如台灣時,就成了「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

「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優於「台灣主體性」概念,這在我們將「台灣民主主體性」與「中國主體性」對比就可看出。「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同時可作為「台灣的國家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0 Jul 2021

#陳立民ChenLihMing陳哲 #台灣民主主體性 #台灣主體性 #台灣國家原理 #人的主體性 #主體性 #自我

9.05.2020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5 Sep 2020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5 Sep 2020

12.22.2018

《關於「台獨只能做不能說」與「獨派」》

《關於「台獨只能做不能說」與「獨派」》

黃信介名言「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相信這句話不是對一般綠營或獨派說的話,而是針對綠營或獨派檯面上黨政高層所說的,實際上這也是這些高層必須採取的「策略」,因為他們的政策必須讓中間選民能接受,也必須讓經濟選民與窮苦選民有多少能從對岸賺點錢的機會與希望,以及必須在美中兩大國之間找到平衡點。對於綠營絕大多數檯下的人不存在「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的問題;相反,因為只有檯下的人才有「直白」宣傳獨立建國理念的機會,他們應該把握機會適量地或大力地宣傳;台獨不宣傳人民怎麼了解其重要性?當然能宣傳的就要儘量宣傳,只是不能誤會黨政高層必須顧大局的限制,同樣藍營的領導者也淡化自己的統獨色彩;不過選舉時例外;選戰時要統獨休兵、不分藍綠,「不能主動」挑起意識形態對立,因為選戰重點是爭取中間選民,如果「意外地」統獨成為議題,則可暗喜,拿捏適當尺寸應戰。

台灣已三分之二的人是獨派,綠營內更95%是獨派,因此,「民進黨內或綠營內的獨派」的說法很奇怪。不是大家都是獨派嗎?「綠營或獨派應該分為檯上白臉與檯下黑臉,而不是分為深綠與淺綠」;至今許多人喜歡「自封」獨派或台派或深綠,根據個人長期在這些陣營內的經驗,大部份這些團體的頭頭是想搶「綠營內老大位子」,其跟眾則是弱智或驕傲。綠營或獨派內檯下是「黑臉」,應扮演好「外圍團體」的角色。檯上檯下分工,內圍外圍分工、「黑白臉分工」,才能成功,才能建構民主的、獨立的、繁榮的台灣,以及比較快地制憲建國。

上面這些問題自從有台灣獨立運動與民進黨開始就不斷在綠營、獨派、民進黨內部造成困擾、內亂,甚至分裂,個人認為這些基本上是意識型態或理念做得不夠好所生的內部矛盾,根本解決之道是創造更高明的意識型態。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Dec 2018

11.22.2018

《不懂選舉的某些「深綠」》

《不懂選舉的某些「深綠」》

台灣政治是統獨鬥爭,但民眾不喜歡刻意激化的社會衝突,因此不能將此直接轉化至選戰。選戰簡單講是搶中間選票,詳細一點講是爭取中間選民、動員我方陣營、癱瘓對方陣營。因為主戰場在中間選民,選戰主軸不外是繁榮、幸福、未來,2008年謝長廷選總統時用「幸福經濟」,2012年蔡英文用「Taiwan NEXT」,「NEXT」就是未來,阿扁選台北市長時用的「快樂、希望」與「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是幸福與未來的變種。許多中間選民是經濟選民、生活艱困人民,因此2004年阿扁的主軸是「拼經濟 大改革」,2012年時馬英九把阿扁的「拼經濟」拿去用不意外。文宣用「改革」時,不止是攻擊對手,也是訴諸中間選民的感受。文宣也可直白「不分黨派」、「超越藍綠」,或像2000年阿扁講新的「中間路線」。

獨派或綠營內有些喜歡自封「深綠」的人士,「每次選舉」由不同的人牽頭批民進黨不夠獨並另闢戰場。這次2018年選舉是由喜樂島牽頭的1020「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要修正「公投法」,以便「獨立公投,正名入聯」;人民都看得懂這是推動「統獨公投」,思量有沒有準備好。民進黨稱此活動「模糊選戰焦點」,又說「舉辦時間不適宜」等;按照選戰理論,就是說此活動錯置選戰焦點,以及說統獨鬥爭不是不可以,但應該在平時而不是在戰時,時間不宜。


台灣選舉很激烈,選舉是真相揭露的時刻,全部殘酷因素到位,每次選戰情勢的演變都導致這些「深綠」的議題被邊緣化,但到下次選舉時他們又再重演一遍。這些「深綠」人士似沒注意到,每次他們在選戰開始時提出的議題後來都被淹沒這一再重複的故事;他們大概也沒想過,每次被大局淹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理論並未掌握台灣全面的政局;他們其實應該很感謝每次在被迫撤退時看到不遠處有民進黨戰線可守。如果了解這些,部份「深綠」人士不該每次對比較有遠見、有謀略的、有口難言的民進黨高層頤指氣使,有如三娘教子。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Nov 2018

8.22.2018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中的「台獨路線」與放棄「維持現狀」策略》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中的「台獨路線」與放棄「維持現狀」策略

大概在 2016 年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就是「維持現狀」,520 就職時也如此。台灣沒有自衛能力,自 1950 年以來就是仰仗美國保護。根據國際局勢看台灣,「維持現狀」個人認為是在獨派合理的政策範圍內。中國雖然攻擊沒有遵照「九二共識」,但又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的意思就是可以接受。川普大幅改善台美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更傾向台灣,不過這是 2016 年台灣選前意料外的事。

「維持現狀」一詞中「現狀」的意思,個人自始認為是由掌權者決定的,個人認為這是蔡英文暗藏的計畫。個人主張「潛水艇前進台獨」(或「鴨子划水台獨」)。蔡英文執政這兩年多在「維持現狀」的旗幟下,台灣掌握獨立的能力更增強了,這是實在的獨立力量。「中華民國」是「藉殼上市」或「掛羊頭賣狗肉」的計劃;在這計劃下,「中華民國」是殼、是羊頭,狗肉或真正賣的是台灣。個人認為蔡英文與個人的見解類似。除上所述之外,似看不出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策略。

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幾次與邦交國斷交經驗中,我們可看出,蔡英文「新兩岸政策的趨勢」:越斷交對中國越強硬,也越往台獨走。「維持現狀」本是保守的策略,但如果對方片面改變現狀,我方表現憤怒與反擊是正常的反應,不會讓人有挑釁的想法。蔡英文的反擊就是往台獨的方向走;中國越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台灣就越遠離中國、越獨立。這在昨日(21)蔡總統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中看得最明顯。在文中有「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這一段,在這出現「現狀」一詞。雖然「現狀」一詞只出現一次,但這顯示蔡英文對「維持現狀」政策中「現狀」的新定義,值得注意。這當然是往獨立走一步,而這一步是在被欺凌的環境下做出的反應,沒有挑釁意味。其實全文明顯的新政策內容,因此「維持現狀」政策是明顯的「羊頭」,蔡英文甚至通篇沒有提到「維持現狀」一詞。在此談話中「中華民國(台灣)」不但「是現狀」,蔡英文還加碼「是底線」,這也是重要的旨意,這明顯不是「維持現狀」。個人預測,蔡英文這個「新的兩岸政策」會在每次的斷交中更增強。這是明白做給中共看,要他們自己去想。

內容中「台灣主權」一詞個人特別有興趣。個人自 2011 年起提出「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2015 年更製作「台灣國家原理」三層同心圓的圖卡。在同心圓中最內層的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第二層是「台灣主權」,第三層才是「中華民國」的國名,所以中華民國與「正名」是很表層的東西,「台灣主權」就比它深入,而這並不是「台灣國主權」的意思,最深入的、最重要的、核心的概念則是「台灣民主主體性」






上張「台灣民主主體性」照片陳哲攝於   2011/09/04,地點在凱道。

在此轉載蔡英文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講話全文。個人將其中蔡總統改變的詞語以粗體標出,這包括【台灣主權】、【獨立主權】、【我國主權】、【主權】、【中華民國(台灣)】、【底線】與【現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Aug 2018

下為 2018/08/21 蔡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全文:

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台灣】有權利立足世界、走向世界,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和其他國家的所有人民一樣,有權利享有平等自由,以及【獨立主權】和尊嚴,這是我們的立場,也是普世的公理。

就在剛才,我們終止了跟薩爾瓦多的邦交。我們掌握這個訊息,已經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我們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外交的努力,也和我們國際盟友一起努力,希望能夠避免讓薩爾瓦多,成為兩岸外交戰的戰場。很遺憾的是,【中國】政府並沒有任何退讓的意思,因此再三施壓,企圖以薩爾瓦多的斷交,來打壓【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意志。

斷交並不是單一事件,這些都是【中國】一連串文攻武嚇的一環,包括軍機繞台、要求國際航空公司改名,以及取消台中市東亞青運舉辦資格,還有最近的85度C事件,【中國】的打壓從來沒有改變過,而且無孔不入。

現在的【中國】,不只是兩岸和平的威脅,【中國】現在在世界各地所做的,無論是干涉各國內部事務,破壞國際市場秩序,已經造成全球局勢高度的不穩定。我們要再一次地提醒國際社會,這不只是【台灣】的事,情勢的迫切,已經不容許我們有任何一點姑息!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現在的兩岸關係,已經不只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是區域問題的一環。【中國】對亞洲地區的企圖心,尤其是去挑戰、甚至於取代傳統力量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再加上日趨複雜的貿易衝突,【中國】正以加深對【台灣】的壓力,凸顯它在區域當中的影響力和實力。【中國】對於【台灣主權】進逼的力道,已經非往昔可比。

我要告訴大家,今天【中國】的要求以及所作所為,都已經超過【台灣】各主要政黨的【底線】。此時此刻,不是我們相互比較兩岸政策的時候,而是要團結一致,合力守住【主權】的共同【底線】。

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的外交關係被破壞,就是挑戰我們共同的【底線】!壓迫我們的邦交國,以跟【中華民國(台灣)】斷交為建交的前提,就是對【我國主權】的侵犯。

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灣人民】團結的基礎。只有團結,才能向中國發出清楚訊息,讓他們不會誤判【台灣人民】的底線,更不會心存僥倖,以為在不同的政黨、不同的政治人物之間,可以有挑撥分化的空間。

過去兩年來,【台灣人民】向世界證明,【台灣人】不曾因為威脅,就放棄自由民主,就放棄貢獻國際社會的決心。未來,我們仍會訴諸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國】逐漸失控的國際行為。我們也籲請邦交國珍惜和【中華民國(台灣)】長久的友誼,以及我們對友邦實質發展的貢獻。

我要再一次強調,越是打壓,越要團結!越是打壓,越要走出去!昨天晚上在機場,我跟大家說,【台灣】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我們會更團結、更堅強,讓【台灣】走出去的決心更堅定。面對打壓,我們過去不曾低頭,現在,我們也因為團結一致,而將克服重重的難關。

7.04.2018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我們平常做事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事台獨也不例外。獨派沒有立即獨立建國的實力,台灣本身的武力也不足以保衛自己;事實上,除非外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否則法理台獨是很遙遠的事。因此,台獨需要有完整計劃、分步驟階段、有攻守戰略等,並循序漸進。此外,政治與一般事務不同,政治就是不能打敗仗;衡諸國共本質更是如此,對國共而言政治是砍人頭的事;台獨更不能冒失敗危險輕易嘗試。
推動台獨要分階段,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獨立建國可分為兩個、三個或四個階段。不論分幾個階段,「現階段」台獨的目標,個人認為是「打倒國民黨」,因為有個很清楚的因果關係:打倒國民黨,台獨才有可能。

為達成台獨每一階段的階段目標,必須有「結盟策略」。各階段的「結盟策略」相同,都是「不是敵人,就是同志」,也就是縮小敵人範圍,結合最多的盟友,集中打擊階段敵人。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推翻國民黨。現階段「不是敵人就是同志」結盟策略中的「敵人」就是國民黨;這句話要非常精準地把握。國民黨的支持者、中華民國派、統派與泛藍這四類人雖然相當重疊,但必須區分。「現階段」的敵人「只是」國民黨,因此其他三類,包括中華民國派、泛藍、統派,只要他們不是緊跟著國民黨,都是現階段「結盟的對像」,或都是我們我們的「同志」。事實上,許多對中華民國難以忘情的人並不想統一,也對國民黨不滿;多數國民黨陣營的人並不知國民黨是詐騙集團;也有許多不想統一的人是迷迷糊糊地活在泛藍圈內;而親民黨雖是統派,但它現在和我們有共同的敵人,所以也是我們目前現階段的「同志」。

現今有 70% 左右的台灣人民主張台灣獨立,民進黨陣營更有大約 95% 的人主張獨立。蔡英文主席個人認為是個「大台獨」;有些人對她質疑,但我們知道民進黨陣營的批判性很強、獨性更強,如果她不是,所有抬轎的人都會讓她什麼事都做不成。有什麼好擔心的? 蔡主席是目前我們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甚至是唯一有希望的候選人,我們就要支持她。蔡主席主張綠營要「包容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許多獨派批鬥她。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的黨政人物沒人批評她這一點,難道他們不主張台獨? 還是這是黨現階段的政策。民進黨高層的想法個人認為就是這裡所提出的,「搞台獨,要分階段;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打敗國民黨」;現階段的目標「只是」打倒國民黨,所以還必須結合部份中華民國派,不能太傷害他們對中華民國的感情。此處提出的「台獨階段論」,民進黨並沒有明白的形構出來,但這卻符合他們實際的作法。譬如要瞭解民進黨這次在九合一選舉中提名與結盟策略的整體構想,就是去瞭解「台獨現階段的目標是打敗國民黨」。

台獨要儘量宣傳,但是要必須知道「台獨階段論」。為達宣傳台獨最大效果,必須分工,必須有人分扮白臉與黑臉。民進黨必須帶領社會主流,因此爭取中間選民,必須扮演白臉;獨派其他人可各自選取黑白角色,也要因應環境變換角色。黑臉白臉應分工合作,黑臉絕不能批評白臉。
但是,獨派內部從開始,特別是「台獨黨綱」之後,就有一些喜歡自封「深綠」或「台派」的人,個人對他們有長期近身觀察,個人認為這些人基本上是獨派內「知識程度較低的人」。因為知識低,看不懂民進黨複雜的策略與角色,張冠李戴,誤解民進黨;他們中間也有些人不懂亂批評,有優越感,在綠營內自認高人一等、高於白臉,個人稱他們為「台獨老大幫」;最惡質的他們的頭頭,移花接木「抹黑」民進黨,宣傳說民進黨已不再搞台獨、民進黨已國民黨化、民進黨只想要權力等,個人稱這些頭頭為「台獨蟑螂」或「台獨寄生蟲」。這些寄生蟲為了爭權奪利,甚至不畏在獨派內搞「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反結盟策略,在獨派內搞「分化」,按照他們的作法,獨派永遠拿不到 51% 的選票;「他們愛(利用)台獨,而不愛台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寫於 20141018 製圖卡於 4 Jul 2018


下為陳立民(陳哲) 所撰《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於 2014/10/18 FB「台獨論述與策略研究所」社團的貼文,於 2016/03/21 的截圖。


4.12.2018

哲學地理解「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與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天公例行民調。其中,85.6% 民意支持政府主張台灣的未來及兩岸關係發展要由台灣 2300 萬人決定;82.2% 民意支持兩岸交流活動應排除政治思考,秉持對等尊嚴及符合法令規定的立場。個人認為,這就是個人長期主張的「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
民進黨的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未來的前途由 2300 萬台灣人民決定。「主權獨立」是「自主獨立」的概念,也就是「台灣主體性」概念。「台灣未來的前途由 2300 萬台灣人民決定」則是「民主」決策過程。「台灣主體性」以「民主」方式做決定也就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至於「中華民國」則是較浮面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2 Apr 2018
20180412
上為舊文,「台灣民主主體性」是台灣國家原理、台灣價值、台灣共識。20150605
上亦為舊文,把民進黨的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內的「主權獨立」與「中華民國」列為較表層的或較浮面的概念,根本上或核心還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此概念更追根究底問它的哲學基礎,而這就是「人的主體性」。20150518

10.18.2014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我們平常做事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事台獨也不例外。獨派沒有立即獨立建國的實力,台灣本身的武力也不足以保衛自己;事實上,除非外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否則法理台獨是很遙遠的事。因此,台獨需要有完整計劃、分步驟階段、有攻守戰略等,並循序漸進。此外,政治與一般事務不同,政治就是不能打敗仗;衡諸國共本質更是如此,對國共而言政治是砍人頭的事;台獨更不能冒失敗危險輕易嘗試。
推動台獨要分階段,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獨立建國可分為兩個、三個或四個階段。不論分幾個階段,「現階段」台獨的目標,個人認為是「打倒國民黨」,因為有個很清楚的因果關係:打倒國民黨,台獨才有可能。

為達成台獨每一階段的階段目標,必須有「結盟策略」。各階段的「結盟策略」相同,都是「不是敵人,就是同志」,也就是縮小敵人範圍,結合最多的盟友,集中打擊階段敵人。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推翻國民黨。現階段「不是敵人就是同志」結盟策略中的「敵人」就是國民黨;這句話要非常精準地把握。國民黨的支持者、中華民國派、統派與泛藍這四類人雖然相當重疊,但必須區分。「現階段」的敵人「只是」國民黨,因此其他三類,包括中華民國派、泛藍、統派,只要他們不是緊跟著國民黨,都是現階段「結盟的對像」,或都是我們我們的「同志」。事實上,許多對中華民國難以忘情的人並不想統一,也對國民黨不滿;多數國民黨陣營的人並不知國民黨是詐騙集團;也有許多不想統一的人是迷迷糊糊地活在泛藍圈內;而親民黨雖是統派,但它現在和我們有共同的敵人,所以也是我們目前現階段的「同志」。
現今有 70% 左右的台灣人民主張台灣獨立,民進黨陣營更有大約 95% 的人主張獨立。蔡英文主席個人認為是個「大台獨」;有些人對她質疑,但我們知道民進黨陣營的批判性很強、獨性更強,如果她不是,所有抬轎的人都會讓她什麼事都做不成。有什麼好擔心的? 蔡主席是目前我們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甚至是唯一有希望的候選人,我們就要支持她。蔡主席主張綠營要「包容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許多獨派批鬥她。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的黨政人物沒人批評她這一點,難道他們不主張台獨? 還是這是黨現階段的政策。民進黨高層的想法個人認為就是這裡所提出的,「搞台獨,要分階段;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打敗國民黨」;現階段的目標「只是」打倒國民黨,所以還必須結合部份中華民國派,不能太傷害他們對中華民國的感情。此處提出的「台獨階段論」,民進黨並沒有明白的形構出來,但這卻符合他們實際的作法。譬如要瞭解民進黨這次在九合一選舉中提名與結盟策略的整體構想,就是去瞭解「台獨現階段的目標是打敗國民黨」。
台獨要儘量宣傳,但是要必須知道「台獨階段論」。為達宣傳台獨最大效果,必須分工,必須有人分扮白臉與黑臉。民進黨必須帶領社會主流,因此爭取中間選民,必須扮演白臉;獨派其他人可各自選取黑白角色,也要因應環境變換角色。黑臉白臉應分工合作,黑臉絕不能批評白臉。
但是,獨派內部從開始,特別是「台獨黨綱」之後,就有一些喜歡自封「深綠」或「台派」的人,個人對他們有長期近身觀察,個人認為這些人基本上是獨派內「知識程度較低的人」。因為知識低,看不懂民進黨複雜的策略與角色,張冠李戴,誤解民進黨;他們中間也有些人不懂亂批評,有優越感,在綠營內自認高人一等、高於白臉,個人稱他們為「台獨老大幫」;最惡質的他們的頭頭,移花接木「抹黑」民進黨,宣傳說民進黨已不再搞台獨、民進黨已國民黨化、民進黨只想要權力等,個人稱這些頭頭為「台獨蟑螂」或「台獨寄生蟲」。這些寄生蟲為了爭權奪利,甚至不畏在獨派內搞「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反結盟策略,在獨派內搞「分化」,按照他們的作法,獨派永遠拿不到 51% 的選票;「他們愛(利用)台獨,而不愛台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寫於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