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踐 - 實際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踐 - 實際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9.05.2020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5 Sep 2020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5 Sep 2020

3.06.2019

柯文哲訪美之前 為何先訪以色列?

柯文哲自知訪美必失敗,就增加一個訪以色列行程,他訪美時也必對台灣記者談以色列。也就是說,柯訪問以色列的目的在稀釋他訪美失敗的嚴重性。

陳立民(陳哲)於 6 March 2019




柯文哲自知訪美必失敗,就增加一個訪以色列行程,他訪美時也必對台灣記者談以色列。也就是說,柯訪問以色列的目的在稀釋他訪美失敗的嚴重性。



柯文哲將三月中訪問美國,將到華盛頓,因為他親中,個人認為他訪華盛頓不會有成功之處。

個人6日發文,8日柯文哲行程曝光,果然如此。

慘輸鄭文燦!柯文哲訪美行程被降級 華府僅剩國會大廈

〔 2019-03-08 14:01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北市長柯文哲下週即將訪美9天,北市府今天中午公布9天的行程安排,原本計畫參訪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結果全部取消,柯到華盛頓僅參訪國會大廈、史密森學會和林肯紀念堂,和桃園市長鄭文燦先前訪美行程相比,規格明顯低很多。
柯文哲柯文哲預計16日晚間到達紐約。19日整天柯都在華盛頓,上午參訪國會大廈、水岸碼頭,中午與華盛頓市府官員餐敘,原本下午計畫訪問國務院、國防部,卻更改為參訪史密森學會、林肯紀念堂,晚間則接受駐美代表處宴請。
20日上午將在華府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說,接著搭機前往亞特蘭大。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20422


3/9 蘋果日報頭條 大砲效果

2020 爭大位 柯訪美 驚爆「降級」行程不如鄭文燦

幕僚:尚未定案
3/9 蘋果日報頭條 大砲效果

2020 爭大位 柯訪美 驚爆「降級」行程不如鄭文燦

幕僚:尚未定案

2.12.2019

《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出手打郭倍宏的喜樂島 也反對台獨公投 -台獨三論之二資料:台獨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出手打郭倍宏的喜樂島 也反對台獨公投
-台獨三論之二資料:台獨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推動修公投法、實現正名制憲。對此,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質疑郭倍宏深綠的行動想要美國保護,那他是否已問過美國意見。他也明言,美國不支持台獨。卜睿哲強調,美國支持蔡總統所領導的政府,原因正是因為蔡總統的小心謹慎,不把美國的承諾視為理所當然。

就個人所知,美國直接批評深綠十分罕見。卜睿哲文也再次證實美國信任且喜歡蔡英文,如近日邀請蔡總統赴美國會演講的說法。個人長期認為許多「喜歡自稱」深綠或獨派的人平常在綠營內搞破壞,選舉時暗助國民黨,個人為他們創作了「台獨蟑螂」、「台獨寄生蟲」、「寄生的獨派」、「台獨金光黨」、「台獨詐騙集團」名詞。在他們裡面也有一些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臥底或第五縱隊

「台獨論述研究所」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2 Feb 2019

《喜樂島推獨立公投 卜睿哲公開信籲郭倍宏三思》
中央社 2019/02/12 12:15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11日專電)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推動修公投法、實現正名制憲。對此,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今天寫公開信籲郭倍宏三思,更質疑深綠的行動若需美國保護,是否已問過美國意見。

郭倍宏日前透過記者會及公開信、呼籲立委表態是否同意修正公投法,讓滿18歲的台灣人民有權透過公投對台灣前途表達意見,列名郭倍宏公開信上的還有前資政彭明敏、牧師高俊明、前副總統呂秀蓮、總統府資政葉菊蘭及前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

長期關注並見證台灣民主化發展的卜睿哲(Richard Bush)今天寫公開信給郭倍宏。他在信中指出,郭倍宏等「深綠獨派」的想法,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卜睿哲更以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未與美國商量就提出公投案,最後嚴重傷害美台關係的這段歷史,提醒深綠獨派。

卜睿哲說,民進黨去年底地方選舉失利後,黨內及深綠人士對前民進黨主席、總統蔡英文的指責批評越來越多,認為她沒有積極抵抗中國,實現台灣獨立,甚至向蔡總統施壓,而他在喜樂島的公開信中讀到,喜樂島認為,如果修公投法、推動正名制憲成功,將對美國產生重大影響。

對此,他指出,自己不適合評論喜樂島聯盟的提案是否明智,但他有些意見供郭倍宏參考。

他說,美國長期以來關切台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而美方觀點一向認為,兩岸任何一方都不應試圖片面改變現狀。

卜睿哲的公開信強調,美國支持蔡總統所領導的政府,原因正是因為蔡總統的小心謹慎,不把美國的承諾視為理所當然,蔡總統也了解與美國密切溝通的價值。

他表示,如果中國對台採取「非和平手段」,台灣就會提出美國曾暗示保護台灣的承諾,「然而,這個承諾從來就不是絕對的」。

卜睿哲指出,當美軍須為台灣的安危冒生命危險時,美國的領導人勢必得權衡利弊得失,看犧牲是否值得且符合美國利益;美國領導層至少會認定,若台灣主動採取的行動有引發戰爭的風險,且需要美方介入,採取這些行動的台灣人士,就應事先與美方商議。

卜睿哲問郭倍宏,「您是否已與任何美國現任政府官員商議此事,了解關於這項提案可能造成的風險。或您認為川普政府支持台灣的強度,足以力挺台灣提出可能造成衝突的任何提案?」

卜睿哲說,就他所知,美國總統川普總統本人在美國對台灣的任何安全承諾上持懷疑態度,川普曾在國安會議上問過白宮幕僚,「保護台灣,我們(美國)得到什麼?」

川普關於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的談話,在去年出版的「恐懼」一書中就有披露。

卜睿哲提醒,陳水扁任內推動公投案,事先未與美國商量,遭前總統小布希公開批評,嚴重傷害美台關係。

卜睿哲最後指出,沒有民主機制是完美的,公投不一定比其他機制更好,英國的脫歐公投就是一個例子。當公民投票涉及一個國家的基本認同問題時,為這類公投設置高門檻是好事,因為賭注如此高,而錯誤的後果卻是如此巨大。(編輯:屈享平)1080212
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2120111.aspx

卜睿哲對郭倍宏發公開信 警示推台獨公投代價太高
20190212・王嘉源/綜合報導

對於深綠人士想推動「台獨公投」,前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知名台海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11日發出致「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及其同僚的公開信,指台獨公投提議涉及到美國國家利益,特別是美國對台和平與安全的持久利益,以及台海兩岸都不應片面試圖改變現狀的立場。他強調,推動台獨公投的代價太高,大陸有可能用「非和平手段」來回應它得出的台灣分裂的結論,而美方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卻「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現任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卜睿哲,在布魯金斯研究院官方網站發表了這封公開信。信的開頭即針對郭倍宏呼籲修正「公投法」,並指明年是台灣「建國」重要一年,指出考量到中國大陸明確反對台灣獨立,以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喜樂島聯盟」的提議肯定會引發爭議。

卜睿哲表示,對諸如通過公投使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這樣的想法,應當由台灣人民做出判斷,但他依然從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方面是,該提案涉及美國國家利益,特別是美國對台灣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持久利益,以及台海兩岸都不應片面試圖改變現狀的長期觀點。美國採取這一政策的一個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並授權使用「非和平手段」來回應它所認為的台灣邁向「分裂」。

卜睿哲指出,如果大陸用「非和平手段」來回應它得出的台灣分裂的結論,這反過來又會牽涉到美國對防衛台灣至少是隱含的承諾。然而,「這種承諾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如果美國軍人要為台灣的安全而冒生命危險,美國領導人會希望確定,根據美國的利益,這種犧牲顯然是必要的。「我想知道你是否就你的提議可能帶來的風險,向美國政府任何當權人士進行了徵詢?或者你是否認為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如此之強,以至於它會支持台灣可能帶來衝突風險的舉措?」

在歷史上,卜睿哲指出,美台之間有過類似情況。當年陳水扁總統就台灣的法律和政治性質發起倡議,提出針對台灣主權議題推動公投。他並未事先與布希政府磋商,因為他知道自己會得到什麼答案。這些倡議對美台關係造成了巨大損害。

卜睿哲認為,美國今天之所以對蔡英文總統及其政府表達支持,正是因為美方認為蔡行事謹慎小心。她沒有把美國的承諾視為理所當然,她理解密切溝通的價值。

卜睿哲對於川普政府對防衛台灣承諾的堅定性表示懷疑。他指出,有些美國人認為,在抵制他們所認為的「中國修正主義目標」的運動中,台灣是一個有用的資產。但卜睿哲強調,以這種方式看重台灣的夥伴關係,並不等於給台灣或台灣的政治勢力片面採取行動改變現狀開綠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原則仍然是美國政策的核心內容。

第二方面,卜睿哲認為,民主機制沒有十全十美的。無論是立法機構的間接民主,還是公民投票的直接民主,都會發生對民意的歪曲和操縱。因此,公投不一定比其他機制更好。如果公投要運用於一般政策議題,就應該精心設計,使其結果真正反映大多數公民的觀點。「我不確定去年1124日舉行的各項公投可以這樣說。」

卜睿哲指出,尤其是當公投是關於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基本身分認同時,情況更是如此。為授權和通過公投設置高門檻是一件好事。代價是如此之高,錯誤的後果是如此之大,要求公眾以超級多數達成廣泛共識才能獲得通過是恰當的,甚至是強制性的。英國脫歐現在的麻煩就是因為只有簡單多數支持,公投就獲得通過。

上文網址:https://reader.turnnewsapp.com/cti19/20190212/IPA1A406/Q1RJMTlfMjAxOTAyMTJfQTFfMQ2/share

《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AIT: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9-02-13 12:40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天明確表示,美國長期政策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

現為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的卜睿哲,11日發表「致郭倍宏及其盟友公開信」,評論獨立公投議題。卜睿哲舉前總統陳水扁推動公投遭美方批評為例,提醒喜樂島,中國明確反對台灣獨立,可能採取非和平手段回應,使該提案涉及與美國利益有關的安全穩定,且美國長期認為兩岸任一方都不應片面改變現狀。

AIT發言人孟雨荷今天回應此事表示,兩岸和平與穩定攸關美國深遠且重大利益,台灣是可信賴的夥伴,美國也珍惜台灣維繫和平穩定的努力。孟雨荷說,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這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政策,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It has been our longstanding policy that we do not support a referendum on Taiwan independence. )」。

孟雨荷也再次強調,台灣是個民主成功故事,也是世界上的良善力量,就像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在演講中所說的,台灣擁抱民主,為所有華人展示一條更好的道路。

全文見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97441

在下面一篇報導中卜睿哲明言,美國不支持台獨。

《卜睿哲公開信 敲台獨警鐘》
20190213 04:10 中國時報 王嘉源/綜合報導

深綠人士欲推動「台獨公投」遭打臉。前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知名台海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11日對此發表公開信,指這一提議碰觸到美國利益,特別是不應片面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立場。他強調,推動台獨公投的代價太高,大陸可能認定在搞「分裂」,從而訴諸「非和平手段」,然而美方對台防衛承諾卻「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指名喜樂島 罔顧美立場

現任「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的卜睿哲,於該華府智庫官網發表致「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及其同僚的公開信。針對郭喊出「2019年獨立建國」,並為此再促修《公投法》,卜睿哲指出,考量到大陸明確反對,以及美國也不支持台獨,上述提議肯定會引發爭議。

卜睿哲從兩方面提出了看法。首先,上述提案觸及到美國國家利益,特別是美國對台灣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持久利益,以及台海兩岸都不應片面試圖改變現狀的長期觀點。而如果大陸認定這是台灣在搞「分裂」,從而以「非和平手段」回應,就會涉及美國對台防衛承諾。

川普支持蔡 因她夠謹慎

然而,卜睿哲指出,美國對台防衛承諾「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川普總統本人對於這種承諾就曾表達過懷疑。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對蔡英文總統及其政府表達支持,一大原因正在於蔡行事謹慎小心,未把美方承諾視為理所當然,並理解密切溝通的價值。

卜睿哲又談到,若美軍要為台灣冒生命危險,美國領導人至少會堅持,如果台方的行動帶有戰爭風險,並可能觸發美方干預,台方會事先徵求他們的意見。他並向郭倍宏提問,「您是否已就您的提議可能帶來的風險,向美國政府任何官員徵詢?還是您假設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如此之強,會支持台方可能引發衝突風險的舉措?」

卜睿哲指出,美國當然有些人認為,在抵制其認為的「中國修正主義目標」時,台灣是一個有用的資產。但他強調,這並不等於給台灣,或台方政治勢力片面採取行動改變現狀開綠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原則仍然是美國政策核心內容。

再者,卜睿哲認為,民主機制並無十全十美的,都可能會發生對民意的扭曲和操縱,公投未必就比其他機制更好。

超級多數決 公投才恰當

公投的設計應該是,確使結果真正反映大多數公民的觀點,尤其是攸關一國和一族的基本身分認同時,更當如此。

卜睿哲指出,為公投設置高門檻是好事。由於代價如此之高,錯誤的後果相當之大,要求大眾以「超級多數決」達成廣泛共識是恰當的,甚至強制性的。當前英國脫歐出現亂象,就是因為只以簡單多數通過公投所致。
(中國時報)
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213001272-260102

An open letter to Mr. Kuo Pei-hung and his colleagues
Richard C. Bush, Monday, February 11, 2019

Editor's Note: 
After Taiwan’s local elections on November 24, 2018, in which the ruling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lost a number of mayor and magistrate positions, there was increased finger-pointing in the party. People in the base of the DPP, the so-called “Deep Greens,” criticized President Tsai Ing-wen, the party’s leader, for having been insufficiently aggressive in pursuing their agenda of resisting China and taking steps toward de jure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Deep Green politicians formed groups to pressure President Tsai to move in their policy direction. At stake is not only the DPP’s policy and ideological direction but the face it presents to the voters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that will be held in January 2020. One of these activists is Kuo Pei-hung, who is chairman of pro-independence Formosa TV. With a number of like-minded colleagues, he has formed the Formosa Alliance (literally “Joyful Alliance” in Chinese) to promote a Deep Green agenda and specifically to liberalize the use of referendums. Currently, the requirements for holding referendums on domestic policy issues are relatively modest, but more restrictive regarding questions of Taiwan’s sovereignty and, by implicati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 open letter below to Mr. Kuo argues that such an effort would, if successful,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 have read the statement that the Formosa Alliance released on January 31 and your own related press statement in which you say that “Taiwan next year should create in independent state and advance towards being a normal country.” You wish to amend the referendum law to make it easier to have a popular vote on these issues. But given China’s clear opposition to an independent Taiwan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it does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 the Alliance’s proposals are certain to stimulate controversy.

It is probably not appropriate for me to comment on the substantive wisdom of the Formosa Alliance’s proposal. It is up to people in Taiwan to render a judgement on ideas such as making Taiwan a “normal country” through a referendum.

Yet on two aspects of your proposal, I believe it is proper for me to offer my views for your consideration. The first aspect is that the proposal touches 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specifically its abiding interest in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area and its longstanding view that n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should try unilaterally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ne reason for this American policy, of course, is th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olds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and Article 8 of its 2005 Anti-Secession Law authorizes the use of “non-peaceful means” to respond what it regards as a Taiwan move on towards “secession.”

Now I know that you reject China’s claim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territory of Taiwan, but that happens to be its formally held position. Also, neither you nor I can control how the Beijing government interprets developments on Taiwan and whether they trigger Article 8 of the Anti-Secession Law. I’m sure you agree with me that a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however it began, would be a tragedy for the island and for all that its people have achieved.

If China were to use “non-peaceful means” in response to what it concluded was secession by Taiwan, that in turn would raise the at least implied commi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ome to Taiwan’s defense. Yet that commitment has never been absolute. If the men and women of the U.S. armed forces are to risk their lives for the safety of Taiwan, American leaders would want to be certain that such a sacrifice was clearly necessary in light of U.S. interests. At a minimum, U.S. leaders would insist, if actions by Taiwan created the risk of war and might trigger American intervention, that they be consulted in advance by the Taiwan authors of those actions. I wonder, therefore, whether you have thus consulted with anyone in authority in the U.S. government about the risks that your proposal might create. Or do you assume tha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support for Taiwan is so strong that it will support initiatives from Taiwan that might create the risks of conflict?

1.12.2019

《二表無共識 九二無共識》

《二表無共識 九二無共識》

九二年國共對於「二表」並無共識。有共識嗎?沒有共識,「二表無共識」。所以,結論應是「九二無共識」。但國共對於「九二無共識」這件事實,竟然顛倒地、相反地、大膽無恥地用「九二共識」一詞來表達,表達與事實不符,這種作法實在超出了一般人理解的習慣。誰會想到「九二無共識」會被說成「九二有共識」呢?國共就是共同「利用」人這種善意的思考習慣,誤導、欺騙台灣人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2 Jan 2019

12.20.2018

《台獨與親美都只能做不能說》

「台獨,只能做不能說。」這句現在還需加個下半句「親美,也只能做不能說。」這是台灣綠營或獨派檯面上黨政高層人物的「策略」,檯下的人與外圍團體則宜適時適地小聲說或大聲說;檯上檯下、內圍外圍「要黑白臉分工」,台灣的民主、獨立與繁榮才能確保,甚至可以制憲建國。

台獨論述研究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 Dec 2018

《2020年選戰重點在發大財 苦民所苦》

2020年選戰重點在發大財 苦民所苦》

韓國瑜說,「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中國時報頭版常登「不分藍綠,無色覺醒,我們追求過好日子。」國民黨說,「不分藍綠大家過好日子」。連紅通通的中時都說自己「無色」,一些弱智的、寄生蟲生態式的獨派卻要逼民進黨政府更獨一點。柯文哲在雙城論壇上說,台灣目前氛圍就是拚經濟,「多點經濟、少點爭議,大家一起賺錢就沒爭議」。同樣,民進黨的政策也要給人民這種感受,要體恤民間疾苦。選戰重點在爭取中間選民;2020年選戰的大勢、流行是爭取中間選民要不分藍綠、超越統獨爭議,與庶民經濟。因此,就是要拚經濟!拚庶民經濟!拚產業升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 Dec 2018

12.16.2018

「綠柯合作」與「柯蔡會」合縱連橫 既聯合又鬥爭

1124 民進黨大敗即有「綠柯合作」或「綠白合作」,1213「柯蔡會」,對此個人曾寫三篇,下為其中兩篇。

個人自始即主張「綠柯合作」,民進黨長期跟宋楚瑜、王金平合作,為何不可跟柯文哲合作?打得死就打,打不死就要合作,合作是合縱連橫,既合作又鬥爭。政治就是不能打敗仗,打敗就是做奴隸。

「蔡柯會」開始就有人帶風向,說蔡英文笨,一大群綠營也如此說。個人認為只要是為人民,待人以誠,有時就要勇敢去做,不計較個人得失,權謀上也不用太操作,人民也能從誠懇角度看事情。「蔡柯會」現場直播,蔡英文移樽就教,雖居上位,敦厚有節謙恭下士,愛台灣愛到有宗教精神。奇怪,一些教徒為何看不到?「蔡柯會」上柯傲慢殘忍、操作過度,台灣人看在眼裡。會後民進黨提名何志偉,事先已分析得失、講清立場、仁至義盡,今全力支持自家人,綠白開打,先禮後兵,柯魔理虧、進退失據。

陳立民 (陳哲) 16 Dec 2018

個人贊成「綠白合作」,民進黨與柯文哲合作,就像民進黨長期以來與宋楚瑜、王金平合作一樣,既聯合又鬥爭。個人和民進黨一樣主張,在大同士林區合作,但這合作是民進黨支持自己的人選,隨便柯的態度如何,表面上不出惡言。下面是講一般性的理論:

《支持綠X合作 合縱連橫 既聯合又鬥爭》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大局總戰略最重要,當自己實力無法完成此戰略計劃時,不宜直接上戰場,而是要事先合縱連橫竭盡可能找盟友,增加戰勝的機會孫子兵法也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敗」打戰不是逞英雄,也不是賭博,「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戰一定要有謀略,毛澤東的「統一戰線」說「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個人認為這還可以加上「現階段」,也就是「結合現階段的次要敵人,打擊現階段的主要敵人」。每一階段的敵人都不一樣,要縮小打擊面才容易成功。

民進黨在許多地方靠自己不會打勝仗,而政治是講實力的,這個時候就要「結合現階段的次要敵人,打擊現階段的主要敵人」,也就要找盟友。一般來講民進黨或本土勢力的最大敵人是國民黨,民進黨實力不夠時,就要聯絡一切非國民黨力量,秉持「不是敵人就是同志」的原則與他們結盟合作。其實民進黨建黨之前的同志就用過這方法,那時國民黨掌控台灣各種力量,這些建黨前同志就自稱「黨外」(國民黨之外),只要不是國民黨的都是盟友,這是「伐交」的典範。事實上民進黨的興起除了吸引人民的理念等外,也是透過聯盟、收編等戰術,才逐漸成功的。政治是沒有憐憫的,政治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政治就是不能打敗仗。所以,在每一場選戰或政治角力時都要拋棄一切恩怨、情緒等,嚴格遵守「結合現階段的次要敵人,打擊現階段的主要敵人」、「不是敵人就是同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等的紀律。雖結盟,但與盟友的關係是「既聯合又鬥爭」,聯合原則不只是利益的交換,也要有價值的底線,或為了保存基本價值的生機。選舉時甚至國民黨提名人才是唯一敵人,其他願意聯合的、投靠的國民黨員也要聯合或收編。為了實現理想,甚至要「與魔鬼握手」,民進黨長期以來不只和獨派陣營的政黨合作,甚至也和藍營、統派合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宋楚瑜與王金平,新的情況是綠柯合作。民進黨的支持者必須接受自己單獨實力不足的事實,必須全力支持這唯一有成功機會的本土力量。在有些戰局甚至必須「與魔鬼握手」;這些戰局的問題不是合不合作,而是如何細膩地操作這種「合作」,合作不是不鬥爭,而是「既聯合又鬥爭」。選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拜訪王金平,這甚至是「綠藍合作」,綠營卻無人批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6 Dec 2018

12.09.2018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大敵當前,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抵抗國共、深化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整合與團結左右派及其他議題上分岐的力量,並且應該幫助現今唯一能對抗國共的力量民進黨。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9 Dec 2018

略談「福和會」

一個獨派團體「福爾摩沙共和會」(簡稱「福和會」,Formosa Republican Association)將於明天(10)世界人權日宣佈成立。發起人是民進黨前美南黨部主委李席舟,他說,這將是基督教的、右派的、近美國保守派價值的民間組織。他們認為民進黨是左派政黨。這是諸多台獨組織中的一個新的。

就個人所知,他們有找過美國共和黨的葉望輝先生,但他不會出席成立記者會,至少可見他對此組織有保持距離的意思。

個人不看好此組織,沒有高瞻遠矚的意識形態一個組織不會有前途。個人既不是因為自己是左派也不是因為自己反宗教而看輕此會,而是因為它文不對題。大敵當前,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對抗國共,鞏固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團結左右派及其他分岐,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其他問題上。教徒常自以為了不起,對別人指指點點,個人則認為教徒基本上是拍神馬屁的偽善者,世界潮流也是反宗教。

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16c91f-841c-4d38-b665-96e0151c6d68

台灣日報: http://www.taiwandaily.net/%E6%9D%8E%E5%B8%AD%E8%88%9F%E7%B1%8C%E7%B5%84%E3%80%8C%E7%A6%8F%E7%88%BE%E6%91%A9%E6%B2%99%E5%85%B1%E5%92%8C%E6%9C%83%E3%80%8D/

中評社(國台辦背景):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5274237

11.03.2018

其實台灣現在只有一個反對黨就是共產黨 它化身各種顏色 2018這次地方選舉就是綠紅對決

其實台灣現在只有一個反對黨,就是共產黨,它化身各種顏色。2018這次地方選舉就是綠紅對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03 Nov 2018

10.31.2018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個人一向不認為支持台灣獨立符合美國最大的利益,因為為了台灣與中國成為百年世仇及把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歐日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最大的利益可能是台灣能促進中共垮台及引導中國未來發展的角色;如果台灣獨立了就比較難勝任這些角色。不過這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未必是台灣最大的利益。

台灣人要思考長期處於擁有高度安全實質獨立但不能法理獨立狀況的可能性。政治是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個人認為不要陷入國家與非國家的二選一迷思。個人在國際政治理論上甚至反對國家主義,認為國家這個制度未來將會消失,歐盟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台灣如果自己主動宣佈法理獨立,個人認為即使川普會反對,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優先。台灣法理獨立最佳的機會其實是中共進行武力統一台灣時,這時美國會介入,在這種情況下武統多半失敗,這時中國人比較不會怪罪美國。台灣最高策是誘導中國武統,但操作太困難,必有損失,甚至可能失敗。

總之,台灣比較實在的政策,個人認為是持續增強實質掌握台灣作為獨立國家的能力,看有沒有法理獨立的機會;如果沒有,就是繼續多撈些經濟上的好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October 2018

今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 Brent Christensen (酈英傑)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這個「首次」在AIT新聞稿上也被重點標示,這表示強調這有定調地位。看FBAIT網頁,酈英傑處長提出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不看內容我們就可大部分猜到,再看其內容: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個人認為重點是把「安全方面的合作」放到第一位,這顯示台美現在不是一般國家關係,也不是平時關係,而是比較有安全、國防顧慮的時代。這點要和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比對,個人認為他未講出的是,台灣處在民主世界對抗最大專制國家的最前線,以及台灣作為中國發展的範本。Brent Christensen 數次提及《台灣關係法》,以及強調美國一向按此法行事。這讓個人想到《舊金山和約》,這大概是美國官方從不提的。此外,他又講「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We are opposed to unilateral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這句話在「維持現狀」的台灣現在政府是超級敏感的詞彙。如果AIT處長不講,可能美國有所暗示,但他把這話講出,台灣人就要聽進去與多想一想。

以下先為AIT新聞稿的短短一句話提示的重點與全文網址: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今天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酈英傑處長表示,他在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即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
處長致詞稿全文請見:https://goo.gl/u2ExFc
At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held today, AIT Director Brent Christensen outlined four areas of cooperation he hopes to promote during his tenure as AIT Director, 《四個增進》:Promote U.S.-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U.S.-Taiwan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Promote Taiwan’s rol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people-to-people ties.
Read the full text of Director Christensen’s remarks: https://goo.gl/yHwMaH

以下再看自由時報的相關簡短新聞,個人認為標題下得不好:
AIT處長酈英傑: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對抗脅迫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2018-10-31 12:23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今天召開駐台第一次記者會,宣示在台首要工作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引「台灣關係法」強調,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的自我防衛來對抗脅迫,此政策在過去7屆美國政府皆一致。

酈英傑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

酈英傑於今年8月到任,是其外交生涯中第三度派駐台灣,今天於AIT美國中心舉行首次記者會,致詞並接受媒體提問。酈英傑說,緣份把他和他的家人一次又一次帶回台灣,他相當高興能回來擔任AIT處長。

酈英傑說,亞洲有崛起大國、成長的經濟體,同時仍有許多歷史宿怨未解,在此之中他讚許台灣是亞太區域正面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台灣關係法」將滿40周年之際,美台關係歷史意義非凡,也將展望未來如何持續強化和擴展關係,「立穩根基、共創未來」。酈英傑並引用「台灣關係法」重申,美國對台政策從未改變,「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一直是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也指引美國與台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酈英傑引用「台灣關係法」條文說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即代表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也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歡迎台海兩岸努力進行減少衝突、改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對話。

酈英傑也藉此機會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酈英傑強調,增進安全合作與改善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是攜手並進的,例如最近批准的軍售案。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自我防衛能力 以對抗脅迫,此項政策在過去7屆民主黨、共和黨政府都維持一致。

媒體問及美台是否會於11月在台海進行聯合軍演?對此,酈英傑則說他沒辦法回答細節,應由美國國防部說明。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美國的印太戰略明確支持在印太地區應有自由開放的航道,美國會依循這個原則進行相關活動。

除了將強化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也表示,美台強健經濟關係使雙方得以繁榮,進一步改善經濟關係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台灣在數位經濟、能源及基礎建設等領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

酈英傑也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列入優先事項說,美國一向支持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參與,並大力發聲,因應流行病、跨國恐怖主義與不實訊息傳播等全球問題,實在不能讓對眾人貢獻良多的社會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回答台灣被國際刑警組織拒絕與會的相關問題時,酈英傑也說道,前兩週台美才在華盛頓,就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召開雙邊會議討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97406

9.10.2018

《柯文哲搶選票釋出5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 炒短線機關算盡 缺乏政治人物全面規劃的格局》

柯文哲搶選票釋出5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 炒短線機關算盡 缺乏政治人物全面規劃的格局》

柯文哲突然釋出 5 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這個人的價值觀很有問題。助人不是應該優先幫助那些經濟上最困難的人嗎? 年改後的()公教退休金還是遠高於勞工退休金,更高於每月 3000 元的國民年金。年輕網民也應該想一想,他這舉動沒有先想到低薪的、失業的年輕人。

柯文哲這是向藍營搶票。這個人心中只有選舉,只有 game 的勝負。受惠的藍營一定會出來投給他。這動作算計太深,斧鑿痕跡太明顯。最近他流失許多綠營支持者,他現在向藍營挖選票,直接效果會有。另兩位候選人如果擅於宣傳此事一般性的不合理,可扳回許多。

從這事看到柯的用人政策也很不正常。人事政策不應該是一直很穩定、最優化的嗎? 一個小小的台北市怎麼能突然找出 5 萬個職缺? 還有職缺不是應用人唯才嗎? 退休公教優先意思就是不錄取最適合的人,這是優質的市政嗎? 一億元的總經費應該是嚴重低估。

這件事本不屬於市政領域,與此類似的事情大概也沒人做過。市政應該這樣無限擴大嗎? 本份的事有顧好嗎? 民進黨做的是全面的社會正義改革,年金改革只是一部份,老年救助、貧困救助、幼兒補助、年輕人輔助,各有各的範圍,而且這才是改革。柯文哲把年金改革與老年救助混為一談,這就不是制度性的、長久的、社會正義的改革與全面規劃。

過去這兩天急雨台北市就淹水。本週還將有大豪雨、颳風,台北市很可能再淹水。他是要轉移注意力? 這個人就是政客,心中只有選舉;不是政治家。

中國時報報導這事的態度,不出它中國報的背景。也可看出中國支持柯文哲。

陳立民 (陳哲)

本文原網址:http://chenlihming1.blogspot.com/2018/09/5.html

下為這則新聞:
年改藍綠口水戰 北市府紓困!柯釋5萬職缺 退休公教優先
20180910日中國時報 陳燕珩、張立勳、林宏聰/綜合報導

P搶選票再出招!年金改革 7 月上路,台北市有近 4 萬名退休公教人員受影響,在民怨直衝蔡政府之際,北市府「雪中送炭」,盤點出府內 5 萬個兼職工作,優先提供給退休公教人員「補貼收入」,柯文哲 11 日將親自主持說明會。值得關注的是,選戰倒數 75 天,柯於此時向公教人員釋善意,頗有深化仇綠的情緒、直搗藍營票倉的意味,堪稱選舉高招。

聘用時間跟相關規定,依照各局處自己的要點或辦法去處理,沒有統一的限制,但因為是退休公教人員,每月不能超過樓地板 33140 元,否則就要停領退休金;據悉初估預算每年至少 1 億元。

年金改革衝擊大,公教人員退休金少則被砍幾千元,多則大砍 23 萬元,部分人因子女仍在學、家有房貸或喪偶等因素,經濟大受影響。不過礙於年紀大、又與社會脫節已久,即使嘗試再就業,也苦尋不到合適工作。

柯文哲得知後,相當重視退休公教困境,要求幕僚規畫「加強照護關懷退休人員方案」,近期盤點府內 30 多個局處,整理出 5 萬個臨時性工作,除了占大宗的各級學校短期代課教師,還包括標案審查委員、諮詢委員、宣導員和講師等,每次出席約有 2500 元,講師鐘點費則以 2000 元計算,各工作薪酬不等。

負責規畫的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證實,很多退休公務員向市府反映年改後生活受衝擊,市長很關心,盼盡可能照顧。市府業務與其委外辦理,不如找有經驗的退休公務員來做,像是公園處不少老師傅技術快失傳,找回來擔任講師,既能補貼收入,還能達到薪傳目的,一舉數得。

效果若好 再納入退休警消

市府明天將在信義區公所舉辦首場說明會,由柯文哲親自宣布方案,展現對退休人員重視。公訓處長曲兆祥說,後續會有 6 場說明會,待各方意見蒐集完畢馬上可推動,效果若好,會再納入退休警消人員。

觀感逆轉 公教不排除倒戈

關懷方案傳出後,不少退休公教人員躍躍欲試。陳姓退休公務員直言,年改讓他恨透民進黨,原以為國民黨與軍公教最貼近,但藍營參選人丁守中只會噴口水、罵罵人,至今也沒提具體政見,反倒是不發敬老金的「老人公敵」柯文哲,先想到他們的處境,對柯有點改觀,會去說明會聽聽看,年底不排除倒戈投柯。

此外,柯文哲為尋求連任,先後拜訪獨派大老、前總統李登輝,外傳他20日晚間應邀前往高雄演講後,將探望前總統陳水扁,但柯幕僚透露僅有演講,不過據了解只要柯到高雄都會拜訪阿扁;扁子陳致中表示,並無此行程安排,也未接到柯市長方面聯絡。


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10000422-2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