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關鍵字與陳立民(陳哲) 搜尋 的排名記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鍵字與陳立民(陳哲) 搜尋 的排名記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4.16.2016

【「拒統陣線」參加反一中大遊行照片 刊登於《經濟學人》】

現在台灣人很自然地使用「拒統」一詞,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原因之一是陳立民(陳哲)自 2009 年開始推動「拒統」策略,它在媒體上出現過數十次,甚至可能上百次。「拒統」是在「統vs獨」對立戰局中,獨派「最佳的結盟策略」,因為它可把「統vs獨」戰局改變為最利於獨派的「統vs拒統」。「拒統」類似早期的「黨外」一詞;比「黨外」時代有利的是「拒統」現在是「台灣最大公約數」。

2010 626 民進黨主辦「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做主」大遊行。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與「拒統陣線」戰友組團參加。法新社當日拍攝數張「拒統陣線」照片,並於當日發佈。
四天之後的七月一日在國際著名《經濟學人》週刊內的 “The ties that bind(海峽兩岸緊密相連?)一文中,法新社拍攝「拒統陣線」的一張照片被採納。
樸片日期為   20100626 與 20100701

 經濟學人》(英語:The Economist)是一份以報導新聞與國際關係為主的英文刊物,每週出版一期遍及全世界。它每一期除了提供分析與意見外,還報導整週發生的所有重要政經新聞,特別為政、經與高級知識份子重視。《經濟學人》集團內部還有經濟學人智庫(英語: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等單位,都是世界聞名。


「拒統陣線」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搜尋「Chen Lih Ming」、「人權陣線」、「人權陳哲」與「雲端民主人權智庫」

四月 10 日與 16 日搜尋「Chen Lih Ming」、「人權陣線」、「人權陳哲」與「雲端民主人權智庫」,在搜尋結果右側都可看見版主陳立民(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4.07.2016

搜尋「Chen Lih Ming」與「人權陣線」可見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今天(4 7 )搜尋「Chen Lih Ming」陳立民與「人權陣線」,在搜尋結果右側都可看到陳立民(陳哲)網頁的特別介紹。

3.12.2016

【 台灣哲學界失守 以致台灣宗教氾濫;搜尋台灣反宗教 前十筆皆陳哲的 】

世界潮流或世界的趨勢是「反宗教」,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反宗教主要不是靠科學,而是靠哲學,因為學哲學者可與宗教直接就相關的宗教與形而上學議題交鋒,直接破解宗教。哲學本是宗教的監控者,哲學本應是宗教的守門者,但在過去台灣中華民國這幾十年歷史中,台灣的哲學界被宗教污染,以致哲學界少見積極的反宗教者;哲學失守,導致今日台灣宗教氾濫。

個人認為,「台灣的第一大害是國民黨,第二大害是宗教」;對於消滅第一大害台灣已取得關鍵的勝利,對於第二大害台灣人至今不知其惡,甚至樂於受其迷惑。當今的台灣是世界反宗教界的沙漠。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竟然前十筆都是陳哲的;搜尋「反宗教」,前十筆中也有三筆是陳立民的。再度有感而發。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2 Mar 2016
20160312

上為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前十筆都是陳立民(陳哲)的。


上為今天搜尋「台灣 反宗教」,前十筆都是陳立民(陳哲)。

陳立民 (陳哲) 認為,「台灣的第一大害是國民黨,第二大害是宗教」;對於消滅第一大害台灣已取得關鍵的勝利,對於第二大害台灣人至今不知其惡,甚至樂於受其迷惑。

10.12.2015

搜尋記錄

Google 搜尋政治學原理、民主理論、台獨論述、台獨策略、台灣主體性、拒統、道德的定義、死亡意識、幸福的定義、定義、反宗教等名詞,半年以來,在前十名都可見到陳立民(陳哲)的

4.23.2012

《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

《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

2002.05.28 版主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在中國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死亡與死亡意識》的文章,該文敘述版主創作的「日常死亡意識」概念,此概念基本上是由理性、感性及自我去解釋,版主也在大學「死亡學」課程中如此解釋。

去年此文獲得「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蒐錄,見於網址 http://www.atpc.tw/main2.asp 與 http://www.atpc.tw/viewtopica.asp?id=125.

此外,在十年後的今天版主還見到下列幾個蒐錄該文的網址: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usic92/M.943581558.A/M.1027043419.E.html, http://www.wretch.cc/blog/porky0501/15043493, http://www.spirits.url.tw/b06-3.ht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3 Apr 2012
20120423

7.31.2011

★ Googling 日常死亡意識 ★

★ Googling 日常死亡意識 ★

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在沒有特別注意此問題的時候,我們對於死亡的想法是什麼呢?真相是駭人聽聞的。請 Googling「日常死亡意識」概念。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1.18.2007

康德道德定義 最早的網路排名

2006/10前在自由時報本文網頁已有不錯的排名, 記錄如下:
(1)Google給自由時報本文網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20/today-o6.htm)的Page Rank重要性評估為2/10.
(2)自自由時報本文於2005/12/20出現之後,「康德道德定義」等搜尋時自動跳出的「相關詞」或「關鍵字」最先在Yahoo搜尋引擎出現, 而後也同樣出現在Google .
(3)自由時報本文於2006/7/12在Google的排名:搜尋「康德道德定義」, 所有網站, 得341,000筆, 自由時報本文網頁排名第6.搜尋「康德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322,000筆, 本文排名第3.
搜尋「康德原理應用」, 所有網站, 得472,000筆, 本文排名第2.
搜尋「道德學基礎」, 台灣網頁, 得268,000筆, 本文排名第1.
搜尋「應用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205,000筆, 本文排名第8.搜尋「康德法律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66,0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台灣網頁,得6,090筆,本文排名第4.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繁體中文網頁,得9,250筆,本文排名第18.
搜尋「康德 目的 工具」, 所有網站, 得153,000筆, 本文排名第15.
搜尋「子女最高權益」, 所有網站, 得484,000筆, 本文排名第1.搜尋「員工當作工具」, 台灣網頁, 得228,000筆, 本文排名第1.2007/7/2搜尋「妻子 工具」, 所有網站, 得236,000筆, 本文排名第1.2007/7/2搜尋「人性滿足」, 台灣網頁, 得300,0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 所有網站, 得721筆, 本文排名第5.
搜尋「死後取精」, 所有網站, 得 136,000筆, 本文排名第5.
搜尋「法律的道德學基礎」、「道德學基礎」、「道德定義」、「康德道德義務」、「康德道德學應用」、「道德定義應用」、「道德學分析」、「康德倫理學」、「康德道德哲學」、「康德哲學」、「倫理學」、「道德倫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教育」、「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情緒」、「道德尊重人格尊嚴」、「法律尊重人格尊嚴」、「道德法律尊重人格尊嚴」、「尊重人格尊嚴道德義務」、「康德 目的 工具 陳立民」、「生命倫理」、「醫學倫理」、「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等,亦有好成績。(4)自由時報本文於2006/10/22在Yahoo的排名:搜尋「康德道德定義」, 台灣網頁優先, 得109,000筆, 自由時報本文網頁排名第2.
搜尋「康德道德義務」, 台灣網頁優先, 得113,500筆, 本文排名第11.
搜尋「康德道德學應用」, 台灣網頁優先, 得89,300筆, 本文排名第13.
搜尋「康德原理應用」, 全球網頁, 得82,850筆, 本文排名第1.
搜尋「康德法律道德學」, 全球網頁, 得135,300筆, 本文排名第8.
搜尋「康德道德學基礎」, 台灣網頁優先, 得182,900筆, 本文排名第11.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 台灣網頁優先, 得119,6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康德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台灣網頁優先, 得42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 全球網頁, 得195筆, 本文排名第1.搜尋「死後取精」, 全球網站, 得 50,500筆, 本文排名第5.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1.19.2006

★創作概念暫時成為Google與Yahoo 的專有名詞★

★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本網頁內容亦見於本部落格形式首頁。
承蒙網友搜尋及一些學術界人士的推薦,個人創作之概念如「日常死亡意識」、「死亡是別人的事」、「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康德道德定義」,以及提出之議題如「康德法律道德學」、“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法律的道德學基礎」「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等暫時成為網路世界的「專有名詞」。

在此再次感謝所有搜尋者,個人在課程與演講中雖然對於這些概念有深入敘述,但至今尚未以任何文字形式發表。


歡迎點閱本部落格網友同時 copy 下網頁的內容及時間,因為個人創作受到抄襲。其中一件在 2004 9 月個人將自己的《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給一位女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看,當年 12 月時個人發現,該女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以個人文為大綱請得國科會約二十萬元研究補助,而後這位女副教授當上了該校通識中心主任。
以下記錄在 Google 與 Yahoo 搜尋中出現個人專有名詞的「詳細情形」:
在 Google 搜尋「康德」,會自動顯示出「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等關鍵詞;搜尋「道德」,會show出「康德道德定義」、「道德定義」二相關詞;搜尋「定義」,會跳出「康德道德定義」、「道德定義」二相關詞;搜尋「道德定義」,Google 會建議對「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道德定義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做進一步的搜尋;搜尋「尊重」,會跳出「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搜尋「尊嚴」,會跳出「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道德定義人格尊嚴」;搜尋「尊重人格尊嚴」,會跳出「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道德 尊重人格尊嚴」、「法律 尊重人格尊嚴」、「道德法律 尊重人格尊嚴」;搜尋「道德學基礎」,會跳出「法律的道德學基礎」;搜尋「法律道德學」,會跳出「康德法律道德學」;搜尋「海德格」,會跳出「陳立民 海德格」。本部落格未來發展之重點包括:「感性與理性」、「理性與感性」、「道德定義 categorical imperative」、“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 、「道德的定義」、「康德 目的 工具」、「人性尊嚴」、「生命倫理」、「醫學倫理」、「倫理學 陳立民」、「人工授精」、「人工受孕」、「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陳立民 死亡是別人的事」、「定義的重要性」、「理論與定義」、「定義之意義」、「理論與定義之關係」、「無意識」、「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陳立民 死亡是別人的事」、“Everyday Death Consciousness Lih-Ming Chen”、“Definition of Morality Lih-Ming Chen”等。在 Yahoo 搜尋「死亡」時,會自動跳出對「死亡是別人的事 陳立民」、「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死亡學 陳立民」等作深入搜尋;搜尋「死亡 陳立民」時,會自動跳出對「死亡是別人的事 陳立民」、「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死亡學 陳立民」、「陳立民 部落格」、「康德 陳立民」等作深入搜尋;搜尋「日常」,會跳出「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搜尋「意識」,會show出「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搜尋「死亡意識」,會跳出「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搜尋「康德」,Yahoo會建議對「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康德道德學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做進一步搜尋;搜尋「道德」,會跳出「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搜尋「道德定義」,會跳出「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道德定義 陳立民」、「道德定義 尊重人格尊嚴」更精確的搜尋建議;搜尋「道德學」,Yahoo會告知「康德道德學 陳立民」、「法律的道德學基礎 陳立民」、「良好的道德學基礎」是最常被搜尋的相關詞;搜尋「康德道德學」,會跳出「康德道德學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 陳立民」、「康德道德定義」等線上專有名詞;搜尋「道德學基礎」,會跳出「法律的道德學基礎」、「法律的道德學基礎 陳立民」、「道德學基礎 陳立民」等;搜尋「法律道德」,會跳出「法律的道德學基礎 陳立民」、「康德法律道德學」、「法律的道德學」、「法律的道德學基礎」;搜尋 “categorical imperative”, 會跳出 “categorical imperative 陳立民”。 雖然,其中與「死亡」相關的主題只被 Google 搜尋引擎掃描收錄。

部份的這些內容在此處先宣佈主題:「日常死亡意識 陳立民」「陳立民 日常死亡意識」「死亡是別人的事」「死亡是別人的事」「死亡不在我們的感受中 陳立民」「死亡是感受不到的 陳立民」「死亡學 陳立民」「生死學名稱不當 陳立民」「臨終五階段非原始現象 陳立民」「臨終五階段批評」「死亡在這個世界是無法了解的」「無人知道你曾經在這個世界出現過 陳立民」「先有死後有生 陳立民」「死亡是生命的終點 陳立民」「死亡是完全的結束 陳立民」「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 陳立民」「人生不是旅途而是家園」「人生不是旅程而是故鄉 陳立民」「死亡可恨無尊嚴」「家人無法相信死亡的事實」「死神不存在」「理性感性與自我之關係 陳立民」「緣與命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陳立民」「緣與命的感覺」「人是誤會的動物 陳立民」「記憶力是被動的」「幸福是什麼?」「幸福的定義 陳立民」「幸福的感覺」「滿足人性需求就是幸福 陳立民」「幸福是人性需求獲得滿足 陳立民」「人的可貴之處在他的精神 陳立民」「mind and body關係」「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真善陳立民」「物質不能進入心靈內層 陳立民」「做善事得永生 陳立民」「宗教勸人信教 陳立民」「助念使惡人無惡報 陳立民」「禍延子孫不道德 陳立民」「原罪之說不道德」「死亡是完全的結束」「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途而是家園」「人生不是旅程而是故鄉」「死亡可恨無尊嚴」「理性感性與自我之關係」「「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
著名的部落格統計追蹤公司Technorati登錄本部落格於下網址:
http://technorati.com/blogs/deathintaiwan.blogspot.comhttp://technorati.com/blogs/http://deathintaiwan.blogspot.com
http://www.technorati.jp/blogs/deathintaiwan.blogspot.com
http://www.technorati.jp/search/deathintaiwan.blogspot.com?language=ja
個人之創作,至今部份在課堂上與演講中講述,僅兩篇網路排名文章正式對外發表,未來其他創作發表時,相信不會使期待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