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理性哲學 善》新道德倫理學 道德的第一義務是維護人類在宇宙的永續存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性哲學 善》新道德倫理學 道德的第一義務是維護人類在宇宙的永續存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1.2025

《將元旦訂為「人類日Humanity Day」》

 《把元旦訂為「人類日Humanity Day」》


今天元旦。個人求知識、做學問的態度一向是研究問題,不分學科,因此個人雖學習哲學史上對宇宙物萬事萬物、人文古今的說法,但同時也涉獵宇宙的科普知識,這導致個人是哲學界極少數同時對兩者都有相當了解的人,個人今日的主張是以天體物理學取代形上學,即哲學必須把形上學淘汰。

「宇宙中人類的必然命運」
在20世紀天體物理學家對於已138億年歷史的宇宙狀態有不同見解,先是認為宇宙會維持現狀,後來認為宇宙會縮小,或會繼續擴張,及其他看法。1999年有兩位天體物理學家各自測量宇宙擴張的速度,結果發現宇宙仍在加速擴張中,如今這已成為天體物理學家的普遍看法。也就是星系(galaxies)相互遠離,宇宙內的物質越來越稀薄,越來越冷,越來越黯淡,月暗星稀,宇宙寂廖,乃至最後進入大凍結(Big Chill or Big Freeze)。


可觀測到的宇宙(observable universe),直徑約為930億光年,在這宇宙內大概有2000億個星系(galaxies),宇宙目前估計為可觀測到宇宙的250倍。

我們所在的銀河星系(Milky Way Galaxy)直徑介於15萬光年,星系內大約有2,000億顆太陽這種恆星,及至少也這個數量的行星。

在太陽系(solar system)內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時相距5400萬公里,最遠時相距達4億公里,NASA計劃在2040年前後送人去火星,估計單程要花10個月。個人認為即使在未來,人類也走不出銀河星系(galaxy)。

與銀河星系最近的是仙女座星系,它正與銀河星系接近中,估計50億年後兩星系相撞,太陽系可能被甩出星系,也可能屍骨無存。

太陽本身將在約40億年後燃燒的能源將用罄,老去的太陽將膨脹到金星的位置,地球當然被烤焦。

以上是講長期必然發生的事,此外還有難以預測的、隨時可能發生的與短期會碰到的對人類威脅。

「隕石撞擊、伽瑪射線、超新星爆炸、氣候變遷等近期危險」
對地球的威脅有許多是難以預測的,例如小行星(隕石)撞擊、伽瑪射線、超新星爆炸等威脅。從宇宙的視角看,地球終將被摧毀,人類物種會滅絕。

世界著名氣象研究單位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已進入氣候變遷的未知領域,因此未來的災難生死未卜。其他人類製造出來的核彈、AI等,危險難估。5年前去世的劍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認為人類自救只剩下約一千年的時間。

「五次生物大滅絕」
根據古生物化石與地質等地研究,在地球約45億年的歷史上已歷經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第一次是4億多年前的一次伽瑪射線(gamma ray)事件摧毀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層,任何只要在距離地球約6千光年處發生一次伽瑪射線事件且射向地球,就可能造成大滅絕,雖然這機率極低;第五次是6600萬年前一顆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恐龍絕種事件;伽瑪射線與隕石在前面皆未談及。地球史上五次大滅絕事件之外還有約二十次次規模的滅絕事件,許多發生的原因不明,這些滅絕事件使得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生物中98%以上都已滅絕。

基本上,當代自然科學對於太陽系、銀河星系及宇宙的認識還非常少,所以還有許多潛在未知的危機。

「人類是在大災難之間的寧靜期出現的」
人類物種是在上一次恐龍大滅絕事件之後災難之後的「寧靜期」在地球出現的,所以短短幾千年歷史的宇宙新生兒人類,對於有138億年歷史的宇宙所知極為有限,人類歷史是以管窺天,夏蟲不足以語冰。五次大滅絕平均數千萬年出現一次,按此頻率,上次是在6600萬年前,下次可能2000萬年內發生。

歷史上哲學家、思想家對於宇宙的思想,包括中國傳統的宇宙和諧、天人合一、萬法圓融思想,以及人類幾千年歷史記載的寧靜、和平的天象,都是對於「寧靜期」的太陽系做成的,這些樣本對於宇宙的真相不具代表性。

人類是在太陽系的「寧靜期」才有機會出現的物種,即使如此,宇宙對於人類還是個危機四伏的場域,宇宙對人類充滿敵意,宇宙大象不在乎踩死人類這隻小螞蟻。人類有如「誤闖高速公路的嬰兒」,在前後車之間,或在前一災難與後一災難之間幸運短暫存活,這個嬰兒必須快速長大,才能靈活跳動於快速行駛的車輛之間。

「星際遊牧民族」
人類不被滅絕唯一有微小希望的方式是變成「星際遊牧民族」(interstellar nomads),從一個星球逃到另一個星球、另一個恆星系、另一個星系(galaxy),如具這能力或許有短暫延長生存的機會,否則人類物種滅絕是必然的事。

有些人可能認為星際移民是「科幻」,認為其真實性還不如《封神榜》、《西遊記》等神話;至於在文學院被洗腦過的人則可能認為星際移民的真實性不如《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或不如與當代科學擦身而過余英時的《(論)天人之際》。個人倒是認為,這些著作把科幻與科學顛倒了。

最著名的科普專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曾說:「地球生物大滅絕是規律,存活倒是例外!」我們要相信不知道當代發現之古人的說法? 還是相信當代科學家的?

「科學家沒有科學精神」
不可否認許多自然科學家相信宗教,個人認為他們是學科學,但沒有學到「科學精神」,即分不清真假,與在求知過程中沒有帶來磨利他的思維能力。如他們好學,他們也有可能是被基督教的目的論論證(Teleological Argument)、托馬斯阿奎那的五路論證(Aquinas' Five Ways)、安瑟倫本體論證(Ontological Argument)等,以及佛教理論等迷惑。

「人類日 Humanity Day」
元旦時間朋友間相互祝福新年,主流媒體報導世界著名地標施放煙火。個人認為,這天人類宜思考人類即將滅絕的命運,故個人自2022年起將此日「人類日 Humanity Day」。歡迎到個人這個臉書粉專按讚。(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8299964968)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01 Jan 2025

9.23.2022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幫助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個人認為每個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在維持人類在宇宙永續生存這件事上盡些力,這事主要包括下列三項內容:一是讓人類在地球上能和平相處;二是使地球維持為人類的安全生存環境;三是到外星建立人類的居住地。其中第一項是政治學要努力的事,後兩項主要依賴自然科學的發展,但也需要政治上的共識與意志。


人生必死,個人還認為死亡是永久的滅絕與不存在宗教的救贖,人生在此劣境下能做到的最好結果可能是找到什麼自己認為還值得以生命換取的事物,以讓自己死得還有些價值或讓此生能有些意義,而這事物個人認為就是保障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存活。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23 Sep 2022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幫助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4.14.2022

禁止核戰等應成為更明顯的知識與應寫入中學教科書

禁止核戰與禁止任何威脅人類生存的行徑屬於道德的第一義務,它應成為更明顯的、更意識清楚的知識,絕對需要寫入各國的中學生教科書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Apr 2022

 

禁止核戰與禁止任何威脅人類生存的行徑屬於道德的第一義務,它應成為更明顯的、更意識清楚的知識,絕對需要寫入各國的中學生教科書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Apr 2022


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Dec 2016

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4 Dec 2016





5.16.2021

新道德倫理學大綱

新道德倫理學大綱

道德學需要更新與重置重點。道德的第一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次佳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道德的第一義務:維持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存在。我們為何而活? 我們首先為防止人類從宇宙中消失而活,這也是我們人生最重要意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6 May 2021



新道德倫理學大綱

道德學需要更新與重置重點。道德的第一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次佳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道德的第一義務:維持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存在。我們為何而活? 我們首先為防止人類從宇宙中消失而活,這也是我們人生最重要意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6 May 2021

1.27.2017

【「末日鐘」調快30秒 距離世界毀滅只剩下兩分半鐘】

「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這句話很少有人會否認,個人說出旨在提醒與強調。根據基督宗教義,當面臨人類毀滅的威脅時人類應努力自救,但根據此宗教,即使人類失敗,上帝還是會拯救基督宗教徒或全人類,至少在死後基督宗教徒還是會上天堂。所以對基督宗教而言,人類滅絕基本上不是真正的威脅,或不是「終極的」毀滅。面對基督宗教我們發現更需加強上句話,因為按照個人達爾文主義者的看法,如果拯救人類毀滅失敗,就是人類滅絕,「失敗就是失敗」,因為並不存在著最後的救援。因此「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這項任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下為一件相關事務。

有一個叫「末日鐘」(Doomsday Clock)的設置,這只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期刊於1947年設立。該時鐘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午夜零時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因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近或撥離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1947 年「末日鐘」設立之初正值冷戰,分針距離子夜僅 7 分鐘,即距離世界末日只剩 7 分鐘。其後根據世界局勢及爆發核戰的可能而調整時間,幅度由《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委員會的一群科學家和學者決定,其中包括 15 位諾貝爾獎得主。自創建以來,迄今調整過 19 次。

上次調整是 2015122日,這些原子科學家們將末日鐘撥快2分鐘,成為距離午夜只剩 3 分鐘,當時的理由是世界缺乏應對地球氣候變遷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動,加上美俄兩國於烏克蘭危機的緊張情勢加劇。個人認為 Doomsday Clock 已轉變成一般性世界末日威脅的意義,不止限於核武威脅。

昨天,2017 1 26 日,這些原子科學家將象徵人類危機的「末日鐘」再往前撥快 30 秒,人類滅亡的午夜只剩 230秒,這是創64年來最接近「人類毀滅」的一次,這次撥快的原因為「全球民族主義興起、川普總統對核武和氣候變遷議題的言論、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末日鐘上次如此接近午夜是在 1953 年,當時美國與蘇聯展開核武競賽。這次調快主要是科學家警告,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更不安全。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陳哲)撰於 27 Jan 2017


本文撰寫根據維基百科「末日鐘」與下兩則新聞:
末日鐘撥快30 人類距滅亡64年來最近
〔中央社2017-01-27  04:00

The Doomsday Clock just advanced, ‘thanks to Trump’: It’s now just 2½ minutes to ‘midnight.’


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4 Dec 2016

9.29.2015

【宗教是無根據的幻想 人類滅絕倒是可能發生的 火星可能有液態水】

人類若向外星殖民,首選是火星 (Mars),因為它的環境與地球最接近,且距離地球較近。火星比月球更適合人類移殖。現在利用霍曼轉移軌道到達火星大概需要九個月。未來如果能使用可變比沖磁電漿體火箭技術,四十天內可達火星。昨天 NASA 提出證據,火星有鹽水流動痕跡。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邁進了一大步。

為何人類要移殖其它星球?因為宇宙的力量太大,可能導致人類滅絕與地球摧毀。個人認為倫理學的第一義務是維持人類繼續生存,這也是全人類的首要任務。各宗教的教徒可能會認為這是科幻。許多教徒逃避彗星撞地球這類問題,這些教徒暗地裡可能相信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或相信人類能在毀滅之前找到救援方法。這些就是無根據信念,就是迷信。有些教徒甚至相信,如果這種事情發生,神一定會在最後一刻化解危機。這好像是科幻片中,超人或蝙蝠俠最後一刻拯救全人類的情節。這才是科幻片。宗教是童話與神話的水準,教徒分不清真實與虛幻,幻想沒有節制。宗教是脫離現實的幻想,科學的科幻片才是現實。人的思想常常被扭曲,宗教就是最極端的例子。

宗教與哲學的形而上學派系認為不相信有神或天道就是沒有靈性或慧根,這其實是無根據的意識形態。

哲學裡的形上學 (meta-physics) 是一門應該被淘汰的學問,如果當代還有形而上學也應該來自物理學 (physics) 界。

下為關於火星可能有水的兩則新聞:
NASA證實火星有液態水 生命存在可能性大增
蘋果日報 20150929 林沿瑜綜合報導

探索火星有了重要發現!美國航太總署(NASA)台灣時間昨晚1130分召開記者會,NASA行星科學部門總監葛林說:「在某些情況下,已發現在火星上有液態水。」同時,昨出版的研究指出,科學家首度發現有證據證明,在夏季幾個月火星表面可能有鹽水流動。紅色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大增,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邁進了大一步。

葛林(Jim Green)說,火星上有液態水,「並不像我們過去所認為的一般,是一顆乾燥且無生氣的行星。」NASA 先於台灣時間前天上午在推特上預告昨會宣布重大科學發現,消息引發太空迷熱烈討論,有人猜測難道發現了火星人? 

捕捉到暗色條紋
昨參與記者會的人員包括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生歐嘉(Lujendra Ojha)等人,歐嘉於 2011 年在亞利桑那大學就讀時,即提出火星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所以媒體早就預測昨天記者會與火星找到液態水有關。

歐嘉於 2011 年就讀於亞利桑那大學時,即提出火星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以他為主要作者的研究昨出版,「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到的暗色條紋為鹽水在火星表面上流動所產生。證據顯示,名為「季節性斜坡紋線」的暗色條紋在火星天候溫暖時,會沿著隕石坑壁和其它斜坡移動。 

重力低大氣稀薄
科學家原本即認為,這些液態的水之所以含鹽,是因鹽分可以讓水的冰點降低,讓原本應該結冰的水分無法結冰;另外,鹽分可以吸收大氣中的水分,讓水分不致於因為稀薄的大氣成分,而飄散到大氣之中。

人類早在近 40 年前就發現火星的南北兩極有固態的水冰(成分完全是水的冰),重點在於火星目前是否有液態水存在的條件。一般認為,火星的重力低、大氣中的氣體稀薄,都讓液態水很可能飄散到太空中,無法在地面流動或蓄積,對生物的生存構成極大威脅。 

水分僅固態呈現
科學家過去認為,火星的大氣組成非常稀薄,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可達攝氏約 160 度,溫度低的時候連二氧化碳都會固化,而溫度高的時候,水分又完全蒸發到大氣中,導致火星上所見的水分僅能以固態(水冰)存在,只見冰不見水。

NASA火星計劃部門前總監麥克奎斯遜(Doug McCuistion)表示,科學家在探索人類是否有辦法移居火星時,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火星生是否有足夠的水和氧氣以供應人類生存。他說:「如果你能從(火星的)赤道找到水,那將大大降低人類移居火星的負擔。」
上則新聞網址:

NASA證實 火星上有流動液態水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5-09-29  00:15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美東時間 28 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首度發現證據,證實火星在夏季幾個月期間,可能有水在地表上流動

根據英媒《每日電訊報》報導,NASA記者會公佈的影像中可以看到,火星夏天在某些山坡上有許多暗色的條狀痕跡,就是液態鹽水流過造成的,而這些條狀痕跡出現在火星較為溫暖的月份,但又在其它季節消失

根據《法新社》報導,太空總署行星科學主任葛林(Jim Green)在記者會表示,火星不是我們過去所想像的那個乾燥而無生氣的行星。在某些情況下,火星上可以發現液態水。

太空總署副署長葛倫斯菲德(John Grunsfeld)也指出,雖然對於這些水的來源與化學成分,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定,但這個新發現足以改變科學家對於火星是否能孕育出微生物的想法,讓人了解到火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類似地球的星體NASA 也聲稱這是「解開了火星的一個謎」。

由於水是支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因此此次的研究結果,可望成為科學家下一步研究火星微生物的重要基礎,也意味著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科學家麥克庫軒(Doug McCuistion)就說:「如果他們宣布在火星地表下發現容易取得的液態水,那很可能意味火星上有生命存在,並且能讓人類在火星上永續生存。」

「火星」wiki 的網址:
「火星殖民」wiki 的網址:




上三張照片為 NASA 發佈的。


4.18.2014

【 道德學的第一義務是 使人類不絕種 】

道德學的第一義務是 使人類不絕種

道德學 (ethics) 的一般原理各學派差別有限。個人提出一個比較特別的命題,即道德學的第一道德項目是維持人類存活。根據天體物理學 (astrophysics),地球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地球可能毀滅,哪怕是在上億年以後。人與物質、其他生物的不同,在於人有自由,因此人有主體性;因為人有主體性,所以,人有尊嚴,所以,只有對人類有道德的考慮。道德學是規範對待人應有的態度。但是,因為地球未來可能會毀滅,因此整個人類可能絕種。拯救人類是一般人簡單的直覺,不過,這個在學理上要有一定的位置。個人認為,維護人類繼續存活,或使人類不至於絕種,可作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

不過,這可能是無法達成的任務。近日發現最類似地球的「克卜勒-186f」行星,距離地球竟達 490 光年。如果人類只可能在那地方存活,在一億年之內,個人對於移植極少數的人類到那裡是悲觀的。這也指出物理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8 Ap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