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文社會科學 - 人文社會科學的真與理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文社會科學 - 人文社會科學的真與理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29.2024

《80年來台灣首次文學院改革;學院內其各學問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定位》

《80年來台灣首次文學院改革;學院內其各學問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定位》

文科生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不是因為文科的領域不重要,而是因為文學院內有許多偽知識,使文科不能舞動現實。台灣的文學院必須進行80年來的首次改革,典範偶像中老子、禪宗與金庸必須趕下神壇。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文學院課程,重中之重是增加科普課程,這只是增加部份科普知識,並非學習各學問的核心課程,在物理學領域個人建議修兩個學分的天體物理學(宇宙學),在生命科學領域建議修一個學分的演化論與物種滅絕史,最後在心理學領域建議修一個學分的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總共增加四個必修科普學分。為什麼文學院偽知識橫行與誤區多?簡單說是因為老師也不具備這四個學分的知識;只要學會這些科普知識,偽知識立即灰飛煙滅。這主要問題也存在於歐美國家的文科教育中,不過東亞國家文學院的問題特別嚴重。

人文學科的內容沒有不涉及社會的,因此從整體人文社會(科)學來看可把文科看得更真切。人文社會(科)學各學問個人認為依其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其中深度第一級的只有一個,就是哲學,哲學還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密切,不過中國沒有哲學。人文社會(科)學深度第二級的有政治學、經濟學與法律學,另外,心理學雖然根在自然科學也宜納入第二級。回到文科,歷史學因為它的理論基本上是應用第一與第二級學問的理論,類似工學院之應用理學院的理論,所以也和工學院依樣同屬應用學科,列為深度第三級;文學、藝術與音樂的核心為感性,也列為第三級;語言學有其特殊性同樣列為第三級;至於文學院的其他科系則列為第四級。文學院各學問是整體人文社會(科)學系統內不可分割的部份,為讓這些學問能更正確地了解自己及與系統內其他學問間的關係,建議仿效德語系國家把文學院這個名稱改為哲學院。

歐美國家,包括德國,人文學科不受重視的主因是認為文科的領域不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重要,個人認為主因是不知文科的思想有問題,必須改變思想,必須從哲學相關方面的思維改起。人文學科至今未經歷自然科學式的思想改革,尚未理性化;理性化指嚴格分辨理性與感性,有價值的感性如藝術精確地維持其地位、認清情緒價值,及以理性規範其他感性,如感性混淆理性真實的認知、情緒管理等;社會科學部份已理性化。

《80年來台灣首次文學院改革;學院內其各學問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定位》


 


大概40年前個人曾了解到海德堡大學、弗萊堡大學與慕尼黑大學這三所德國最有名的大學都有三個哲學院,而且這三校各自的三個哲學院把除了法學、經濟學與基督教神學之外所有的其他人文社會()學全部納入三個哲學院內,印象中大約各40個科系左右。近年,猜測可能基於管理過於龐大的理由及為與美國大學體制接近的理由,現在這三校都只剩下一個哲學院,不過,哲學與人文社會()學各學問之間的關係不變。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9 Oct 2024


《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的基本思想2,500年來對這思想從未反省過

反之,法國女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我認為你犯錯的地方, 就是你想像你活著(或人生在世,或來到這世界)的理由應該是降到你身上(或賦予你的), 想像是天上已定從天而降的, 事實是我們必須自己去找我們存在的理由。」(“I think that where you go wrong is that you imagine that your reasons for living ought to fall on you, ready-made from heaven, whereas we have to find them for ourselves.”) 對於中國傳統那種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要反思;我們要根據經驗,建立知識,實際地去找為什麼我們來到世間。




圖二: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哲學院有24個科系與學程,從英文可見到此處有歷史系、宗教學、歐洲藝術史系、音樂系等。


圖三: 德國弗萊堡大學的哲學院有15個科系,從英文可看出,除一般文學院的科系外,還包括政治系、社會系、藝術史系、音樂系、跨文化系等系。


圖四: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哲學院有20個科系,從英文可看出除了包括一般文學院科系外,還包括電腦語言系、教育系、傳播系、政治系、人類學與文化學系、心理學系、電影系、社會學系、6個語言系等。


圖五: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廣設15個學院,這裡是英文版,可見與人文社會()學有關的7個學院,其中哲學與教育學合為一個學院。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9 Oct 2024

1.13.2023

人文與社會科學依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

人文與社會科學依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


人文與社會科學個人認為依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只有一個就是哲學,不過中國沒有哲學;第二級有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與心理學,雖然後者的根本是在自然科學;其他學科則屬於第三與第四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3 Jan 2023




7.03.2018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

社會科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譬如經濟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在經濟上衝突的。如果主張沒有衝突,就是假的,譬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全票通過,這種合諧就是假的,它只不過是把衝突在台下進行,而且不公平、不透明,反倒是台灣激烈的選舉是認真地在處理真正的問題。教徒很注重表面禮儀,說好話、做善事,好似比一般人高級的團體,其實是對於衝突為社會、團體基本現象的無知與逃避,宗教同樣也是偽知識。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根據 FB  2012 的一篇 post 製圖卡於 3 Jul 2018
下為 2012 這篇的截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根據 FB  2012 的一篇 post 製圖卡於 3 Jul 2018

《社會科學處理衝突問題》

社會科學是處理各式的社會衝突 (conflicts),不過此處所講與一般學界的social conflict  conflict theory 學派有些不同。此處只是很單純從中文語言理解的語句:社會科學是處理各式的社會衝突 (conflicts)

的確,衝突是很重要的社會現象,但社會科學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權力(power) 問題。權力不只是社會的一項議題 (issue),而是社會的問題(problem);只要有社會存在,就看到這個問題存在,權力傾向於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壟斷這個現象是任何社會的核心問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下為20120411 的舊文

10.26.2016

《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的 theory 要達到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資格,必須滿足一個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即此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 這個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的 theory 要達到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資格,必須滿足一個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即此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這個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哲執上看板攝於 3 Dec 2011。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的 theory 要達到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資格,必須滿足一個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即此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這個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哲在萬華行政中心門口執上看板,攝於 3 Dec 2012。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的 theory 要達到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資格,必須滿足一個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即此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這個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哲在萬華行政中心門口執上看板,攝於 3 Dec 2012。




6.14.2016

【 理性社會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需要理性 】

2015/6/5 瑞士全民公投以 78% 的反對票否定了發放給國民「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提案。依此提案國家每月無條件發放每個瑞士成人 2500 瑞士法郎,這約合八萬台幣。

國家要救濟貧弱,但無條件發給人民基本生活費會造成社會懶惰風氣,這無論在國際競爭條件下或在閉鎖的經濟區域都不可能成為可運作成功的制度。

個人主張「理性社會民主主義」,這是在一般「社會民主主義」之前加上「理性」的限制,這就是提醒社會民主主義者需要理性地認識冷酷的社會現實與懶惰的人性,才可能真正實現。

「理性社會民主主義」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4 Ju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