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生> 理性 -人生的意義是做真與善的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生> 理性 -人生的意義是做真與善的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8.20.2023

《人生問題研究到了改弦更張時刻》

 《人生問題研究到了改弦更張時刻》

 


人生的問題該怎麼研究?哲學家常從死亡入手,並由此帶出人生意義的問題,個人長期主張「人生的意義在於做真與善的事」,這句話可展開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人類與宇宙真相以及普遍善待人類同種」。

 

人類與宇宙,令人震驚的是今日對這些的研究已進步到超出哲學史上想像的程度,生命科學家們的「共識」是人類從進化而來,當代天文物理學家們則「異口同聲」地警告地球被摧毀與人類滅絕的命運,「這些自然科學家大多數知道傳統哲學與宗教對精神超越性的想法卻不為所動」,反之,耗盡精力在故紙堆中的多數哲學工作者缺少與當代自然科學發展的聯繫,仍重施精神可超越死亡的套路,也已變得和宗教一樣獨斷。

 

今日這些受傳統荼毒的哲學工作者需要走出傳統,拓展視野,增加當代自然科學知識,重新出發;了解宇宙的要角從不在乎人類壽命的終結,甚至不在乎人類物種的滅絕。知識必須是開放的,面對新科學知識的挑戰,人生問題的研究可能需要換掉拆下舊弦換新弦,改變為從人類物種在宇宙的過去歷史與未來命運處切入。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Aug 2023

 

關鍵字:人生、死亡、人類將被滅絕的命運、人類共同的命運、哲學的第二次革命

9.22.2021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只有當做真與善的事時,人生才有意義。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不過幸福並不能賦予人生意義;幸福是人動物性需求的滿足,或感性的滿足;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這三件事;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這宜寫入憲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2 Sep 2021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只有當做真與善的事時,人生才有意義。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不過幸福並不能賦予人生意義;幸福是人動物性需求的滿足,或感性的滿足;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這三件事;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這宜寫入憲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2 Sep 2021



10.10.2020

人生只和死亡與人生的意義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死亡沒有意義;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與最大的災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0 Oct 2020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死亡沒有意義;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與最大的災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10 Oct 2020

3.17.2017

《人類無知的禁慾史;人有追求幸福快樂的權利》

割殘女孩性器官以便女孩婚後能守貞及減少女人性慾,這是非洲與一些回教國家的習俗。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當今在世界上 30 個國家,有超過 2 億個女孩和女人接受了割禮,她們大多是在非洲、中東和亞洲。這是不人道的行為。

歷史上無知的人類把性慾當作低級的事,把禁慾當成道德。宗教為了凸顯自己的優越性,佛教與天主教的教士都禁慾。這還在歷史社會上受到尊重,這就是人類無知的歷史。

無知的人類立了些愚蠢的規矩,還自認為文明,現代有知識的人類必須把這些規矩禁忌價值逐漸解開。何苦如此?當初不立這些規矩不都沒事?人類無知的歷史。

無知的人沒有辦法在正確處提高道德,就製造一些戒律的違章建築,以凸顯自己的卓越,佛教的戒律即如此。其實這些只顯示他們的黔驢技窮。人生苦短,人生只有一次,尤其不應與慾望為敵。人的慾望只要不違反道德,人就有追求滿足的權利;根本上人有追求快樂幸福的權利。人生整體而言追求的是真、善與 happiness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7 Mar 2017
20170317

下為一則相關新聞:
剪切女兒陰蒂,男子被美國遣送出境】
〔紐約時報中文網 DANIEL VICTOR2017315

聯邦當局表示,一名在 2006 年成為美國首個因為行女性割禮被判罪的男子,在服刑10年之後於週一被遣返回自己的原籍國衣索比亞。

喬治亞洲格威內特縣的檢察官表示,這個名為哈立德·阿德姆(Khalid Adem) 41 歲男子,2001 年在自己位於亞特蘭大地區的公寓內,用剪刀減掉了自己兩歲女兒的陰蒂。他被判處嚴重傷害罪和虐待兒童罪。這個案件導致一項禁止這種行為的州立法出台,該行為之前已經被一項聯邦法規禁止。此類做法在世界某些地方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慣例,但它遭到外界的普遍譴責。

「這種可怕的罪行給一個小女孩的生活留下了永久的創傷,」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簡稱ICE)一名外勤辦公室主管肖恩·W·加拉格爾(Sean W. Gallagher)在週二發布的一項聲明中表示。「女性割禮/外生殖器切除會給女人和女孩的健康、她們的人權,以及整個社會造成廣泛的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估計,在世界上 30 個國家,有超過 2 億個女孩和女人接受了割禮,她們大多是在非洲、中東和亞洲。這項涉及切除部分外生殖器的程序通常在女孩 15 歲之前進行,會導致各種持續終生的健康問題,包括慢性感染、分娩併發症、心理創傷,以及排尿、行經和性交疼痛。

在美國,這種行為遠遠稱不上前所未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2年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儘管在聯邦法之下屬於違法行為,但美國仍有大約 50 萬女性經受了這項程序,或有可能如此。

隨著在美非洲移民數量的增長,這項割禮給醫生們帶來新的挑戰2013 年,議員們擴大了這項聯邦禁令的範圍,將「假期割禮」包括在內,即把在美國出生的女孩送到其他國家接受割禮的行為。

ICE 表示,自 2003 年以來,它已經逮捕了至少 380 人,遣返了 785 名確知或被懷疑侵犯人權的人。

2016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表示,行割禮的人數比率在過去三十年裡有所下降,有可能被行割禮的少女比三十年前少了三分之一。

在一些女性割禮曾經非常普遍的國家,習俗在發生改變。2015年,埃及的一名醫生成為該國首位因行女性割禮被定罪的人。2016年,索馬利亞總理在一份請願書上簽名,呼籲自己的政府禁止這種行為。今年1月,喬治亞宣布女性割禮為非法

翻譯:常青

網址:

維基百科「女嬰殘割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條目網址:

一則相關新聞網址:

11.13.2016

《人生的意義與人是意義的動物》

《人生的意義與人是意義的動物》

「人是意義的動物」。人為自己的行動設定目標,更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套意義式的說法。人有意識地或不自覺地想知道自己出現於宇宙與世間所為何來;較能深思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致一切枉然。

時至今日,人類來自自然已不容懷疑。證據與知識也顯示,人類可能滅絕,太陽系與地球也可能毀滅。當人類可能灰飛煙滅時,人類曾經在宇宙出現過的事件並無意義;連人類的曾經存在都無意義,個別人的人生當然更無意義。人需有智慧與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並無意義、人類並不偉大與人類並不被需要等的真相。

個人認為「人生本身並無意義」或「人生在先天上並無意義」。但人生意義的問題常浮現於人心,它甚至是一些人一生努力的方向,這些都是事實。它們是怎麼發生的?個人認為,首先人天生配備有意義軟體,或意義是人之動物本性(或人性,或感性)的內容之一。「人性」不可能完全戒除,所以「人生意義」的事必浮現於我心。另一原因為人是有主體性或自我的,人的「理性」不希望人生空來一場,因而「追求人生的意義」。是故,關心與追求意義是人生的宿命。

人類可能建立什麼樣的意義?因為人類可能毀滅,故永恆的意義不可能存在,人類只可能建立有限的人生意義,也就是說只在人類社會內有效的人生意義。

怎樣才算人生有意義?個人認為,「人生意義只與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做了真與善的事情時,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善只是人類關心的議題;真的知識如果在人類滅絕後,這個知識也是沒有觀看者與操縱者的知識,有無此知識就宇宙變化而言無差別;所以,真與善的人生意義終究只具人類共同主觀的價值。

總之,人必然是意義的動物,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只在人類社會內有效。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3 Nov 2016
20161113

4.03.2015

人生的意義 & 道德的定義

今天 googling「人生的意義」與「道德的定義」,個人的 posts都是排名第七,且都是個人在 Google+ 的網頁。重 po 於下: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做真的或做善的事才能使生命變得有意義;而真和善是理性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3 Apr 2015
20150403






 什麼是道德道德的定義 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道德是什麼個人給道德下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給道德下的次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3 Apr 2015
29150403





10.19.2013

【 人生是苦還是是樂?】

人生是苦還是是樂?】

人生是有很多苦痛的時候,但是也有快樂的時候,一般人的感受是有苦有樂。佛教以生老病死界定人生。四勝諦為佛教教義的核心,四勝諦以苦諦為起點,即人生是苦的。基督宗教並不認為人生根本上是苦的。這兩個宗教可以去辯論。

人生是苦還是樂的標準原本是很難訂的。但是,人生最後會被死亡結束。而個人認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生命或靈魂在死後還存在,死亡就是完全的滅絕,所以,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與死亡相比,在世時人至少還活著,至少我還在;與死亡對比,個人認為人生是快樂的。人生是快樂的,死亡或死後是絕對的痛苦。

人生是快樂的,佛教卻說人生根本是苦的,要人放棄這個人生,基督宗教也忽視此生,只把此生只當作一個工具,這兩個宗教就是在摧毀我們唯一擁有的人生,這兩個宗教就是對人生最大的破壞者。這兩個宗教不長進,兩千多年來持續講一樣的謬論,沒有進步。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9 Oct 2013
20131019

5.28.2013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做真的或做善的事才能使生命變得有意義;而真和善是理性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May 2013
20130528

9.23.2012

「生命意義」議題的出現是在把死亡放到眼前之後

「生命意義」的概念把死亡放到眼前

在台灣有「人生哲學」一詞,英文裡好像無此說法。人生「哲學」接近於人生「原理」的意思。英文最常見的可能是 “the meaning of life”.
「生命的意義」與「人生哲學」的差別在哪呢?可能是前者明顯地把死亡置於生命的核心,中文的「人生」也變成了指涉死亡義較強的「生命」。問「生命的意義」就是問:「整個人生所為何來?」或「為何有這個存在?」


「生命的意義」採取「未知死,焉知生?」的探討取向。未知死,焉會有好的人生哲學?

個人認為人類的原始本性或人的感性是意義投射式的,但此「感性的意義投射」接近於人生原理或人生哲學的意義,和探詢人生的意義有所不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3 Sep 2012
20120923

4.06.2011

★人生哲學課程 講義★962學期期中考試題應日1B班★

96 學年度 第二期中考試題應日 1B 班
陳立民 (陳哲) 老師


2011/4/7 已被 google 到

1. 理性與感性是常聽到的概念,但對於二者結構的說明則付闕如。

a. 英國小說家 Arnold Bennett(1873-1931) 曾說過幾句話,這些有助於了解「感性-理性-自我」的結構。請將下同心圖放大畫在答案紙上,並將他下面這三句話的部份字放入圖中:


A: There can be no knowledge for us without emotion.

B: We may be aware of a truth, yet until we have felt its force, it is not ours.

C: To the cognition of the brain must be add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ul. (21%)


b. 請解釋感性、理性與自我間之關係。(此三句的中文翻譯提供了部份答案) (12%)

(hints: 圖外先將ABC定位、距離自我遠近)



2. 台灣許多高樓住戶其前門為唯一出入口。萬一半夜沉睡時發生大火,且火從前門燒過來,無法經此門逃生時,這些住戶常有葬身火窟之可能。如詢問這些家庭發生火災將如何逃生,得到的答覆常是:「不會那麼倒霉吧!」、「不太可能吧!」、「不會這麼衰吧!」等。

a. 課程講義曾以「不會那麼倒楣吧!」句為例,對這句話作多層次的推論分析,類似下圖

不會那麼倒霉吧!



……


a. 試此推論圖形模仿畫於答案卷上,作出幾個階段的推論,並解說。(24%)

b.何謂「日常死亡意識」?(9%)

(hints:推論過程四或五或六次都可以、語義分析、比較與倒楣是障眼法、跳躍推論)


請翻面


應日 1B

3. 我們對於死亡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平時不憂慮死亡的感覺,另一種是當我們親近的人死去時,我們對死亡赤裸裸的恐懼。我們不能讓兩種感覺之間的矛盾繼續存在。

a. 你認為以上哪一種感覺是我們對於死亡,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死亡,應該有的感覺?(5%)

b. 我們平時並不畏懼死亡,說到自己會死時毫無感覺。試問,平時這種安全的感覺是怎麼產生的?(建議以 S. Freud 理論的it、無意識、潛抑作用來解釋)。(20%)

c. Mind 之內的無意識與意識兩個領域,哪一個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大?或是 mind 真正的統帥?何故?(8%)

(hints: 地下室內的 it、「我會死」的樹葉、小鬼清道夫、樹根或地下室的例子)


4. 政治是最大的社會力,也是人生的大環境,影響人生至鉅。

a. 人生的意義是人生的重要目標。試問政治與人生的意義有何關係?(6%)

b. 人身安全與物質生活是人生最基本的東西。政治與這些基本的東西又有何關係?(10%)

c. 我們對於世界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在生活上一般直接接觸到之社會平和的、平常的社會,另一種是從大眾傳播媒體獲得之政治惡鬥的、殘忍的社會。這兩種感覺需要統一。試問:哪一種感覺是真實的世界?(2%) 為什麼?(15%)

(hints:善與真、人民察覺得到的範圍、欺門踏戶)

1. 台灣許多高樓住戶其前門為唯一出入口。萬一半夜沉睡時發生大火,且火從前門燒過來,無法經此門逃生時,這些住戶常有葬身火窟之可能。如詢問這些家庭發生火災將如何逃生,得到的答覆常是:「不會那麼倒霉吧!」、「不太可能吧!」、「不會這麼衰吧!」等。

a. 課程講義曾以「不會那麼倒楣吧!」句為例,對這句話作多層次的推論分析,類似下圖

不會那麼倒霉吧!



……


a. 試此推論圖形模仿畫於答案卷上,作出幾個階段的推論,並解說。(24%)

b. 何謂「日常死亡意識」?(9%)

(hints: 推論過程四或五或六次都可以、語義分析、比較與倒楣是障眼法、跳躍推論)


2. 自我 (ego) 是人生課程的重要內容。心理學家 S. Freud 曾將其人格結構理論以下圖表示

課程中曾將左圖中的 “repressed” 譯為「被潜抑的」或「潛抑作用」, 將 “unconscious” 譯為「無意識」,以及將 “ID” 改為 “it”.

(一般將 “ID” 譯為「自我」或「原我」)

請翻面


應日 1B

2.

a. 試問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冰山」是什麼意思?(5%)

b. It是什麼?It的原則或原理是什麼?(9%)

c. 潛抑作用是什麼意思?潛抑與一般所說的壓抑有何不同? (9%)

d. It 與 body 之間的關係為何?(10%)

(hints: 大部份在水面下、快樂恐懼、演化論觀點)


3. 我們對於死亡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平時不憂慮死亡的感覺,另一種是當我們親近的人死去時,我們對死亡赤裸裸的恐懼。我們不能讓兩種感覺之間的矛盾繼續存在。

a. 你認為以上哪一種感覺是我們對於死亡,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死亡,應該有的感覺?(5%)

b. 我們平時並不畏懼死亡,說到自己會死時毫無感覺。試問,平時這種安全的感覺是怎麼產生的?(建議以 S. Freud 理論的it、無意識、潛抑作用來解釋)。(20%)

c. Mind 之內的無意識與意識兩個領域,哪一個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大?或是 mind 真正的統帥?何故?(8%)

(hints: 地下室內的 it、「我會死」的樹葉、小鬼清道夫、樹根或地下室的例子)


4. 政治是最大的社會力,也是人生的大環境,影響人生至鉅。

a. 人生的意義是人生的重要目標。試問政治與人生的意義有何關係?(6%)

b. 人身安全與物質生活是人生最基本的東西。政治與這些基本的東西又有何關係?(10%)

c. 我們對於世界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在生活上一般直接接觸到之社會平和的、平常的社會,另一種是從大眾傳播媒體獲得之政治惡鬥的、殘忍的社會。這兩種感覺需要統一。試問:哪一種感覺是真實的世界?(2%) 為什麼?(15%)

(hints: 善與真、人民察覺得到的範圍、欺門踏戶)

2.09.2008

★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程而是家園★人生不是旅途而是故鄉★

★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途而是家園★

★ 陳立民 (陳哲) 

原日期 20080209, 20161118 改標籤


流行「人生如夢」、「人生如夢如幻」、「人生旅途」、「人生旅程 」的說法,但這些可能是錯誤的,個人認為「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程而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人生不是旅途而是我們的故鄉,或我們的家鄉」。為什麼會出現那些想法呢?也是有原因的。對此個人將在日後解釋。


這是從演化論來的

★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途而是家鄉★人生不是旅程而是家園★人生不是旅途而是故鄉★人生不是夢而是唯一的真實★人生不是旅途而是故鄉★人生不是旅程而是家園★ 死亡學★

12.28.2007

★人生的意義 ★ 生命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 ★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 陳立民 (陳哲) ★


在個人閱讀過之中文英文德文談論「人生目標」、「人生的目的」、「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人生觀」、「人生哲學」著作中,許多談到「人生意義」的議題。當然個人閱讀過的著作是有限的,個人發現一般談論意義時重點與範圍不確定。不同於這些著作,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意義只和存在真善有關」,而且「人生的意義只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係」。

直接談「人生意義」的著作也很多,基本上,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些問題 與存在以及與真善價值有關」。

★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 陳立民★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真善有關 陳立民★人生的意義與真善有關★生命的價值與真善有關★「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

個人這項理論,自 2005 年五月起每年在個人所授「人生哲學」課程印發的講義中都已講述。於 2007/12/28 個人在此部落格發佈這項命題,理論說明日後刊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