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8

《S. Freud 的 “das Es” 可從死胎現象來理解》

S. Freud “das Es” 或可從活胎身體中有一死胎的現象來理解;“das Es” 可比喻為死胎雖身體已死但其 mind 存活下來的狀況,它就是存活於活胎 mind 中那個死胎的 mind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Aug 2018

8.28.2018

《上帝奪走櫻桃小丸子作者性命 上帝是殺人犯 上帝是魔鬼》

上帝奪走櫻桃小丸子作者性命 上帝是殺人犯 上帝是魔鬼》

日本著名的長青漫畫《櫻桃小丸子》,還改編為動畫、電視劇、電影等,它深受孩童喜愛,在社會擁有超高人氣,在台灣也擁有眾多粉絲。其作者本名三浦美紀的櫻桃子在本月 15 日在 53 歲的英年因乳癌過世。

三浦美紀於 2016 年出道 30 週年時曾說:「在這 30 年間,不論是美好的事或艱辛的事都有很多,但大家都讓我作為作家過了非常幸福的月日。光是感謝仍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她帶給無數小孩歡樂的童年,帶給社會許多人快樂,她也是這樣地知道感謝社會,但上帝卻把她搶走了,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上帝從來不講任何理由。上帝把她綁架走了,也把她殺死了。

父母甚至不敢跟孩子講,老師甚至不敢跟孩童講《櫻桃小丸子》作者的死訊,但上帝卻敢做這種事。這件綁架、殺人的事是上帝幹的。上帝是恣意妄為的、兇殘的暴君與殺人犯!上帝是魔鬼!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8 Aug 2018

8.22.2018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中的「台獨路線」與放棄「維持現狀」策略》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中的「台獨路線」與放棄「維持現狀」策略

大概在 2016 年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就是「維持現狀」,520 就職時也如此。台灣沒有自衛能力,自 1950 年以來就是仰仗美國保護。根據國際局勢看台灣,「維持現狀」個人認為是在獨派合理的政策範圍內。中國雖然攻擊沒有遵照「九二共識」,但又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的意思就是可以接受。川普大幅改善台美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更傾向台灣,不過這是 2016 年台灣選前意料外的事。

「維持現狀」一詞中「現狀」的意思,個人自始認為是由掌權者決定的,個人認為這是蔡英文暗藏的計畫。個人主張「潛水艇前進台獨」(或「鴨子划水台獨」)。蔡英文執政這兩年多在「維持現狀」的旗幟下,台灣掌握獨立的能力更增強了,這是實在的獨立力量。「中華民國」是「藉殼上市」或「掛羊頭賣狗肉」的計劃;在這計劃下,「中華民國」是殼、是羊頭,狗肉或真正賣的是台灣。個人認為蔡英文與個人的見解類似。除上所述之外,似看不出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策略。

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幾次與邦交國斷交經驗中,我們可看出,蔡英文「新兩岸政策的趨勢」:越斷交對中國越強硬,也越往台獨走。「維持現狀」本是保守的策略,但如果對方片面改變現狀,我方表現憤怒與反擊是正常的反應,不會讓人有挑釁的想法。蔡英文的反擊就是往台獨的方向走;中國越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台灣就越遠離中國、越獨立。這在昨日(21)蔡總統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中看得最明顯。在文中有「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這一段,在這出現「現狀」一詞。雖然「現狀」一詞只出現一次,但這顯示蔡英文對「維持現狀」政策中「現狀」的新定義,值得注意。這當然是往獨立走一步,而這一步是在被欺凌的環境下做出的反應,沒有挑釁意味。其實全文明顯的新政策內容,因此「維持現狀」政策是明顯的「羊頭」,蔡英文甚至通篇沒有提到「維持現狀」一詞。在此談話中「中華民國(台灣)」不但「是現狀」,蔡英文還加碼「是底線」,這也是重要的旨意,這明顯不是「維持現狀」。個人預測,蔡英文這個「新的兩岸政策」會在每次的斷交中更增強。這是明白做給中共看,要他們自己去想。

內容中「台灣主權」一詞個人特別有興趣。個人自 2011 年起提出「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2015 年更製作「台灣國家原理」三層同心圓的圖卡。在同心圓中最內層的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第二層是「台灣主權」,第三層才是「中華民國」的國名,所以中華民國與「正名」是很表層的東西,「台灣主權」就比它深入,而這並不是「台灣國主權」的意思,最深入的、最重要的、核心的概念則是「台灣民主主體性」






上張「台灣民主主體性」照片陳哲攝於   2011/09/04,地點在凱道。

在此轉載蔡英文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講話全文。個人將其中蔡總統改變的詞語以粗體標出,這包括【台灣主權】、【獨立主權】、【我國主權】、【主權】、【中華民國(台灣)】、【底線】與【現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Aug 2018

下為 2018/08/21 蔡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全文:

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台灣】有權利立足世界、走向世界,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和其他國家的所有人民一樣,有權利享有平等自由,以及【獨立主權】和尊嚴,這是我們的立場,也是普世的公理。

就在剛才,我們終止了跟薩爾瓦多的邦交。我們掌握這個訊息,已經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我們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外交的努力,也和我們國際盟友一起努力,希望能夠避免讓薩爾瓦多,成為兩岸外交戰的戰場。很遺憾的是,【中國】政府並沒有任何退讓的意思,因此再三施壓,企圖以薩爾瓦多的斷交,來打壓【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意志。

斷交並不是單一事件,這些都是【中國】一連串文攻武嚇的一環,包括軍機繞台、要求國際航空公司改名,以及取消台中市東亞青運舉辦資格,還有最近的85度C事件,【中國】的打壓從來沒有改變過,而且無孔不入。

現在的【中國】,不只是兩岸和平的威脅,【中國】現在在世界各地所做的,無論是干涉各國內部事務,破壞國際市場秩序,已經造成全球局勢高度的不穩定。我們要再一次地提醒國際社會,這不只是【台灣】的事,情勢的迫切,已經不容許我們有任何一點姑息!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現在的兩岸關係,已經不只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是區域問題的一環。【中國】對亞洲地區的企圖心,尤其是去挑戰、甚至於取代傳統力量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再加上日趨複雜的貿易衝突,【中國】正以加深對【台灣】的壓力,凸顯它在區域當中的影響力和實力。【中國】對於【台灣主權】進逼的力道,已經非往昔可比。

我要告訴大家,今天【中國】的要求以及所作所為,都已經超過【台灣】各主要政黨的【底線】。此時此刻,不是我們相互比較兩岸政策的時候,而是要團結一致,合力守住【主權】的共同【底線】。

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的外交關係被破壞,就是挑戰我們共同的【底線】!壓迫我們的邦交國,以跟【中華民國(台灣)】斷交為建交的前提,就是對【我國主權】的侵犯。

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灣人民】團結的基礎。只有團結,才能向中國發出清楚訊息,讓他們不會誤判【台灣人民】的底線,更不會心存僥倖,以為在不同的政黨、不同的政治人物之間,可以有挑撥分化的空間。

過去兩年來,【台灣人民】向世界證明,【台灣人】不曾因為威脅,就放棄自由民主,就放棄貢獻國際社會的決心。未來,我們仍會訴諸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國】逐漸失控的國際行為。我們也籲請邦交國珍惜和【中華民國(台灣)】長久的友誼,以及我們對友邦實質發展的貢獻。

我要再一次強調,越是打壓,越要團結!越是打壓,越要走出去!昨天晚上在機場,我跟大家說,【台灣】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我們會更團結、更堅強,讓【台灣】走出去的決心更堅定。面對打壓,我們過去不曾低頭,現在,我們也因為團結一致,而將克服重重的難關。

8.11.2018

【如果有鬼,請把我抓走】

個人自 2012 年起每年在陰曆七月鬼月時都發文,說沒有鬼,而且詛咒鬼。個人還說,如果有鬼,請把我抓走。
下為 2012 文:
【如果有鬼,請把我抓走】
有人對我說你不信神,但有鬼一定有神,我答根本沒有鬼這個東西。
今天是中國陰曆七月二十四日,鬼月還有七天。鬼月到現在大家跟平常一樣,倒霉的平均數沒有比較多,不過是佛道教賺錢月。我天黑時,有時到距離公墓幾百公尺的地方一個人跑步運動,現在鬼月照跑。我學術研究形而上學數十年,確定所有宗教都是錯誤的,確定死亡是完全的滅絕,確定人生無救。這個知識千錘百鍊,經得起考驗。如果有鬼的話,七月還有七天,請鬼把我抓走。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9 Sep 2012

下為個人 2012 文在臉書兩個專頁記錄及一篇動態回顧的截圖:




下為個人 2013 文在臉書專頁的截圖:


下為個人 2014 文在臉書專頁的截圖:
下為個人 2015 文在臉書專頁兩篇 posts 的截圖:


下為個人 2016/08/14 與 2016/09/10 po 文在臉書專頁的截圖:



8.06.2018

「台獨蟑螂」、「台獨寄生蟲」、「台獨金光黨」、「台獨詐騙集團」與「台獨老大幫」五名詞的著作權

個人擁有「台獨蟑螂」、「台獨寄生蟲」、「台獨金光黨」「台獨詐騙集團」與「台獨老大幫」五名詞的著作權。此為 20150514 個人一篇 post 的截圖,截圖末行可見「台獨蟑螂」等四詞。該截圖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1357368671957/permalink/592776677530026/

在 Google 搜尋「台獨蟑螂」等,亦可見。

7.29.2018

《對於歐洲哲學史死亡研究的一些想法》

死亡是古希臘哲學的主要議題之一,大多可能是站在泛神論的觀點。柏拉圖在其對話錄《斐多篇》(Phaedo)敘述蘇格拉底對死亡的看法:蘇格拉底主張靈魂不滅。今日上網 google Phaedo”,會立刻跳出 “phaedo philosophy is practice for death” “phaedo philosophy is preparation for death”,也就是蘇格拉底認為「學哲學就是學習面對死亡或準備死亡」。蘇氏的見解成為後世歐洲哲學對人類死亡的主要看法,或歐美死亡學(thanatology)史長期的主流

中世紀基督教的教父哲學與士林哲學視死亡為通往天堂或地獄的過渡階段,遂使死亡問題從根本開始被宗教問題涵蓋或取代。這是人類理性與死亡議題的黑暗時代。

文藝復興起結束了中世紀歐洲上基督教造成的黑暗時代,人文主義出現,十六世紀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學家兼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說:「教人死亡亦教人以人生。」(He who should teach men to die, would at the same time teach them to live.) 這是歐美哲學在生死問題與死亡學上的名句。

從笛卡兒、休謨到康德,這些個人所尊敬的「理性哲學家們」,雖在人類理性思考上有大突破,卻尚未能完全擺脫基督教思想的影響,這導致他們也不能正視死亡議題。直到十八世紀 “atheism” (無神論) 一詞才出現,哲學界內也才逐漸發展出「無神論vs有神論」及「反宗教vs宗教」辯論的平台;這種氛圍使得死亡議題被釋放出來並獲得正視。當今美國非天主與基督教大學的哲學系內,無神論與反宗教思想是主流。但在死亡學方面,就個人所知歐美哲學界並沒有重要的哲學著作出現。

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是當今台港中與東亞哲學界顯學,他把 “Sein zum Tode”(英譯 “Being-towards-death”,中譯「面對死亡的存在」或「向死存在」) 放在《存在與時間》(或譯《存有與時間》)一書結構的重要位置,此為許多人能理解,也對此有所期待。可惜海德格雖有所感,卻沒有處理此主題的能力;他有關於死亡哲學的企劃,卻無哲學見地,只能說在主觀的心理層面有些語焉不詳的見解,而這已被現代心理學超越。因為《存在與時間》一書是斷簡殘篇,或有人期待其後期思想,但個人認為海氏後期談死亡只是回到類基督教神人合一、類古希臘多神論、類老子思想、類儒道佛天人合一思想,較他的早期思想退步;連帶地我們對其早期思想的可能發展也可放棄。

死亡是難處理的議題,因為我們對於它無所知或缺乏經驗資料。個人檢視歐洲哲學歷史,認為它對於死亡的研究非常貧乏,現代美國哲學可能也一樣,東亞哲學大概也一樣,全世界大概都一樣。死亡即使不是人類最重要的議題,也必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哲學界必須承認哲學在這方面是失敗的;個人認為傳統形上學與宗教是此失敗的主因。

當代對於死亡的研究,個人認為在生命科學與心理學領域有遠超過人類史相關方面的偉大成就。在哲學領域,個人是達爾文主義者,認為人何以必須死這個問題在哲學上無可著墨、沒什麼可談的;死亡在哲學領域的議題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及死亡與人生是重要議題;在心理學領域個人還看到許多可開發處,這也可算到 philosophy of mind 的範圍。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9 Jul 2018

7.26.2018

《常見佛教對哲學的無知與抹黑》

從西洋哲學的起源死亡就是主要議題之一。柏拉圖在其對話錄《斐多篇》(Phaedo)敘述蘇格拉底對死亡的看法,蘇氏是相信靈魂不滅的。GooglePhaedo」,立刻跳出,“phaedo philosophy is practice for death” “phaedo philosophy is preparation for death”,就是蘇格拉底認為「學哲學就是學習面對死亡或準備死亡」。這個西洋哲學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包括台灣熱門的二十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google「海德格」會跳出「海德格 死亡」,今天看個人的 FB 專頁排名第十八。佛教說哲學不研究死亡不是自己無知就是惡意抹黑。

哲學界有「宗教vs反宗教」或「有神論vs無神論」的長期辯論,哲學提供它們辯論的平台,以上蘇格拉底與海德格都是傾向宗教與有神論,個人則是反宗教與無神論。在美國除了教會大學之外,其他大學的哲學系內現在反宗教與無神論是主流。歐美有強大的反宗教與無神論趨勢,「反宗教是世界潮流」,目前台灣各宗教都在隱瞞信徒這件事實,各宗教都不誠實,但這潮流不久將吹到台灣。

維基百科「哲學」這一條寫得還可以,它舉出哲學的五大主分支,其中之一是「形上學/宇宙論」,宗教就是放在哲學的這一部份。維基還例舉哲學的七個特殊分支,其中之一也是「宗教哲學」,個人認為這其實應放在形而上學內。所以,宗教在哲學之內,是哲學內的一部份,哲學當然談宗教。佛教說佛教或宗教所談問題哲學不談,這不是無知就是抹黑。基督教與天主教不會批評說哲學不談生死,它們不會犯這個錯誤,它們教士的訓練的平均水準比較高,佛道教則亂講一通。個人學哲學,對教徒的建議是直接改學西洋哲學,中國哲學則不必學。間接的話,因為哲學是大海,佛教與各宗教都是井底之蛙。可從各教(井底)先到宗教哲學(池塘)看其他宗教的學說,再到形上學(江河),再到西洋哲學(海洋)

哲學當然不止是理論,哲學的一大分支是「實踐哲學」或「倫理學」,這是要在實踐上驗證的,是談知行關係,譬如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哲學當然講人生,大學常見課程相關名稱是「人生哲學」。生與死是哲學的重要領域。十六世紀法國的文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教人死亡就是教人人生。」(He who should teach men to die, would at the same time teach them to live.)

各宗教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都是自誇自己最偉大的井底之蛙,這樣講的目的之一是擋住教徒去了解其他宗教與哲學的慾望,這是各宗教保住教徒不流失的欺騙系統。佛教僧尼大部份只學過外國(印度)佛教,或只一知半解翻過有偏見的西洋哲學,教徒也沒學過西洋哲學。這就是台灣佛教界對西洋哲學抹黑與誤解的一般狀況。台灣幾個佛教大學有些在歐美拿博士的教授,他們或者是屬於歐美有神論與宗教的哲學派系,或者是噤聲不敢說真話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Jul 2018


7.17.2018

《一篇智庫等級的文章:個人早於「北京政變」前四日 主張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應下台》

個人並未特別關注中國事務,把握訊息不新也不多。不過個人有些政治學理論的知識,憑此判斷中國事,有時做出的判斷還有智庫等級。

7/8 日個人在 FB po 一篇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於 6/27 日在該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該文分析中美貿易戰。個人在引文中認為該演講談經濟的部份不錯,但談政治與國際政治的部份很差。個人認為他可以去取代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的位子,在經濟上他比王滬寧強,在政治上和王滬寧一樣是民族主義與不懂民主。這是因為習近平不要民主,在意識形態上幫他做王的人是王滬寧。王滬寧雖是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三朝元老,主管意識形態,但個人認為他能力不足。王曉院長也是不懂民主,但他懂經濟,習近平聰明的話為了自己的目的應該用他。

今日 (7/17) 個人在三立新台灣加油節目陳破空先生從美國的訪談中初次獲悉一場「北京政變」。他說,因為美中貿易戰事件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四大老聯名寫信給政治局,導致 7/12 日王滬寧被趕出政治局常委會,且是七位常委中唯一被拔掉的一位。陳破空還說,四大老要求習近平必須立胡春華為接班人,主管經貿的劉鶴工作必須交給胡春華,甚至可能現在就叫汪洋取代習近平,以及北京衛戍部隊司令換人等。7/14 日習近平還在北京接見連戰,從外表實在看不出。

個人 7/8 日的 post 就主張中共為了自己專政的目的,聰明的話應換人,換掉王滬寧;而為何要換王滬寧則因為習近平失敗。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7 Jul 2018

個人一般轉貼,如沒時間就簡單轉貼而已,後來有時間時再加評語。按照下面附上的兩張 FB 編輯記錄,7/8 日純轉貼,7/9 日個人有時間加寫了個人的意見,所以細部地講個人是在 7/9 日寫的,即使這也比事件發生日早了三天。

7.15.2018

柯 P 黯黑性格,偶入政治如魚得水。看你囂張到幾時。

柯 P 黯黑性格,偶入政治如魚得水。看你囂張到幾時。

7.14.2018

第四次連習會再度顯示「現階段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

昨日第四度「連習會」成為今日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頭條新聞。川普上任後快速的提昇美台關係,與美中經貿科技戰,使習近平需要穩住兩岸關係。所以此會的召開是習近平單方的需求。習不信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遂招喚連戰入北京。之前有人主張,習在改組新政治局後或在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後大權在握時,會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對台政策。但至今未見到。這次「連習會」習近平是否會出台新政策?

昨日連習會後根據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他未出台新政策。習近平在會晤中再提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民眾共同致力民族復興。而連戰辦公室發布新聞稿,稱連戰提出四點意見,分別為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習持續「九二共識」,連則「一中各表」四字都不敢講,不用「各表」而用「同異」。看習說法,蔡英文模仿「九二共識」話術的「維持現狀」戰略讓習近平找不出破解法。習連二人的各自的第一點證明個人「現階段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的說法正確。綠營蔡英文等黨政檯面上必須採「維持現狀」話術,綠營非黨政人物可與分進合擊成犄角之勢,可採「拒統」到「台獨」之間的各種策略。個人在 2009 年提出「拒統策略」,因為「拒統」是獨派最佳的結盟策略、台灣最大公約數、獨派主力部隊的策略、選舉時可爭取最多選票。「拒統」類似於民進黨組黨前使用的「黨外」一詞,是台灣邁向獨立的最佳策略。個人按時勢變化目前已較專注於「台獨論述與策略」研究。

此外,台灣關係愈加緊密,蔡英文不久前已改以往「中國大陸」的稱呼為「中國」。此時可進一步,但不好想。昨日習連會習近平說,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形勢複雜嚴峻」,這句話也是表示要給可能蔡英文可能前進的戰略「劃紅線」。


上為個人於 20160703 所製「現階段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的圖卡。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4 Jul 2018

下為本日三則新聞
兩岸情勢嚴峻!連習會 揭新習四條
 中國時報 宋秉忠/北京報導 20180714 04:10

4度連習會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針對當前台海局勢提出4個「堅定不移」(新習四條),包括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等。連戰在閉門會談中也提出4點意見,其中包括提出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
習近平致詞時表示,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形勢複雜嚴峻,「但是我還是認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我們始終在關注歷史的趨勢,有一個走向,我們心裡有數。」
習近平還說,只要校正歷史座標,牢牢把握舵盤,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歷史航船,一定會勝利駛向彼岸。
連辦會後新聞稿表示,連戰在閉門會談提4點意見,分別是: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在回應連戰談話時,習首先引用王安石《登飛來峰》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表達自信。
習針對當前台海局勢提出4個「堅定不移」:第一,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大陸決不容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決不容許任何台獨圖謀得逞;要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
第二,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大陸完全理解臺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兩岸同胞,同樣,大陸同胞歷經長期努力、不懈奮鬥,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也值得台灣同胞尊重。要將心比心,增進理解認同,實現心靈契合。
第三,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改革開放40年,大陸回饋台灣同胞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逐步為台企台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大陸的莊嚴承諾;大陸還會深入研究,適時推出更多新政策措施,把同等待遇落到實處。
第四,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民族復興道路上,台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據轉述,習在談到第二個「堅定不移」時,話鋒一轉稱,兩岸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只要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任何問題都可坐下來談,都可包容,但如果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就沒什麼可談的。
對於連胡會所達成的五項願景,如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未在馬政府執政期間進一步推進,習感到遺憾;但習表示,人心才是兩岸最大的政治基礎,大陸有耐心、有定力,一定能夠導正歷史潮流的發展方向,達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目標。
上則新聞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714000402-260108

第四次連習會登場 習近平:兩岸形勢嚴峻
聯合報 特派記者許依晨/北京報導 2018-07-14 00:15

第四度「連習會」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一行時表示,大陸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但同樣,大陸同胞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值得台灣同胞尊重。
連戰則強調,兩岸應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的尊嚴與權益,更應獲得提升,以彰顯「振興中華」的宏偉格局和意義。
習近平昨天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接見連戰所率領六十多名團員,習並依序與團員握手致意。會晤由習、連先後致詞,兩人互稱對方「主席」,習還以「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來稱呼連戰。連習會僅前十五分鐘開放媒體拍攝,之後閉門會談。
開放採訪時,習稱,當前應該是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形勢卻複雜嚴峻,「讓兩岸的很多民眾有頗多憂慮」,但他還是認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
習近平舉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為例,他稱,當時山河破碎,而今日中國強盛後,中國的民族偉大復興比任何時期更為接近,更使他激發強烈民族和歷史責任感,只要矯正歷史的座標,牢牢把握舵盤,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歷史航程,一定會走向勝利的彼岸。
連戰回應,今天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露出曙光,而中華民族所生存的兩岸卻陷入僵局,過去共同的努力,對九二共識的認識,以及務實的溝通密切的協商,帶來將近十年的和平安樂的日子,他有責任義務來為兩岸和平發展獻策。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通稿,習近平在會晤中再提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民眾共同致力民族復興。
連戰辦公室發布新聞稿,稱連戰提出四點意見,分別為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連戰說,大家這次受邀前來,為的是表達不希望兩岸關係倒退,以及關心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畢竟大家確知,要和平、要交流、要互利、要雙贏,絕對是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上則新聞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251927

連習會 習近平:和平統一航船 一定駛向勝利彼岸
〔自由時報 記者施曉光、鍾麗華/綜合報導 2018-07-14

「連習會」昨天在北京登場,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詞時提出四個「堅定不移」,包括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以及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習強調,「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重申「尊重台灣同胞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台美關係升溫下,習在會中意有所指說,「特別是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兩岸同胞更要堅定信心,團結前行。」
連、習兩人見面先握手致意,互稱「主席」。對媒體開放十五分鐘後,進行閉門會談。
據「中央社」報導,習近平致詞表示,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形勢複雜、嚴峻,兩岸很多民眾頗多憂慮,「但是我還是認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當,我們始終在關注歷史的趨勢,有一個走向,我們心裡有數。」
習近平說,今日中國強盛崛起,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接近,讓他更激發強烈的民族與歷史責任感,「只要矯正歷史座標,牢牢把握舵盤,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歷史航船,一定會駛向勝利彼岸。」
閉門會晤時,根據「新華社」報導,習提出四個「堅定不移」,包括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
習強調,「我們決不容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決不容許任何台獨圖謀得逞,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兩岸同胞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分歧,不應影響兩岸正常交流合作,更不應成為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的藉口,「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兩岸應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增進理解認同,實現心靈契合。
習近平表示,「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在民族復興道路上,台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習引用宋朝王安石「登飛來峰」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強調只要登高望遠,「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藍綠與兩岸基本上是「統vs獨」或「一中vs台灣」的對峙。在此陣勢中,獨派「最大的結盟策略」是把「統vs獨」轉為「統vs拒統」陣勢,以及把「一中vs台灣」轉變為「一中vs反一中」陣勢。這是台灣的兩岸大戰略。陳立民   (陳哲 20150504

目前「台獨戰鬥主力部隊」如民進黨、三民自媒體、部份親綠公民團體的台獨「策略」是「反一中」或「拒統」,其他綠營民眾、部份親綠公民團體的「策略」就是「台獨」。「拒統」或「反統」或「反一中」這種縱橫結盟策略類似民進黨成立之前自稱「黨外」之名一樣,當時只有國民黨是「黨」,當時的綠營勢力很小,自稱「黨外」就是一種結盟策略,以「黨外vs(國民)黨」的戰略擴大勢力。陳立民(陳哲)寫於 20150412
以上二圖卡製作於 2015 年,當時民進黨正推出蔡英文競選總統。

「現階段台海兩岸國家級戰略pk:拒統vs反獨」於 20180714 搜尋結果,前六筆為個人的,其中四筆為個人四個 blogspot posts

 「拒統」是獨派最佳的結盟策略、台灣最大公約數、獨派主力部隊的策略、選舉時可爭取最多選票。「拒統」類似於民進黨組黨前使用的「黨外」一詞,是台灣邁向獨立的最佳策略。上為 20180714 搜尋結果,前四筆為個人四個 blogspo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