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07

★人生的意義 ★ 生命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 ★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 陳立民 (陳哲) ★


在個人閱讀過之中文英文德文談論「人生目標」、「人生的目的」、「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人生觀」、「人生哲學」著作中,許多談到「人生意義」的議題。當然個人閱讀過的著作是有限的,個人發現一般談論意義時重點與範圍不確定。不同於這些著作,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意義只和存在真善有關」,而且「人生的意義只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係」。

直接談「人生意義」的著作也很多,基本上,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些問題 與存在以及與真善價值有關」。

★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與存在和真善有關 陳立民★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真善有關 陳立民★人生的意義與真善有關★生命的價值與真善有關★「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

個人這項理論,自 2005 年五月起每年在個人所授「人生哲學」課程印發的講義中都已講述。於 2007/12/28 個人在此部落格發佈這項命題,理論說明日後刊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1.18.2007

康德道德定義 最早的網路排名

2006/10前在自由時報本文網頁已有不錯的排名, 記錄如下:
(1)Google給自由時報本文網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20/today-o6.htm)的Page Rank重要性評估為2/10.
(2)自自由時報本文於2005/12/20出現之後,「康德道德定義」等搜尋時自動跳出的「相關詞」或「關鍵字」最先在Yahoo搜尋引擎出現, 而後也同樣出現在Google .
(3)自由時報本文於2006/7/12在Google的排名:搜尋「康德道德定義」, 所有網站, 得341,000筆, 自由時報本文網頁排名第6.搜尋「康德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322,000筆, 本文排名第3.
搜尋「康德原理應用」, 所有網站, 得472,000筆, 本文排名第2.
搜尋「道德學基礎」, 台灣網頁, 得268,000筆, 本文排名第1.
搜尋「應用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205,000筆, 本文排名第8.搜尋「康德法律道德學」, 台灣網頁, 得66,0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台灣網頁,得6,090筆,本文排名第4.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繁體中文網頁,得9,250筆,本文排名第18.
搜尋「康德 目的 工具」, 所有網站, 得153,000筆, 本文排名第15.
搜尋「子女最高權益」, 所有網站, 得484,000筆, 本文排名第1.搜尋「員工當作工具」, 台灣網頁, 得228,000筆, 本文排名第1.2007/7/2搜尋「妻子 工具」, 所有網站, 得236,000筆, 本文排名第1.2007/7/2搜尋「人性滿足」, 台灣網頁, 得300,0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 所有網站, 得721筆, 本文排名第5.
搜尋「死後取精」, 所有網站, 得 136,000筆, 本文排名第5.
搜尋「法律的道德學基礎」、「道德學基礎」、「道德定義」、「康德道德義務」、「康德道德學應用」、「道德定義應用」、「道德學分析」、「康德倫理學」、「康德道德哲學」、「康德哲學」、「倫理學」、「道德倫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教育」、「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情緒」、「道德尊重人格尊嚴」、「法律尊重人格尊嚴」、「道德法律尊重人格尊嚴」、「尊重人格尊嚴道德義務」、「康德 目的 工具 陳立民」、「生命倫理」、「醫學倫理」、「康德道德學專家學者」等,亦有好成績。(4)自由時報本文於2006/10/22在Yahoo的排名:搜尋「康德道德定義」, 台灣網頁優先, 得109,000筆, 自由時報本文網頁排名第2.
搜尋「康德道德義務」, 台灣網頁優先, 得113,500筆, 本文排名第11.
搜尋「康德道德學應用」, 台灣網頁優先, 得89,300筆, 本文排名第13.
搜尋「康德原理應用」, 全球網頁, 得82,850筆, 本文排名第1.
搜尋「康德法律道德學」, 全球網頁, 得135,300筆, 本文排名第8.
搜尋「康德道德學基礎」, 台灣網頁優先, 得182,900筆, 本文排名第11.
搜尋「道德定義尊重人格尊嚴」, 台灣網頁優先, 得119,60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康德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台灣網頁優先, 得420筆, 本文排名第9.
搜尋「categorical imperative 道德定義」, 全球網頁, 得195筆, 本文排名第1.搜尋「死後取精」, 全球網站, 得 50,500筆, 本文排名第5.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1.10.2007

★ 幸福是人性需求獲得滿足 ★ 滿足人性需求就是幸福 ★ 快樂幸福的定義 ★ What Is Happiness? ★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人性需求獲得滿足
★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2006/9/23 版主應台北市救國團之邀在其敦化北路教室做了《快樂幸福的感覺是什麼?》的演講,下為事先預告的簡述。歡迎再此部落格邀請演講。
人人追求快樂或幸福。但是「快樂或幸福是什麼?」(What Is Happiness?)
如果對於快樂幸福有深刻的認識,應該能給它下定義,也因此將能更目標清楚地追求它。什麼是幸福的定義?
個人將幸福定義為「快樂幸福是人性需求獲得滿足」、「滿足人性需求就是幸福快樂」。


★幸福與意義之關係★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幸福必須與意義區別,幸福是比較低階的,所以版主將幸福定義為人性需求的滿足


當日在救國團演講內容日後發表. 下為其中幾項重點 :「物質的滿足不能進入心靈核心」、「物質不能進入心靈內層」、「經濟需求的滿足不能滿足人心的內層 」、「物質需求一般不是人的核心價值或中心思想」。

11.03.2007

★身心關係★the mind-brain 之關係★基因科學★幹細胞研究★複製人★bio-ethics 生命倫理★醫學倫理★生物醫學科技★真與善★

【陳立民前言】人類基因未來可否改變?標準如何?這些是未來的大問題。相關報導值得注意,下為其中一篇。


★ 基改去恐懼 老鼠不怕貓 ★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11/09 07:10 記者: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為證明老鼠和人類天生會對特定的氣味感到畏懼,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除去實驗鼠的一些嗅覺感受體,讓牠們不再對某些危險的氣味有天生的反應。經過基改的老鼠見到貓不但不落荒而逃,甚至會和貓依偎。
實驗室中,失去特定嗅覺感受體的老鼠,不再對腐敗的食物或是牠們不共戴天的敵人─貓的氣味產生害怕反應。由東京大學坂野仁帶領的研究小組特別挑選一些膽小、溫和的貓進行實驗,以免貓一下子就把老鼠吃了。
老鼠仍可利用其他嗅覺細胞偵測到貓的氣味,但因少了引發大腦「恐懼感」的主要道路,老鼠對眼前的貓毫無懼色。
不過,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傳統的實驗方法,他們仍可教導這些基改老鼠重新了解這些氣味代表的危險性。
研究證實,老鼠在接收警告氣味時,是以不同套的細胞進行。其中一套是天生,另一套是從學習而來。此外,研究人員說,老鼠聽到貓叫聲,還是會被嚇呆,證明他們的基改,只影響了老鼠鼻子中可使牠對貓氣味產生恐懼的神經細胞,但未讓老鼠全然失去恐懼感。



★ 基因改造老鼠 體能相當於自行車賽冠軍 ★
2007-11-03 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家培育出體能相當於七次環法自行車賽冠軍藍斯.阿姆斯壯的基改超級鼠。雖然超級鼠的食量比一般鼠多逾六成,但牠們不會增胖,也比一般鼠更具侵略性、更長壽,至晚年也仍具活躍的性能力,其繁殖年限是一般鼠的三倍。

運動員利用基改 比禁藥有效
基改超級鼠的出現,引發未來基改技術恐用於人體的憂慮,特別是當中被基因改造的單一新陳代謝基因,人類也有。「世界反運動禁藥組織」(WADA)主席龐德認為,五、六年內科學家將能利用基改技術,擴展運動員軀幹達三成,進而提升其表現。他說,基因操控最終將使禁藥顯得微不足道。
超級鼠到底有多強?從事該研究的美國俄亥俄州西儲大學生化教授漢森說,牠們能以每分鐘二十米的速度,跑上六公里,而且不停歇的連跑六小時。

繁殖年限足足多兩倍
他指出︰「超級鼠的新陳代謝類似騎自行車上庇里牛斯山的阿姆斯壯,牠們主要利用脂肪酸製造能量,而且只產生非常少的乳酸,牠們不吃不喝,仍能跑四、五小時,牠們的活力十倍於一般鼠,牠們活得較久,不僅能活到三歲,且繁殖年限更是一般鼠的三倍。」一般鼠多在一歲之後便無法生育。此外,乳酸的堆積會引發肌肉抽筋,耐力佳的運動員血乳酸濃度皆偏低。
漢森也表示︰「牠們的食量是控制組老鼠的兩倍,但體重只有後者的一半,牠們非常好鬥,為何如此?原因不明。」
漢森說,為了解肌肉與組織中 PEPCK-C 酵素的新陳代謝與生理作用,四年前首度將該酵素的基因注射入老鼠胚胎,第一隻超級鼠因此誕生,至今科學界已製造出五百隻的超級鼠。他指出,PEPCK-C 酵素主要存在於肝、腎,超級鼠肌肉中的 PEPCK-C 酵素濃度是一般鼠的百倍。影響該酵素製造的基因「過度表達」是超級鼠之異常特性的關鍵。

學者稱難應用於人體
他強調「人類也有一模一樣的基因,但不表示將對人類進行類似的基因改造,目前不可能將該基因注入人類的骨骼肌。」
雖然他言之鑿鑿,不過反運動禁藥組織已接獲反映,指出部分運動員與教練在徵詢基因改造如何影響運動表現,該組織主席龐德說,為防患未然,應研究出一種非侵入性的測試方式,以抓出基改犯規運動員。

10.27.2007

★ 科學家說戀愛有害健康 ★

【陳立民】男女的感情,或愛情、戀愛、romantic love 是人類歷史上謳歌的對象,是社會注意的焦點之一,但可能未必把握了它的真相。個人認為它是一件人性的事。問題的關鍵可能在如何深入了解人性。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對此個人日後將提出自己的看法。下則研究結果是此現象難把握之一例。

★ 科學家說戀愛有害健康 ★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8/10 12:30
根據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的研究,愛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對健康具有威脅性,戀愛有害健康。
科學家說,愛情對人體有一些明顯的影響:瞳孔變大、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而且大量腎上腺素在人體內流動。這些都會對健康帶來一些麻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般工作上的壓力也會造成類似的身體反應,同樣對健康產生影響。很常見的症狀是,患者感受到像得流感那樣不舒服的感覺。

原文如下:
Love 'really hurts'
(愛"真的傷人")
Telegraph.co.uk, last Updated: 1:42am BST 08/08/2007
Being in love does make you sick, scientists believe.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e ups and downs of romance can be dangerous.
"Love has some obvious physical effects," said Professor Martin Cowie.
"Pupils dilate, palms become sweaty and the heart rate increases. Large amounts of adrenaline are running through our system which does cause problems," he added.
Stress-related illnesses at work arise from similar physical conditions, Prof Cowie says. "We have seen a big rise in people complaining of flu-like symptom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he said.
Prof Cowie has bee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emotions on humans. He say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bereavement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heart problems and death.
How this occurs is unclear - but death rates are up to 50 per cent higher in the six months after loss of a spouse, with men affected more seriously than women.
(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view=BLOGDETAIL&grid=F11&blog=yourview&xml=/news/2007/08/07/view07.xml)

7.02.2007

小孩幾歲起開始會欺騙?

轉貼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7/02 07:00 記者:編譯陳世欽/報導

倫敦星期電訊報一日報導,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嬰兒開始學習欺騙的時間比原先以為的要早,最早六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騙人。心理學家此前認為,四歲前的發育中大腦不可能編造謊言。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華蘇蒂薇‧雷迪研究五十多名兒童後指出,
六個月大至三歲間嬰幼兒採用的欺騙方法可分七種。
嬰兒很快就會發現,假哭與裝笑能夠引起注意。(6 個月大?)
八個月大的嬰兒會運用難度更高的欺騙技巧,例如掩飾父母禁止的活動,或設法分散父母的注意力。
兩歲的幼兒可能使用更迂迴的技巧,例如父母準備施加薄懲時,虛張聲勢。

雷迪表示:「假哭是最早出現的欺騙方法之一。即使一切正常,嬰兒也會以這種方法博取注意。他們會暫停,看看母親有無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假哭。這種現象顯示,他們能分辨什麼行為可以奏效。」
雷迪認為,小孩通常都會根據早期的小謊確定特定狀況適用什麼樣的謊言,並在這個過程中明白,說謊過甚很可能產生反效果。

行為專家發現,簡單的騙術有助於嬰兒在稍大時學習如何編造更複雜的謊言。

【陳立民(陳哲)分析】說謊與自我有密切的關係。但自我是什麼?尋找最佳的自我定義。

6.02.2007

★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 Kant's categorical imperative★康德的道德定義 與 康德道德哲學中的道德絕對命令★Definition von Moralität und Kants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陳立民的道德定義與劍橋大學及史丹佛大學道德定義之比較★

陳立民 Lih Ming Chen (陳哲), Taipei, Taiwan ★

本部落格《從康德看死後取精》一文對於康德 (Immanuel Kant) 著名的 “categorical imperative” 與道德的定義之關係有深入分析與引申解釋,此處再略述一些,雖然此處大部份在該文說明中多已說出。
自個人 2006/10/22 於此部落格發表「道德為尊重人的主體性」或「尊重人性尊嚴(人的尊嚴)」之道德的定義後,自 2007 年初此定義成為 Google 與 Yahoo 中文搜尋世界領域最成功的道德定義,甚至有時成為網路「專有名詞」。

康德 (I.Kant)一般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與道德哲學家。他的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英譯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學哲學與學道德學者皆知,但可曾有人想過康德的道德哲學如何定義道德?康德並沒有給道德下定義。那道德是什麼?道德如何定義?個人研究道德的定義,版主在該文中企圖提出的一個「新議題」就是「康德的道德定義」。在《從康德看死後取精》一文文末所提「尊重人格尊嚴」(或「尊重人性尊嚴」)即版主認為從康德道德哲學康德對於道德應作的定義。當今版主所作「道德的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或「道德定義為尊重人性尊嚴(人的尊嚴)」可能已成為中文網路世界最成功的道德定義,此定義為個人創作。歡迎同意這個定義的哲學同好,搜尋該定義使成為網路關鍵字。

換一說法,版主認為康德道德哲學中命令語法的 "kategorischer Imperativ",從另一角度看時轉換為敘述句時可成為康德對道德的定義。這顯示在於《從康德看死後取精》一文中版主已將德文命令語法的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譯為敘述句語法的「絕對道德義務原理」。
自 2002 年起版主在大學課堂中講述複雜之「康德的道德定義」關係,這些日後將在此發表。
一如「康德的道德定義」議題為本文提出,此定義內容亦為版主自康德著作中研究的心得,康德本人未曾給道德下過任何定義。甚至就版主所知,即使德國的康德道德哲學權威亦不曾想到。

版主認為定義是理論最高能力的表現,是檢驗學術水準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理論與定義的關係」、「定義與理論」、「定義的重要性」 與「定義的意義」這些議題即使在學術界也很少被認識。該文重點之一即在對道德下定義。

法律學與道德倫理學的關係亦為該文重點之一。版主認為法學界與哲學界至今對此的研究不足,版主認為道德哲學是法律學的「基礎之一」。該文所提之「尊重人格尊嚴」已採用在聯合國憲章、歐盟憲法草案、德國基本法等之前言或第一條中這些法律經典知者甚多,但卻很少有人想到那是道德的定義,以及憲法就是道德的秩序。版主認為法律學界必須加強對道德學的基礎教育,加強「法律學的道德學基礎」研究。整體社會人文科學界也應與法律學相同,研究「社會科學的道德學基礎」研究。因為缺乏這個基礎,以致於社會科學研究至今許多規範性的理論並不穩固。「維護子女最高權益」為宗旨。版主在衛生署邀請的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及事後建議書中批評此宗旨與草案。衛生署接受版主建議,因此自十一月起於再提及此案時,不再以該草案「宗旨」為此案之處理原則。這就是自由廣場該文中「近一個月衛生署再對此案說明時,已不再舉上述理由」一語之背景。

衛生署於 2005 年為一「死後取精」與「人工受孕」或「人工授精」案諮詢專家學者. 因該案涉及「生命倫理」或「醫學倫理」,版主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為當時衛生署為此死後取精事件諮詢之 29 位專家學者中唯一的哲學界人士。會後版主在自由時報發表《從康德看死後取精》一文。原衛生署自 1997 年起即組織「人工生殖法」委員會起草該法,該草案以


★個人道德的定義與《劍橋哲學辭典》
對於道德的定義之比較★
陳立民 Lih Ming Chen (陳哲), Taipei, Taiwan

版主對於道德所下定義可與世界權威之道德定義比較。
 Source:《劍橋哲學辭典》, ISBN 986-12-0085-1, 2002 年由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翻譯出版。

首先與《劍橋哲學辭典》之「道德的定義」作比較.

《劍橋哲學辭典》是哲學辭典的世界權威之一,也是台灣可找到翻譯書中最新穎、最具規模、最權威的哲學辭典。

其【morality 道德】一條的內容簡述如下:道德是「一套非正式的公共體系」,對一切理性人都適用,管轄對於他人有所影響的行為,目標在於降低邪惡或者傷害,內容則包括一般所謂的道德規則、道德理想和道德德行(moral virtues)。說它是一套「公共體系」,意思是說它所適用的一切人,都必定了解它,同時若是他們用它去決定如何行動、根據它去裁判它所適用的其他人,均毫無不理性可言。球賽便是典型的公共體系。所有的球賽都有其重點和用意,也知道它的規則...。說道德是「非正式的」,意思是說沒有決定程序或者權威存在,可以解決它的每一項爭議問題。…

雖然道德必須包括禁止殺害和禁止欺騙這類一般都接受的道德規則,不同的社會對這些規則會做多少不同的詮釋。對於道德的範圍,也就是道德是否保障新生兒、胎兒、人以外的動物,各個社會也會有不同的看法。(p.792-793)

其【ethics 倫理學】一條達五頁之長簡述如下:倫理學意指特定的傳統、族群、或者個體的道德原則。(p.392-397)

版主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的定義比《劍橋哲學辭典》的哲學定義短,可能也比較好。所以敢稱【世界定義論壇】。

★ 版主所做「道德的定義」 與《史丹佛大學網路哲學百科全書》對於道德所下定義之比較 ★

其次,【與《史丹佛哲學百科全書》對於道德定義之比較】。所以選擇此百科全書因為它在網路世界的點閱率全球第一,在 Google 與 Yahoo 搜尋 “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道德定義) 在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一的都是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即《史丹佛大學哲學百科全書》。此百科全書對於道德的定義,利用 Google 的翻譯程式達 18 頁中文之多。以下僅擷取其中精華 :

The term “morality” can be used either"道德"一詞可以用於
1. descriptively to refer to a code of conduct put forward by a society or, 描述地指行為準則所提出的一個社會,
a. some other group, such as a religion, or 其他一些團體,如宗教,或
b. accepted by an individual for her own behavior or 接受由個人,為自己的行為,或
2. normatively to refer to a code of conduct that, given specified conditions, would be put forward by all rational persons.規範是指行為規範,由於特定的條件,將所提出的一切合理的人。

How morality is defined plays a crucial, although often unacknowledged, role in formulating ethical theories.如何道德的定義在制訂倫理理論起著關鍵的作用,雖然往往是不被承認的。To take “morality” to refer to an actually existing code of conduct is quite likely to lead to some form of relativism.以"道德"來指是一個實際存在的行為準則,是相當有可能導致某種形式的相對論。Among those who use “morality” normatively,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ll rational persons would put forward a code of conduct result in different kinds of moral theories.在那些用"道德"的規範,不同的規格,在何種條件下,所有理性的人會提出的行為準則,結果,在各種不同的道德理論。To claim that “morality” in the normative sense does not have any referent, that is, to claim that there is no code of conduct that, under any plausible specified conditions, would be put forward by all rational persons, results in moral skepticism. 聲稱"道德",在規範意義上沒有任何指涉,那就是聲稱是沒有行為準則,在任何可能的特定條件,將所提出的一切合理的人,結果,在道義上的懷疑。Thus, although not widely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oral theory.因此,雖然沒有得到廣泛的討論,如何界定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道德理論。

網路上可找到之對於道德的定義,其中之一是網路上世界權威的哲學百科全書《史丹佛哲學百科全書》,其對道德的定義有數十頁篇幅。首先篇幅太多不是定義,其次是內容版主並不覺得很好,此處不簡述。網友可看其中文翻譯網頁如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en&u=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morality-definition/&sa=X&oi=translate&resnum=2&ct=result&prev=/search%3Fq%3Dmorality%26hl%3Dzh-TW%26sa%3DG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版主「道德的定義」與 維基百科(Wikipedia)、

百度道德定義條之比較★

網路上著名之 維基百科(Wikipedia) 對於道德的定義為:「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版主認為此定義不佳

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百度(Baidu),它對於道德所下的定義如下:

「一种社會意識形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階級,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此見於網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3.htm
窮盡中國人才做成的這個定義並不怎麼樣

★感謝下列網站張貼版主的文章 :
1. http://city.udn.com/52340/1491136?tpno=349&cate_no=55939

2. http://tw.streetvoice.com/diary/user-article.asp?dn=117830

3. 優仕網熱門搜尋 ...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壹週刊 波麗士大人 ...
www2.youthwant.com.tw/search/hotsearch.php - 191k - 2008/10/31

4.
新浪部落 ...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blog.sina.com.tw/century21_funp - 208k - 2008/11/06 –

5.
Adroo.com.tw (壹早分類) 台灣人 ...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adroo.com.tw/tw/?view=list&list_id=1317%E2%8C%A9=tw - 56k - 2008/11/08 –

6.
Xuite日誌 ... 購物網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blog.xuite.net/q05j1yt7/k9ki8o00?&p=6 - 183k - 2008/11/15

7.
Xuite Blog / ATOM 0.3 ... 騰訊繁體 網頁設計無設限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blog.xuite.net/wd31h24o/lb0366tu/atom.xml - 262k - 2008/11/11

8.
水水 留言版 ...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tw.myblog.yahoo.com/jw!CWrxm2ufGRToSPzX0DCA_q8cd9oC1w--/article?mid=2 - 2008/09/30 –

9.
這是我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 你好,歡迎參觀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
tw.myblog.yahoo.com/.../article?mid=2&prev=3&next=1 -

10.
maylypdn的網誌 ... 康德道德定義陳立民, 死亡是別人的事陳立民 ...
cn.streetvoice.com/diary/user-article.asp?dn=117830 - 2008/10/04 –



2011/05/05 在Google搜尋道德定義與道德的定義, 各得 9,350,000 筆與 10,060,000 筆, 本文皆排名第一, 僅次於維基百科的道德條. 可能自 2007 年以來皆如此.


★ 康德道德哲學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的翻譯 ★

★或 康德倫理學 categorical imperative 的中文翻譯 ★


康德道德哲學著名的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英譯 categorical imperative) 的中文翻譯很多,例如「定言令式」、「斷言令式」、「定然律令」、「定然命令」、「無上命令」、「道德絕對令式」、「」等。版主將此譯為「道德絕對命令」或「絕對道德命令」。此翻譯保留康德原句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的命令句形式,可能也比上述那些中文譯法更易懂。但是,如果我們對康德原句德文命令語法有深入的了解,為了增加讀者的了解,也可以在不同狀況下將命令句語法改為敘述句語法,這就是版主於 2005 年 12 月20 日在自由廣場發表的文章《從康德看死後取精》中翻譯成「絕對道德義務原理」的原因。所以,這個翻譯不是隨便翻的,而是有長期的研究與使用的基礎。

★道德學基礎★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道德哲學基礎★法律的道德哲學基礎★憲法是道德原理的實踐★
陳立民 Lih Ming Chen (陳哲), Taipei, Taiwan

法律學與道德學的關係為版主文章的重點之一。版主認為法學界與哲學界至今對此的研究不足,版主認為道德學是法律學的「主要基礎之一」。「尊重人格尊嚴」為聯合國憲章、歐盟憲法草案、德國基本法等之前言或第一條的內容這廣為法學界所知,但版主認為一般對這件事的認識可能不夠深刻。版主認為,當「尊重人格尊嚴就是道德」時,甚至「憲法就是道德原理的實踐」,或實現,或開展。版主認為法學界可能還需加強對於道德學的研究,法律學至今的基礎可能並不穩固。
法律學可能應加強「法律學之道德學基礎」的研究。
系統地說,版主認為社會與人文科學對於道德倫理學的研究不夠,以致於這些學問需要重新再在 ethics 上紮根。版主認為「社會人文科學的三分之一是道德學」,個人也認為應加強「社會科學的道德學基礎」的研究。

本文一些關鍵字:「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的道德學」、「康德倫理學」、「康德的道德定義」、「康德論理性」、「儒家只有道德感性 沒有道德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的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如何翻譯?」、「康德的絕對道德命令」「康德的道德無上命令」、「康德的道德義務」「康德的道德哲學」「道德的定義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尊重人格尊嚴是道德的定義「人格尊嚴的定義「尊嚴的定義「道德的定義「道德定義、「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個假議題「定義的比較研究、「定義比較世界論壇「道德定義比較世界論壇「陳立民 陳哲」、「陳立民 哲學」、「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5.22.2007

★ 弗洛伊德的翻譯問題 ★ unconsciousness翻譯成無意識還是潛意識? ★

★陳立民(陳哲)★

心理學開山祖 Sigmund Freud 的中文譯名並未統一,多譯為「佛洛伊德」或「佛洛依德」。個人對此有二建議「弗洛伊德」「佛洛依德」:一是根據 Freud 的德文發音,譯為「弗洛伊德」或「弗洛依德」較準確;二是 S. Freud 為歷史上著名的反宗教理論家,因此在其譯名中不出現「佛」字較佳。雖然個人認為此更改譯名成功的機會不大。

此外,「弗洛伊德」的 “das Unbewußte”(也可寫為“das Unbewusste”) 概念,即一般英譯  “unconsciousness” 一字,數十年來皆譯為「潛意識」,近年逐漸出現「無意識」的譯法,個人認為譯為「無意識」較佳。這個翻譯個人認為一定要改過來,因為二者差別甚大。

5.08.2007

★感性★人性就是人的動物性★人性就是人的軟體★

「人性」就是人的動物本性★「人性」就是人的軟體★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人性」(human nature) 是一個重要且甚佳的名詞,個人認為它必須與「理性」、「感性」的意義有明顯的區隔,「理性與感性」正是本部落格的名稱。

為作區隔,個人對於「人性」一詞採取狹義的定義,將人性定義為「人的動物性」,就像動物有動物性一樣人也有人性,「人性就是人的動物性」;換句話說,就像電腦有軟硬體一樣人也有軟硬體,可以說「人性就是人的軟體」或「人性就是人性軟體」。(雖然人的組成不只是人的硬體與人的軟體)。


這裡所謂之狹義的定義是排除了「人性」一詞傳統定義中的部份內容,例如「這個人沒有人性!」這句話裡的「人性」是與「動物性」區別的,這個意義在此處狹義的定義中是被排除的。此處採取的定義是狹義的,是將人定義為人的動物性。而且也希望未來在日常語言與學術語言中把「人性」一詞限定在這種狹義的用法上,這可能是語言求精確必然的發展。


自 2002 年起個人即在大學講堂上提出這項定義,印發講義與課堂詳盡講解。


將「人性」概念限定於狹義意義的根本原因是它必須與「理性」及「感性」作區隔,後二者也同樣自 2002 年起在課堂做出,但這整套之間的關係後日才會在此詳述。


「人性是人的動物性」與「人性是人的軟體」此二命題,於 2007/5/8 在此部落格公佈。


關鍵字 :「人性就是人的動物性」「人性就是人的軟體」「人性就是人性軟體」「人性是什麼?」「人性是人的動物性」「人性是人的軟體」「人性是人性軟體」「人性的定義」

4.30.2007

★ 未來的 ★

★陳立民★

如能先於大眾一步,將本半益倍。問題是:如何預知未來趨勢?

4.17.2007

★陳立民老師的上課講義與課程內容★請同學貼上★

★ 陳立民 (陳哲) 老師 ★

★萬一個人意外身亡,請曾上過個人課程的同學在此意見欄po上個人上課印發的講義內容,並請註明課程不同講授日期,這些講義的內容都是個人的創作,自信這些知識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相信聽過老師講「日常死亡意識」概念的同學會覺得此舉很正常。也歡迎學生任何時間在此留言。多謝!★

4.05.2007

★ 略述對海德格哲學的看法 ★ (邀請 google "海德格 陳立民")

★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個人認為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或譯為海德格尔, 1889-1976)的《存在與時間》(Sein 或 being 建議翻譯為存在) 為對西洋哲學史有重大突破的著作,也認為他是二十世紀德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不過並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

個人一九八O年代起在德國專攻海德格哲學,先後在海德堡(Uni. Heidelberg)與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跟隨已逝的 Prof. Dr. Dr. h.c. mult. Hans-Georg Gadamer、Prof. Dr. Werner Marx 與 Prof. Dr. Max Müller,以及跟隨 Prof. Dr. Günter FigalProf. Dr. 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 等學習海德格哲學,為華人世界在德國研究海德格哲學時間最長的,可能也是跟隨過最多海德格哲學大師的。個人也曾親身接觸過海峽兩岸親炙海德格最長的兩位華人學者,即已逝的台灣蕭師毅教授與中國大陸熊偉教授,不過認為他們對於海德格哲學的了解都很不深。

個人因責任與興趣,目前致力於其他領域工作無暇提出對海德格哲學的看法。雖然個人在大學講課的內容中融合了對海德格哲學的看法,但暫時不擬將這些發表。以下略述一些個人對海德格哲學的看法。


個人認為海德格對哲學有重大貢獻,但他有貢獻的這些部份個人認為其實已被其他學問的相關研究超過。個人也認為海德格犯了許多基本錯誤,在這些部份個人在德國留學期間是從支持海德格立場走到反海德格的立場。也就是對於許多海德格理論,在教授與同學都不猶豫地接受時,個人忠於自己的感受與理性承認不了解後來懷疑,然後不斷尋找答案,最後個人走到了與原先立場的對立面。個人走出這一條路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個人在Freiburg時的學術與研究環境完全與個人最後的思想不同,個人是劈荊斬刺自行開出一條路來的。至今個人對於海德格哲學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如果這些看法正確,可能超出海德格,也迴異於任何教過個人的老師。

個人曾於 1989 年 8 月出版的第四十期《當代》雜誌負責《海德格百年誕辰專輯》,該專輯的幾篇專輯相關文章皆個人所撰。此外,在 1989 年 11 月出版之《鵝湖》雜誌第一五卷第五期總號第一七三號,個人也曾撰寫過一篇題目為《從《存有與時間》到《哲學論集》(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的文章。以上這些文章都是個人在對海德格的問題與答案尚無法自行妥善思索時代撰寫,與個人目前對海德格哲學的看法亦已相距甚遠。

先略說海德格的成就。以海德格擅長的一個主題死亡為例。個人在Freiburg 時是以海德格的死亡問題為論文題目。就個人涉獵所及,個人給海德格《存在與時間》一書中的死亡理論的評價為「西洋哲學史上最佳的死亡研究」。此為個人所定之評價。雖然,海德格的死亡哲學在哲學界普遍受到重視,但在個人長期涉獵之德文與英文相關著作中尚未見過任何人做出這項評價,當然個人承認涉獵有限。
在個人的研究中,認為即使海德格的死亡理論成就亦有限。在本部落格《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中,個人敘述自己對於死亡問題的一項看法,即個人創造的「日常死亡意識」概念,相信已遠超過海德格對於死亡的研究。在文中個人同時對海德格部份的死亡哲學作過下面一句之評價:「海德格隱約地感到,在死亡事件上『自我』是一個問題」。作這個評價的理由在該文中可以看出。

海德格的基本錯誤部份也舉一例來說。個人於 1995 年左右在  Freiburg 時對當時的台灣留學生說,海德格自 1929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一書開啟的後期思想,與牟宗三先生的「盡心知性知天」與「存心養性事天」上下二方向,以及與方東美先生的上下二迴向非常相近。

個人沒說過的是,個人認為海德格思想的這一部分是錯誤的。個人認為,東亞哲學界與宗教哲學界對海德格哲學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此處與海德格基本心態類似似,或說有相同的預設,甚至可說是有相似的「意識型態」。很遺憾,這些卻是長久以來東亞哲學界研究海德格哲學的一大重點。


上述曾教過個人海德格哲學的幾位著名德國教授,個人的思想已與他們所教相離甚遠。當今德國研究海德格哲學最著名的教授專家,有些在某方面有不錯的見解,但在深度上個人認為他們的深度不夠。
對於哲學個人將時間放在個人認為重要的主題上,這些可從本部落格看出。海德格哲學不是個人優先處理的對象,但是從本部落格內容可看出個人對於海德格哲學的看法。

個人認為在台灣的哲學研究絕大部分還未開化,甚至不批評它不理會它,它最後也會自然滅亡。遺憾的是,還會也浪費一代的學生。
在 Google 搜尋,2007-2008 兩年間搜尋引擎出現過以「海德格 死亡 陳立民」「陳立民 海德格」為「相關搜尋」的建議。

略說一下現象學與 Hermeneuitk,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台灣現象學是比較盛行的一個學派,以及海峽兩岸著名現象學教授許多是個人的朋友。個人碩士論文即撰寫胡塞爾,因為覺得胡塞爾哲學有問題到德國後轉為研究海德格,雖然對於胡塞爾哲學仍有些涉獵。在 2005 年左右個人曾對一位回台後在國立大學教授現象學與 Hermentutik 的教授好友建議不要再研究這兩項學問。

在此對其他好友及研究現象學的學者學生提出忠告,個人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是一些虛假不存在的內容,沒有實在作基礎。基本上,個人認為研究哲學一個態度很重要,就是要看這門學問在現實上能否應用成功,看它是否能翻動實在。現象學可惜是一門假學問。

Hermeneutik 個人承認不全懂,但在個人看得懂的部份,認為這門學問的深度不夠,達不到哲學的門檻。有一次有人問 Martin Heidegger 關於 Hermeneuti k的事,因為 H. G. Gadamer 尊海德格為 Hermeneutik 先驅海德格回答說,Hermeneutik,喔,這是 H. G. Gadamer 研究的東西。就個人所知海德格要和 Hermeneutik 撇清關係,也看不起 Hermeneutik。

對於  "Hermeneutische Phänomenologie" 個人甚至知之甚詳,建議不必理會它。

2.23.2007

★ 緣與命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 陳立民 ★
2006/9/16 應台北市救國團之邀在其敦化北路教室做了一場以《緣與命的感覺是怎麼來的?》為題的演講,下為大綱。這也是個人自2002年起每年在大學講課的重點之一。

絕大多數進入婚姻的人相信姻緣,但另一方面,卻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收場,這項事實應足以讓人對傳統的緣份與命運思想起疑。因此,檢視傳統是一個重點。

在緣份與命運的議題上,可能從來沒有人注意過命運與緣分的「感覺」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這種「感覺」才是緣與命問題的重點。我們確實有這些感覺,這些感覺使我們耿耿於懷,也使我們無法理性地看待事情。這些「感覺」可能是了解命運與緣份現象的關鍵。

試問:我的偶然性=命運或緣份嗎?

關鍵字 :「緣與命的感覺是怎麼來的」「緣與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