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13

《感性干擾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感性干擾理性理性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May 2013

基督宗教耶穌死而復活的事不可信

人信教的主要動機是對死亡的恐懼。各宗教予人死後生命延續的承諾。基督宗教在死後承諾最重要的證明就是耶穌死而復活一事。

對於古籍記載我們要有一項基本知識,即基本上任何古書記載事件的真實性是有問題的。現在民主制度有些新聞自由,但是打開各報報導不一,許多事情難釐清真象。古代無民主,無起碼的辨識機制,當然是真假混淆。

不用打開聖經,只要它是古書就該對它存疑。更何況聖經中有許多荒誕的記載,譬如福音書中記載許多人活了幾百歲,但同一時期的其他文化的古書卻沒有活數百歲的記載。這顯示聖經記載的荒誕無稽,以此推論耶穌死而復活不可靠。謊話講一千遍就有人信以為真,聖經傳播兩千年,信徒數百億人,於是有人認為這必定是真的。但這些並無任何證據能力。

只是從很簡單的一般知識就讓我們有很紥實的理由懷疑耶穌死而復活記載的真實性。只要我們的理性能力夠強,辨別真偽與提出質疑並不是很困難的事。當聖經這項記載被懷疑時,基督宗教是搖搖欲墜的。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無神論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於 29 May 2013

5.28.2013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

世上沒有「緣份」這個東西

多數人有「緣」或「緣份」的感覺,英文字 “fate” “destiny” 也是描述這種感覺,但個人認為這些實際上不存在。

真實客觀存在的是偶然性或機率。因為人的感性有把涉及自己的事情「屬己化」、「自我意義化」、「主觀化」的性質,人遂有了「緣」的「感覺」。不可否認,「緣」或「命運」的概念在各文化中都有,但這並不表示它的客觀地存在。

發生在我的一件偶然事件就是「我的偶然事件」或「我的機率」,不能把它轉化為我的「緣份」;「我的偶然事」不是「緣」。要對抗人性「把偶然性屬己化」的引誘非常困難,這需要非常強的理性能力。

中華文化尚未理性化,還停留在初級的感性階段。

根據上述的普遍道理,所謂男女關係裡的「緣份」或「姻緣」狀況也是不存在的。如果相信緣份,就應該等待緣份的到來,或「隨緣」,其結果必然是比不相信緣份的人更悽慘。異性關係需要努力;多努力一點,成功的機會就多一點。當然努力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有些因素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承認有不可掌握的因素與偶然性,不要繼續推給「緣份」。「隨緣」的觀念也很矛盾,對異性有興趣的人要隨緣有緣無嗎?不需更積極嗎?

陳哲 CL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28 May 2013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

人生的意義只與真善有關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做真的或做善的事才能使生命變得有意義;而真和善是理性的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May 2013
20130528

5.08.2013

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8 May 2013

4.02.2013

《人原初的認識方式是投射式的;批評中國傳統思想、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台港中新儒家》

下面這張圖片是個人在 2013/4/2 印製的一張名片,在名片的反面印了個人創作的五則學術命題

其中第四則是哲學認識論的問題,個人主張「人本性把握事物的方式是把主觀的思想投射到外物,並以此把握事物。」受限於名片字數未說出的是,這是人「最初的」認知方式或認識活動,它「先於」感官接受性的活動。這裡所說的「人本性」,即「人性」,乃指人的動物性,亦為人的感性。

「把主觀的思想投射」這一句也可用來批評中國傳統思想,中國的儒道佛思想都只是把主觀的意識形態投射於外,沒有客觀的價值。中國傳統思想最後的一位大思想家牟宗三先生也如此,當代台港中新儒家亦如此。

個人主張,「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主要論述之一就是中國主觀投射性的思想方式。傳統中國思想未能開出科學與民主就是證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 Apr 2013
20130402

2.28.2013

陳哲帶領 "下個228就是六四" 反國共嗆總統馬英九活動

2013 年台灣民主與台灣前途最讓人絕望的時刻,在二二八紀念日將近時, 個人號召網友當天到二二八公園門口嗆馬。 當時個人宣傳的主題為「下個 228 就是六四」。
這是 Facebook 的五年前 post 的動態回顧,照片為 2012/3/13 在聲援自由圖博遊行時。我們「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與「人權陣線」社團隊伍中,所見個人的「下個 228 就是六四」與「反國家暴力」宣傳口號。
2013 年當時個人所辦活動的網址為: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224974660961207/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與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比較;「網友行動平台」參加二二八大遊行 (陳哲於2013年)

2013 年台灣最危險的時代。二二八時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有紀念儀式,馬英九總統到場。陳立民(陳哲)號召支持「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的網友嗆馬。2012 年二二八時我們還可在公園入出口處喊口號,2013 年對街頭抗議的管制更嚴,我們被趕到公園對面臺大醫院門口,還有刀片鐵絲網與盾牌警察侍候。陳哲製作的抗議文宣如照片所見是「下個二二八就是六四」與「反國家暴力」。這是把台灣的「二二八事件」與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比較,二者都是「國家暴力」。照片中陳哲站在「家」字的後面。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為陳哲臉書 2018 年動態回顧回顧 2013 年時陳哲 po 的照片。20130228
上為 2013 年同現場照片之另一照片,陳哲高舉「反國家暴力」標語


上為 2013 年同現場照片之另一照片,見前方鐵絲網與前後大批警力。可見 2013 年我們對抗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時的困難處境。陳哲在左正轉頭與人說話。
2013 年二二八我們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常德路入出口處嗆馬之後,我們參加二二八大遊行,此處為當日照片出現在臉書動態回顧的截圖,陳哲是前排唯一男士。個人非常感謝兩場幫助我們「網友行動平台」社團撐場面的戰友。
在社群媒體剛形成力量的時代,個人組織「網友行動平台」的最大目的是在「鼓勵宅男宅女、鍵盤英雄上街頭」,為他們做示範。遺憾,自 2014 年太陽花運動之後個人不再組織網友社團,在街頭再也看不到任何人組織以網友為名的遊行隊伍,或不再有團體有能力組織網民隊伍,這對社運其實是大損失。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0228

11.15.2012

社會科學研究與解決人類社會衝突

社會科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譬如經濟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在經濟上衝突的。

如果主張沒有衝突,就是假的,譬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全票通過,這種合諧就是假的,它只不過是把衝突轉到檯下進行,而且不公平、不透明,反倒是台灣激烈的選舉是認真地在處理真正的問題。教徒很注重表面禮儀,說好話、做善事,好似比一般人高級的團體,其實是對於衝突為社會、團體基本現象的無知與逃避,宗教同樣也是偽知識。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15 Nov 2012

10.01.2012

【我情願下地獄,也要保住我的思想自由與道德判斷】

【我情願下地獄,也要保住我的思想自由與道德判斷】

各宗教教義既獨斷又壟斷,我情願下地獄,也要保住我的思想自由與道德判斷。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1 Oct 2012

我反宗教,情願下地獄,也要保有自己的思想自由。

我反宗教,情願下地獄,也要保有自己的思想自由。

9.30.2012

【經濟學的關鍵機制】

亞當斯密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 (price mechanism) 或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 與私有財產制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關鍵機制 (key mechanism)。當一學問的關鍵機制被發現之後,該學問就成立了,或可說就成為科學 (science) 了。一個學問的關鍵機制是很難被發現的,編輯上面兩個亞當斯密的用語來說,因為這個機制是 “invisible mechanism”.
這意味著在亞當斯密之前沒有出現過達到 science (科學,也可用「學術」一詞),更清楚地說沒有出現過達到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 的理論 (theory),也就是在他之前沒有經濟學這個東西。在他之前有經濟活動,有經濟理論,但沒有經濟學,或說沒有達到 science 水準的經濟理論。

亞當斯密發現人類經濟的 invisible mechanism,這使得人類社會的財富迅速增加。用比喻來說,可以說在他之前車速是很慢的,亞當斯密發明的機器 (machine) 使得車速很快。人們可以批評他的經濟學有缺點,但不用他的機器車速就快不了,他是經濟科學之父。亞當斯密理論不足的地方要後人來補足,譬如他可使車速很快,但在車道上必需的減速與煞車機制需待後人發明。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30 Sep 2012

9.23.2012

釋 「自我科學」(ego science)

當今有強大的社會科學,那麼人文科學(Humanities) 如何與它區隔呢?目前的人文科學與大學文學院的語言、歷史學科是社會活動,文學、藝術是感性領域,哲學大半也是社會的。「人文科學」並不是適當的名稱,也沒有適當的範圍。
個人認為如創立「自我科學」(Ego science or science of the self) 將可與社會科學做比較明確的區隔,它的研究範圍與名稱都比較清楚。
社會科學因為有重要發明而成其學問,譬如亞當斯密是經濟學始祖、民主政治為政治學的核心等。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對自我 (ego) 與對無意識 (das Unbewusste) 的研究可為自我學的始祖。哲學與心理學研究 mind 與研究 body & mind, philosophy of mind 等應是核心。
死亡學 (thanatology) 可列入自我科學,因為死是每個人自己的事,自己死去時社會繼續存在。哲學深入探討概念本身的部份,譬如探討真、善、存在、自我、意義等概念,這些可以納入自我科學,也可不納入。感性的學術,如文學藝術等同樣可納入自我科學,也可不納入。當今的「宅」文化(日文「御宅族」,英文 “homebody”),就其待在家裡的性質也是自我的一種特殊性質。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23 Sep 2012

「生命意義」議題的出現是在把死亡放到眼前之後

「生命意義」的概念把死亡放到眼前

在台灣有「人生哲學」一詞,英文裡好像無此說法。人生「哲學」接近於人生「原理」的意思。英文最常見的可能是 “the meaning of life”.
「生命的意義」與「人生哲學」的差別在哪呢?可能是前者明顯地把死亡置於生命的核心,中文的「人生」也變成了指涉死亡義較強的「生命」。問「生命的意義」就是問:「整個人生所為何來?」或「為何有這個存在?」


「生命的意義」採取「未知死,焉知生?」的探討取向。未知死,焉會有好的人生哲學?

個人認為人類的原始本性或人的感性是意義投射式的,但此「感性的意義投射」接近於人生原理或人生哲學的意義,和探詢人生的意義有所不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3 Sep 2012
20120923

9.09.2012

【如果有鬼,請把我抓走】

【如果有鬼,請把我抓走】
有人對我說你不信神,但有鬼一定有神,我答根本沒有鬼這個東西。
今天是中國陰曆七月二十四日,鬼月還有七天。鬼月到現在大家跟平常一樣,倒霉的平均數沒有比較多,不過是佛道教賺錢月。我天黑時,有時到距離公墓幾百公尺的地方一個人跑步運動,現在鬼月照跑。我學術研究形而上學數十年,確定所有宗教都是錯誤的,確定死亡是完全的滅絕,確定人生無救。這個知識千錘百鍊,經得起考驗。如果有鬼的話,七月還有七天,請鬼把我抓走。
LMC on 9 Sep 2012

9.01.2012

【天地感應、天人合一思想的錯誤】

道教著作《太上感應篇》是承繼《中庸》與《易經》等的思想,至少與這些思想相近。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就是中國原始的天人合一、天人之際、天人相感、天人感應思想。有這類感受很正常,因為原始人性如此,但這種人性是錯的。
天人合一思想是意義投射式的,沒有客觀價值,所以不得稱為知識。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 Sep 2012

8.25.2012

【教徒在求真態度上的錯誤】

宗教有一個方法論上的錯誤。我們平常在生活中檢驗一件事情的真實性,都是從自己的直接經驗、自己的知識出發去驗證與推論不知的事物。對於宗教也該如此,不能先肯定它是「神的話」,然後把自己平常求知的態度、確認事情的過程都丟掉了。什麼聖經、佛經、可蘭經,我們對待這些「經」的起點都該相同,就是把它當作是本普通書,或更正確地說,神話小說,它的每一段內容都是要經過驗證的。神的存在是要從在每一件事情上從無到有被證實的。
這些所謂的「經」個人都唸過一些。這些「經」講道理的部份,遠不如相關議題的哲學書,哲學書比較有深度、有系統。這些「經」的神蹟部份,例如聖經創世紀說上帝創造天地,有個開始的過程。佛教主張宇宙是無始無終,無「始」,沒有開始。我們根據既有的天文物理學知識不能證明哪一個是真的,所以,都不能被證明。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們就比教徒更能追求真相、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25 Aug 2012

8.23.2012

【宗教是真的問題 不是信的問題 也不是善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教徒都說宗教是一種「信仰」。在 Christianity 的 “religious belief” 一詞傳入中國之前,有使用「信」或「信仰」來描述與佛道的關係嗎?我不知道。如有人知,請指教。
「信」或「信仰」沒有真實的價值。我相信某事,我對某事有信心,但常常最後證明是錯的。這麼尋常的生活常識,尚不及知識,怎麼突然迷糊起來呢?除非你說「宗教信仰」與一般的「信」概念不同,是另一種東西。對此我也很懷疑。

基本上,我不認為宗教是所謂之「信仰」的事。有沒有神、有沒有無始無終不斷輪迴的世界、有沒有天道等是有沒有的事情,是事實(reality)的事情,是真相(truth)的問題,也就是真(truth)的問題。個人認為,宗教基本上是真的問題。

民主人權、社會理想等在日常語言中有人稱為是個人的「信念」或「信仰」。我認為改稱這些為「個人論證為真的理念」、或「個人認為符合人類社會理想的目標」等,在語言的使用上可能更精確。也就是說在更精確的語言使用上,「信仰」一詞是不適當的。
學術或知識就是研究真與善。宗教可能涉及的也不外此二者,沒有第三個東西,因此我認為以「信」或「信仰」或 “belief” 的概念描述人與宗教的關係是不合法的。
無宗教時代 後宗教時代「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on 23 Aug 2012

8.10.2012

【憲法的重要原理之一為 明訂人民的抗議權或公民抗命權】

【憲法的重要原理之一為 明訂人民的抗議權或公民抗命權】

個人認為,憲法應明訂「人民有抗議權」,甚至明訂「人民有直接抗議權」。人民的「抗議權」或「公民抗命」或「公民不服從」為憲法原理的核心內容,因為權力本質上趨向極權與奴役人民。憲法制訂的目的不在明訂國家權力機構間的關係,而在保障人民對抗掌權者的濫權。

對於人民的直接抗議行動,個人認為公權力在處理時應該讓被抗議者當場看見或聽見,因此不能把抗議者阻隔太遠,也不能過份制止抗議行動;當有室內外或其他阻隔時,要達到讓被抗議者現場就知道的程度,也就是讓被抗議者的幕僚覺得必須當場告知有抗議事件的程度,而非事後告知,也非在媒體報導後才獲知;公權力當然不能讓暴力發生;如果同時有抗議者與支持者在場,公權力要讓各方都能參與,但不能讓暴力衝突發生。

上所述公權力處理人民直接抗議的基本原則個人曾實際應用過。2012/08/10 個人邀集「人權陣線」、「拒統陣線」及「網友行動平台」戰友與個人到海基會抗議中國海協會陳雲林時,警方以約 20 倍人力壓制我們,並使我們不得有效抗議,個人當場大聲斥責警察,以上面這些話「教導與訓示」現場警察集會遊行原理,那些先犯錯誤的警方研商後改正。

以下附上三張當日照片,其中最後一張是次日自由時報登出的,網址:

http://news.ltn.com.tw/photo/politics/paper/329134

人權陣線 拒統陣線 網友行動平台 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4.23.2012

《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

《死亡與死亡意識》一文

2002.05.28 版主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在中國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死亡與死亡意識》的文章,該文敘述版主創作的「日常死亡意識」概念,此概念基本上是由理性、感性及自我去解釋,版主也在大學「死亡學」課程中如此解釋。

去年此文獲得「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蒐錄,見於網址 http://www.atpc.tw/main2.asp 與 http://www.atpc.tw/viewtopica.asp?id=125.

此外,在十年後的今天版主還見到下列幾個蒐錄該文的網址: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usic92/M.943581558.A/M.1027043419.E.html, http://www.wretch.cc/blog/porky0501/15043493, http://www.spirits.url.tw/b06-3.htm.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3 Apr 2012
20120423